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動詞重疊現象一直為人們所關注,比如動詞重疊的結構類型,哪些動詞可以重疊,重疊后具有怎樣的語法意義等。本文將從動詞重疊的構成形式、構成狀況以及構成后所具有的語法意義來探討動詞重疊的問題。
關鍵詞:動詞 重疊 語法意義
重疊是現代漢語的一個重要語法現象。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都可以重疊使用。動詞重疊現象一直為人們所關注,比如動詞重疊的結構類型,哪些動詞可以重疊,重疊后具有怎樣的語法意義等。本文將從動詞重疊的構成形式、構成狀況以及構成后所具有的語法意義探討動詞重疊的問題。
一
關于動詞重疊的構成形式及構成狀況,朱德熙先生認為,動詞重疊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單音節(jié)動詞重疊的AA式,另一種是雙音節(jié)動詞重疊的ABAB式。”[1]這一觀點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很多學者認為確定動詞重疊式的標準應該嚴格,中間不能有語音停頓,不能插入任何成分。李人鑒(1964)指出,“只有單音節(jié)的動詞A重疊為AA,雙音節(jié)的動詞AB重疊為ABAB,才是動詞重疊,像下面所列舉的種種結構,都不是動詞重疊。如A一A、A著A著、A來A去、A不A等等?!盵2]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發(fā)現除了朱先生所說的兩種形式外,動詞重疊的形式還應有其它形式。邢紅兵(2000)以600萬字的標注詞性的語料庫和《現代漢語詞典》(1996年版修訂本)所收錄的全部重疊結構為基礎,分析了動詞重疊結構的形式以及AAB式、ABB式、AABB式。其中“AABB式也是動詞中除了AA式和ABAB式兩種常見的重疊形式以外的一種很重要的重疊方式?!盵3]這一結論是可信的。由此我們認為,動詞重疊的構成形式主要有五種類型:
①AA式:聽聽 說說 讀讀 寫寫
②ABAB式:休息休息 打扮打扮 活動活動 推廣推廣
③AABB式:遲遲疑疑 叨叨咕咕 磕磕碰碰 嘮嘮叨叨
④AAB式:散散步 釣釣魚 下下棋 聊聊天
⑤ABB式:撓癢癢 笑嘻嘻 撲拉拉 噗啦啦
至于其它構成形式,像“A一A”式,究竟是詞還是短語,從形態(tài)上很難判斷。當“一A”重讀時,“A一A”就是動量短語,“一”是數詞。這時的“A一A”可以說成“A兩A”“A三A”,如:看一看兩毛,看兩看四毛。可是當“一A”讀輕聲時“A一A”就屬于動詞重疊式。如:你有空去看一看小張。
“A著A著”式不能成為獨立的語義片斷,它必須與另外一個動詞結合起來才能夠表達相對完整的意義。如:小趙看著看著就入迷了。這里“看著看著”如果不和“入迷”連用,就很難表達出完整的意義。
“A來A去”式也不能構成獨立的語義片斷,其大部分用法是在語流中充當小句,它們在用法上的特點是,前面通常要有語義上的鋪墊成分,后面必有后續(xù)成分。如:水生在廠里當銷售員,人長得帥,歌唱得好,唱來唱去唱了一個媳婦兒。
“A不A”式雖然能成為獨立的語義片斷,但它卻是兩個動核結構的聯合體。所以“A著A著式”“A來A去式”“A不A式”均不屬于我們所討論的動詞重疊結構形式的范圍。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動詞重疊式應該與原動詞在句法、語義等方面有較大的一致性。
二
要進一步考察這些能夠構成重疊的動詞內部構造關系的基本狀況則需先考察其構成語素的結構關系和搭配模式與其內部構造之間的關系。華玉明(2002)認為“從語素和音節(jié)數目上看,單音節(jié)單純動詞的重疊性強于雙音節(jié)合成動詞的重疊性。”[4]究其原因,在于“雙音節(jié)合成動詞的重疊性之所以低于單音節(jié)單純詞語重疊,是因為其重疊性還受到語素之間的結構關系和搭配模式的影響?!彪p音節(jié)合成動詞構成重疊的情況表現為聯合式占優(yōu)勢,依次為偏正式、補充式、動賓式。附加式很少重疊,只有“綠化、美化”之類后綴為“化”的和“走著、笑著”之類后綴為“著”的可以有ABAB式重疊外,其它都不能重疊。
