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 彧
千百年來,諸葛亮作為智慧與道德雙重象征留在中國人心目中,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成為后世為官的最高準則。
然而,諸葛亮不僅沒能實現(xiàn)匡復漢室的理想,而且蜀漢集團還是三國中最先破產(chǎn)的一個。從某種意義上說,蜀漢的霸業(yè)是“成也孔明,敗也孔明”。
諸葛亮之敗,敗在錯位。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沒有明確領導者的定位。
用人
用人之道,是領導才能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最理想的境界是達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比如馬謖,才氣過人,有一定的軍事理論知識,是個不可多得的參謀人才。建興三年,諸葛亮征南中,馬謖為其獻計:“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zhàn)為上,兵戰(zhàn)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敝T葛亮采納馬謖的計策,七擒孟獲,平定南方。馬謖還曾獻計離間魏帝與司馬懿,為蜀漢暫時除卻一心腹大患。
但馬謖精于戰(zhàn)略,拙于戰(zhàn)術,劉備就向諸葛亮說馬謖“不可大用”。然而,諸葛對劉備的話不以為然。建興六年出軍祁山,令馬謖為先鋒,與魏將張郃戰(zhàn)于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街亭之敗,不僅使蜀漢遭到重創(chuàng),斷送了首次北伐,也斷送了一名良好的參謀人才。
街亭慘敗,從表面看是馬謖無能所致,而實質(zhì)上是諸葛亮用人不當所致。而且事后他還反省,斬馬謖后哭曰:“吾想先帝在白帝城臨危之時,曾囑吾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今果應此言?!彼此嫉闹皇前延共女敵闪巳瞬庞?,始終沒有明白自己用人失當是失街亭的根本原因。
授權(quán)
諸葛亮為蜀漢丞相,工作勤勤懇懇,“自校簿書”,“罰二十以上親覽”,以至積勞成疾,過早離開人世。其精神可嘉,其法則不足取。
西漢時期,陳平任左丞相。文帝劉恒一日問他,全國一年審決了多少案件,全國一年的財政收支有多少,陳平說:“這些事有人主管?!眲⒑銌枺骸罢l主管?”陳平答道:“陛下要了解司法問題,可以問廷尉;陛下要了解財政收支,應該問治粟內(nèi)史?!眲⒑阌肿穯枺骸叭绻裁垂ぷ鞫加腥酥鞴?,那么你管什么?”陳平答:“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zhèn)撫四夷諸候;內(nèi)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钡勰朔Q善。
作為領導者,一個重要職責是“授權(quán)原則”。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者不一定要在各個方面都比別人強,而在于具有調(diào)動下屬積極性的能力。不授權(quán)的領導不僅自己太累,他的下屬還會感到自己不被信任,獨立創(chuàng)造力不能得到發(fā)揮,因而失去工作的積極性。但是,沒有團隊的整體戰(zhàn)斗力,只有一個諸葛亮是很難實現(xiàn)“天下計”的。
育人
蜀漢初期,還算有一支實力比較雄厚的人才隊伍,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云等人,又有魏延、王平等,然而,由于諸葛亮長期的親歷親為,不重視在實戰(zhàn)中鍛煉人才,蜀漢的人才梯隊最終沒有形成,導致后繼無人,正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
僅以諸葛亮第一次用兵博望坡為例,張飛只管“縱火燒之”,關羽則“放過中軍”,“縱兵襲擊后軍”,關平、劉封負責“預備引火之物”,趙子龍領受絕對不抵抗的命令“只要輸,不要贏”,這種戰(zhàn)術完全莫視民主決策及將帥鍛煉精神,取而代之是諸葛亮個人智慧壟斷。這種習慣導致了后來蜀漢政權(quán)內(nèi)部對諸亮葛的絕對依賴,廣大謀士及將士缺乏謀略的鍛煉,難以為蜀漢政權(quán)造就和培養(yǎng)后續(xù)人才。
諸葛亮之敗,敗在定位?!兜赖陆?jīng)》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能夠成為領導者的人,往往都是能人,是能人往往就會有一種難以抑制的一試身手的念頭,然而,成功的領導者是能清醒地認識自己定位的人,是把握梯子方向的人,而不是在所有方面都是最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