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著重討論了一些具有魚臺地方特色的詞綴,希望能為方言現(xiàn)狀的比較研究提供一點微薄的資料。
關(guān)鍵詞:魚臺方言 詞綴 前綴 中綴 后綴
一、引言
詞綴是加在詞根后表示附加意義的語素,是一種構(gòu)詞成分,但它沒有實在意義,只有附著在詞根上才能起作用,可稱為虛語素。詞綴包括前綴、中綴和后綴,它們具有變化音節(jié)形式,改變詞性、詞義或者表示某種附加意義的重要功能。與南方方言詞綴相比,“官話方言的詞綴也是非常豐富的,只不過使用范圍、具體形式有所不同罷了。”作為官話的魚臺方言也不例外。
魚臺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從《中國語言地圖集》上看,它屬于中原官話蔡魯片,在山東方言的分區(qū)中,它又屬于西南區(qū)南兗片。本文將著重討論一些具有魚臺地方特色的詞綴。
二、前綴
普通話常用的名詞前綴“老”“阿”“第”“初”等,在魚臺方言中也經(jīng)常使用。除此之外,比較常見的單音節(jié)名詞前綴還有“大”“小”“圪”“二”等。本文只討論“圪”“二”以及“老”與普通話不同的用法。
(一)圪
“圪”頭詞是晉語的一個重要特點。在魚臺方言中也存在一部分“圪”頭詞。
1.名詞:如“圪針(棗樹等荊棘上的刺)、圪旯(旮旯)、圪拉繃①(脖子)、圪當子(秫秸去皮后的說法)、圪褡扣(衣扣)、圪拉肢(腋窩)、圪膊、圪拉拜子(膝蓋)、圪蚤(跳蚤)、圪巴(①痂:瘡結(jié)~了;②鍋巴;③黏的東西干結(jié)后形成的硬塊兒:鼻子~、糊涂~)、圪棒(一段段的草棍或木棍兒)、圪嗒(①塊:面~②結(jié):繩子打了個~。木頭~指不開竅的人。③一種病:身上起~)?!?/p>
2.動詞:如“圪撈(用東西在稀飯等液體中攪拌)、圪蹬(單腿跳)、圪肢(搔癢)、圪擠(眨眼)、圪雷(打嗝)、圪嚓(用刀把一些東西弄碎)、圪氣(生氣不合,鬧別扭)?!?/p>
3.形容詞:圪燥(一般形容夏天下雨前的難以忍受的悶熱)。
4.擬聲詞:如“圪吱、圪嘣(形容咬堅果發(fā)出的聲音)、圪嘍(同上)。這些擬聲詞可以重疊成ABAB式,如“圪嘣圪嘣”“圪吱圪吱”“圪嘍圪嘍”?!?/p>
在魚臺方言中,“圪拉肢、圪膊、圪拉拜子、圪拉繃”的“圪”常寫為“胳”,在此為求統(tǒng)一,寫為了“圪”。
(二)二
用“二”作前綴構(gòu)成的名詞,多指有某種性格特征或處于某種狀態(tài)的人,貶義色彩較濃。如“二流子、二混子、二半吊子、二眼子、二階子(兩性人)”。
(三)老
“老”除與普通話相同的用法外,還可以構(gòu)成一些方言特有的詞匯,如“老鴰(烏鴉)、老叼(老鷹)、老鱉(烏龜)、老表(表兄弟)、老閨女(大而未婚的姑娘)、老李兒、老張兒(娘家人用老+夫姓[兒化]對已婚后的姑娘的習(xí)慣稱呼)”。
三、中綴
魚臺方言的中綴不太多,主要有“拉”“婁”等。
“拉”作中綴多表示人體器官的名稱,例如“胳拉繃(脖子)、胳拉拜子(膝蓋)、額拉蓋子(額頭)、胳拉肢(腋窩)、口拉水、布拉條子”。
“婁”作中綴多構(gòu)成一些含貶義的形容詞,表達說話人厭惡的感情。例如“曲婁拐彎兒(彎曲不直)、滴婁搭拉(穿著邋遢不利索)、滴婁八掛(下垂物多而亂的樣子)、囈婁巴掙(沒睡醒,迷迷糊糊的樣子)、七婁卜出(動作快捷)、胡婁馬哈(做事馬虎不認真)”。