除了從動詞內部構造關系的基本狀況考察其構成重疊外,我們還可以從能夠構成重疊的動詞的詞義角度來研究。這方面很多學者對此已做出了可貴的探索。劉月華主張“一個動詞可否重疊,主要取決于動詞本身的性質。而且語言環(huán)境不同,表達功能不同,可重疊的動詞也不同”?!翱偟膩碚f,只有動作動詞可以重疊”,并進一步指出動作動詞重疊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表示的動作必須是可持續(xù)或可反復進行的;第二,表示的動作必須是主觀上可以控制的。李人鑒指出“動作行為的可持續(xù)重復性質決定了動詞的重疊”,“單音節(jié)動詞能重疊的較多,多音節(jié)動詞能重疊的較少;常見于口語的動詞能重疊的較多,常見于書面的動詞能重疊的較少;動作動詞能重疊的較多,非動作動詞能重疊的較少”,并列舉出了幾種不能重疊的動詞:有結果意義的動詞、表示定量的動詞、表示因客觀情況而自然地產生出來的心理活動的動詞(感動、害羞)等。范方蓮指出,能愿動詞、趨向動詞、判斷詞不能重疊,并列舉出了一些不能重疊的動詞,同時也指出單音動詞比雙音動詞重疊的多。何融認為,非動作動詞、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有使令意義的動詞、表被動意義的動詞(受、挨)、表給與意義的動詞、表過失的動詞(犯、殺)、不能加“著”的動詞,都不能重疊。[5]李敬國(1996)通過對1300多個動詞進行考察后發(fā)現,動詞重疊受一定因素的制約,同時他認為“語義是最基本的因素,一般動詞只要具備了語義上的特點,就可以確定它重疊與不重疊。”[6]文中他提出了八類動詞不能重疊。
動詞的詞義就是動詞本身所具有的意義?!霸~義內容包括三個部分:詞匯意義、語法意義和色彩意義。詞匯意義、語法意義和色彩意義是互相聯系、互為一體的。它們共同充當詞義的內容。”“詞匯意義指詞語表示的客觀世界中的事物、現象和關系的意義。語法意義指詞所表示語法作用的意義。色彩意義指詞所表示的某種傾向或情感意義。這種意義也是社會約定俗成的?!盵7]從這個觀點出發(fā),我們認為能夠構成重疊的動詞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①該動詞的詞匯意義必須具備可操控性、可持續(xù)性。如:討論、商量、解釋、反映等;②該動詞的語法意義表現為可以用在祈使句和肯定句中。如:快去準備準備!請把這個問題給大家解釋解釋! 我們經常上街走走。你應該把衣服洗洗。③該動詞的色彩意義表現為積極性和口語性。詞語的色彩意義可以分為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從感情色彩角度來看,能夠重疊的動詞一般具有積極意義。如:高興、關心、喜歡、努力等。從語體色彩角度來看,能夠重疊的動詞一般具有口語色彩。如:參觀、愛護、獎勵、啟發(fā)等。
以上三方面既可以以一方面為標準,有時又必須根據實際使用情況綜合考慮,但也有例外。如條件②認為動詞重疊出現在肯定句中,不過,否定句中有時也會出現動詞重疊。朱德熙(1982)認為,動詞重疊式(主要指AA和ABAB 式)的否定形式只出現于以下兩種場合:一是“不……不……”的前一個“不”字后頭,一是反問句里。如:“不學習學習不容易跟上形勢?!薄澳阍趺床幌蚶蠋焼枂?”有時動詞的AABB重疊式可以出現于否定句中,如:“何主任做事從不張張揚揚?!笨傮w而言,動詞重疊式在否定句中出現的頻率要大大低于肯定句。
三
關于重疊后的動詞具有的語法意義和動詞原型的語法意義是相一致的還是產生了新的意義,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重疊后的動詞具有的語法意義和動詞原型的語法意義不一致。至于新的意義如何理解,對此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觀點:①表示“時間短、次數少、動作輕”。這是關于動詞重疊式最常見的解釋。邢福義(2000),認為“任何動作都跟時間過程相聯系,都有一種時量。從這一角度看,VV表示V動作的短擺,即短暫性擺動。以‘笑’來說,從理論上講,它代表這一動作的全程,而一旦說成‘笑笑’,便被短擺化了,便從形式上標示出和認定了是‘笑’的短暫性擺動。任何動作的施行,都有一定的分量,從這一角度看,VV表示V動作的輕化。以‘笑’來說,它代表這一動作的全量,而一旦說成‘笑笑’,便被輕化了,便從形式上標示出和認定了對‘笑’的全量的減輕。”[8]②表示“嘗試”。呂叔湘(1944)指出:動詞重疊“有時又可有嘗試之意,可稱為‘嘗試相”[9]。趙元任(1979)把動詞重疊稱為“動詞的嘗試態(tài)”[10]。范方蓮認為動詞重疊可以用于表示嘗試的句子;黎錦熙、劉世儒也認為動詞重疊從動作上看,表示行動的嘗試性。