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討論了福州方言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語中的第一人稱“我”可能存在的關聯(lián)。
關鍵詞:第一人稱“我” 福州話方言 馬來語
古代百越(百粵)族居住的地區(qū)是中國方言最復雜的地區(qū)。《語言文學百科全書》說,閩方言中的“斟”(接吻)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語chium。①筆者分析推測,福州方言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語中的第一人稱“我”亦有類似的關聯(lián)。
馬來語“我”和“我的”均為“saya”。印度尼西亞語“我”為“saya”或者“aku”?!皊aya”的用法如下表所示:
中文
我是英文
I am馬來文
saya adalah
別管我leave meal onejangan pedulisaya
打電話給我give me aringtelifon saya
我飽了I am fullsaya kenyang
我本身I myselfsaya sendiri
我不知道I don't knowsaya tidaktahu
我的名字是my name issaya bernama
我的先生my husbandsuami saya
我自己myselfsaya sendiri
是我it's meitulah saya
福州方言中有一表達第一人稱代詞的說法與“saya”發(fā)音十分吻合,其發(fā)音為[sai][ya],語義近于漢語的“自家”。典型的用法有:這蜀②折諸娘人③囥④[sai][ya]錢(這個女人藏私房錢)。
以上用法更像是充當定語“my own”。福州方言另有一個可充當主語和賓語的第一人稱代詞——“老[sái]”。李紓(2002)在《也攀講閩語和吳語》一文中說:“閩語第一人稱的其它說法似乎與吳語更不搭界。……福州話第一人稱的倨稱形式有“郎罷[#331;nou][ma]”“老婿[lai]”等。唐代詩人顧況的《囝》詩:“囝別郎罷,心摧血下?!弊宰⒃?“囝,音蹇,閩俗呼子為囝,父為郎罷。“囝”通用于整個閩語區(qū),而“郎罷”似乎是福州話所獨有的,而且是最重要的方言特征詞之一?!袄闪T”即福州話的“父親”,自稱“郎罷”與北方人自稱“老子”一樣,倨傲而且粗魯。自稱“老婿”則更顯得粗野?!?/p>
其實,福州話中還另有一個倨稱:老[sái]。在大學念書時,班上只有一位家住臺江區(qū)(傳統(tǒng)旦民上岸的區(qū))的同學能運用自如。有可能是因為古越語“底層”的緣故,這“有音無字”的[sái]似乎未有文字記載。
雖然“老[sái]”在福州城內(nèi)、臺江、倉山均談不上婦孺皆知,福州市近郊的北峰山區(qū)居住著的畬民(如,梅坑畬族自然村的畬民)亦能說出這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倨稱。其用法有:
功能
主語普通話
我回家了福州話
老[sái]轉(zhuǎn)厝咯
賓語你嫌我多嘴汝嫌老[sái]細話
表語吃冰棍兒的人是我食冰箸的人是老[sái]
定語他收到了我的信伊有收著老[sái]其批
返身代詞我自己催老[sái]自家逐
可見,[sai][ya]與“saya”發(fā)音幾乎相同,但語義不盡相同;“老[sái]”的語法功能與“saya”幾乎相同。注意到“老”字在口語稱呼中所起的縮略作用,如,稱“美國人”為“老美”;稱“總經(jīng)理”為“老總”;福州人稱“鰻魚”為“老鰻”;福州人稱“頹悶”⑤為“老頹”。作為可類推的結果是:福州人亦稱“saya”為“老[sái]”。這只是一種推測。
諸后裔,故稱妻妾女婢。人們見唐兵來了都驚叫:“唐部人、唐部囝來啦!”從此,“諸娘人、諸娘囝、唐部人、唐部囝”就分別成了女人和男人的稱呼。
注 釋:
①作者查現(xiàn)代馬來語詞典,“接吻”為“cium”。福州晉安區(qū)北峰
鄉(xiāng)畬族謂“接吻”為[t#643;i:m]。
②《爾雅·釋詁》:“蜀,壹也?!?/p>
③據(jù)說,五代十國后期,閩國被南唐所滅。唐兵打到福州時,擄
“諸娘人”和“諸娘囝”(因是無錢)。這蜀頓是吃我[sai][ya]的,伓是吃公家的(這一頓飯是吃我自家的,不是吃公家的)。
④“囥”。《集韻》﹕口浪切﹐音亢﹐藏也。
⑤頹悶:嘮叨、羅嗦、喋喋不休,稱年長的喋喋不休者為老頹。
參考文獻:
[1]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語
言文學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4.
[2]李紓.論閩方言及其演變[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3,(3).
[3]李紓.也攀講閩語和吳語[J].(馬來西亞砂拉越)文海,2002,
(4).
(李紓 北京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社會與經(jīng)濟行為研究中心 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