余秋雨
——“畏友”讀書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應該著力尋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閱讀成為一種既親切又需花費不少腦力的進取性活動。盡量減少與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閱讀層面,樂于接受好書對自己的塑造。我們的書架里可能有各種不同等級的書,適于選作精讀對象的,不應是那些我們可以俯視、平視的書,而應該是我們需要仰視的書?!?/p>
毛姆
—— “樂趣”讀書法
英國作家毛姆說:“我也不勸你一定要讀完一本再讀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發(fā)覺同時讀五、六本書反而更合理。因為,我們無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變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內(nèi)也不見得會對一本書具有同樣的熱情?!?/p>
楊振寧
—— “滲透”讀書法
楊振寧教授認為:既然知識是互相滲透和擴展的,掌握知識的方法也應該與此相適應。當我們專心學習一門課程或潛心鉆研一個課題時,如果有意識地把智慧的觸角伸向鄰近的知識領(lǐng)域,必然別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識鏈條中的一環(huán),則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發(fā)現(xiàn)。對于那些相關(guān)專業(yè)的書籍,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不妨拿來讀一讀,暫弄不懂也沒關(guān)系,一些有價值的啟示,也許正產(chǎn)生于半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