③表示“反復”。錢乃榮(2000)提出“現代漢語的動詞重疊式表示句子動作行為的反復體”[11]。④表示“過程的延續(xù)”。朱景松(1998)提出“確認動詞重疊式表示過程延續(xù)這一語法意義,可給重疊用例提供較合理的解釋”[12]。⑤ 表示某種“量”。持有這種觀點的人相對集中。俞敏(1954)認為,“動詞的重疊形態(tài)表達什么附加意義呢?誰都知道下面這三個句子的意思是一樣的:‘給我看看。’‘給我看一看?!o我看一下。’所以說,重疊是表達‘一下’的意思的。這個語法范疇叫‘量’?!盵13]“量”范疇的提出對動詞重疊式的語法意義更具解釋力。朱德熙先生在《語法講義》(1982)一書中說:“概括地說,動詞重疊式表示動作的量。所謂動作的量可以從動作延續(xù)的時間長短來看,也可以從動詞反復次數的多少來看,前者叫做時量,后者叫做動量?!?/p>
上述觀點中第①種觀點和第③④種觀點對立。對于第②種觀點很多人認為,有些句子表現出嘗試意義,不是因為重疊式本身就有此意義,而是整個句子或是跟動詞重疊式同現的動詞表現出來的。而且動詞重疊式不是要求嘗試著進行某種動作、行為,而是把動作、行為作為一種手段,從而使動作者獲得某種體驗。由此可知,認為動詞重疊式本身有嘗試意義是不太合適的。如:
a.你吃吃看,甜不甜?
b.不相信你就穿穿試試?
這兩句的確有嘗試的意義,但這種嘗試義僅用動詞重疊來解釋恐怕是難以解釋清楚的。事實上,有些用了“吃吃、穿穿”的句子絲毫沒有嘗試意義。如:
c.有些東西原來吃不慣,吃吃就習慣了。
d.新鞋穿穿就會大。
這兩句“吃吃、穿穿”中只表示了動作的反復多次但次數不定的不定量意義。
對于第⑤種觀點,我們認為將動詞重疊看作是“表示動作行為的不定量”較為準確。具體地說,就是動作行為延續(xù)一段時間或反復出現多次,但延續(xù)時間或反復次數不定。我們可以看兩個例句:
e.你等等,湯燒好了就開飯。
f.你等一會兒,湯燒好了就開飯。
“等等”表示等的時間不定,即表示不定的數量。這兩句的意思是一樣的,也就是說e句通過重疊動詞“等等”,f句是通過“一會兒”來表示不定量的。除此之外,動詞重疊還可以表示動作行為持續(xù)時間的不定量。如:“你和他商量商量,看能不能商量出個結果來。”“商量”的時間有可能長也有可能短,顯示出時間的不確定性。
動詞重疊所表現出的“表示動作行為的不定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跟動作本身的不確定性有關。如:“老章搖搖頭,苦笑了一聲?!倍歉鷦幼鲗ο蟮牟淮_定性有關。如:“他下班買買菜?!庇袝r這兩種情況常常結合在一起。如:“退休后他就唱唱戲,不干別的?!薄俺边@個動作反復多次不確定,而且“戲”是哪出也不確定。
參考文獻:
[1]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2]李人鑒.關于動詞重疊[J].中國語文,1964,(4).
[3]邢紅兵.漢語詞語重疊結構統(tǒng)計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
(1).
[4]華玉明.漢語重疊理據[J].邵陽師專學報,2002,(3).
[5]劉月華.動詞重疊的表達功能及可重疊動詞的范圍[J].中國語
文,1983,(1).
[6]李敬國.現代漢語不能重疊的動詞的考察[J].蘭州學刊,1996,(5).
[7]葛本儀.漢語詞匯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
[8]邢福義.說“V一V”[J].中國語文,2000,(5).
[9]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北京:商務印書館,1944.
[10]趙元任.漢語口語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11]錢乃榮.現代漢語的反復體[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4).
[12]朱景松.動詞重疊式的語法意義[J].中國語文,1998,(7).
[13]俞敏.漢語動詞的形態(tài)[J].語文學習,1954,(4).
(吳建勇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21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