還有“巴”也可作中綴,例如“肋巴骨、牙巴頦子、下巴頦兒”。
四、后綴
(一)名詞后綴
1.子
“子”作為名詞后綴在魚臺方言中極為豐富,但與普通話的構(gòu)成方式有所不同。
(1)魚臺方言中以“子”為后綴的詞,而在普通話中對應(yīng)的詞不帶“子”。如:
手套子——手套 胰子——肥皂
(2)魚臺方言中以“子”為后綴的詞,而在普通話中對應(yīng)的是兒化韻的詞。如:
蒜瓣子——蒜瓣兒 粉皮子——粉皮兒
(3)魚臺方言中是“子”尾詞,與普通話中對應(yīng)的詞部分語素相同。如:
牙花子——牙齦 蠅子——蒼蠅
(4)魚臺方言中是“子”尾詞,而在普通話中對應(yīng)的詞是完全不同的詞形。如:
腚眼子——肛門 粉面子——淀粉
另外,“子”附加在名詞性、動詞性、形容詞性詞根后構(gòu)成指稱人的名詞。這些詞一般都含有貶義,常用于背稱,用于面稱時,有詈語性質(zhì)。又可分為如下幾類:
(1)對具有某種生理缺陷或疾病的人的貶稱,例如:
聾子 瞎子 瘸子 豁子 斜愣眼子
(2)對具有某種品行的人的貶稱,例如:
半吊子 半憨子(智力低下的人) 硬眼子 犟眼子
酒暈子 瞎話簍子 死眼珠子
(3)對具有某種特殊身份、身世或經(jīng)歷的人的貶稱,例如:
街滑子 鄉(xiāng)鱉子 南蠻子 侉子 紅蟊子(對漁民的蔑稱) 二階子(兩性人) 叫花子 光棍漢子
(4)對從事某種職業(yè)的人的蔑稱。例如:
菜販子 二倒販子 馬路橛子
另外,還有表時間的名詞,如“會子、盼子、崩子”。
2.頭
“頭”除與普通話相同的用法外,還可附加在動詞性、形容詞性詞根后構(gòu)成名詞,指稱有某種性格、經(jīng)歷或嗜好的人,常含貶義。例如:
敗壞頭 絕戶頭 拐古頭(性格孤僻,性情倔強的人) 擰筋頭(指極為固執(zhí)的人) 夾擠頭(極為吝嗇的人) 賤骨頭(自找沒趣的人) 二婚頭 扒灰頭(與兒媳有性關(guān)系的男人)
(二)動詞后綴
動詞詞綴主要有“巴”“達”“悠”“拉”等。
1.巴
巴是組合能力特別強的詞綴,不僅可作名詞后綴,還可作動詞、形容詞的后綴,也可作中綴,在此一并說明。
(1)作名詞后綴
“巴”主要用來表示附著物或有某種生理缺陷的人。有的還可以在后邊加上“子”。例如:
啞巴 尾[#61545;]巴 結(jié)巴(子) 憨巴(子) 拖巴(子) 瘸巴(子)
(2)作動詞后綴,表示動作輕松、隨意和凌亂的意思。如:
擇巴 剁巴 捆巴 切巴 砸巴 拉巴(撫養(yǎng)孩子) 撕巴 搦巴(用手擠握) 烀巴(用火慢慢的煮食物) 脫巴 縫巴
這些動詞往往以“ABAB”式構(gòu)形方式重疊使用,如:“切巴切巴”“擇巴擇巴”“剁巴剁巴”等。這種重疊形式比原形使用頻率更高。朱德熙先生在《語法講義》中說:“動詞重疊式,表示時量短或動量小?!边@里“巴”構(gòu)成的動詞重疊式遵循這一規(guī)律,更加重了動作的短暫性、重復(fù)性和隨意性,含有“不要太認真,隨便弄一下就行”的意思。
(3)“巴”還可附加在某些單音節(jié)形容詞后面,如“瘦巴、俊巴、擠巴、緊巴、干巴、彎巴、穰巴”等。
帶“巴”綴的形容詞還可以兒化。兒化后貶義色彩淡化,有些詞甚至具有了令人喜愛之意。例如:
小巴兒小巧玲瓏 瘦巴兒瘦小輕捷 緊巴兒那幾年日子過得~ 憨巴兒
2.達
“達”作為動詞后綴各家寫法不一,本文記作“達”。帶“達”綴的動詞多表示輕率、隨意的動作,并有行為不鄭重的色彩,如:他整天裂達子懷。用“達”作后綴的動詞可重疊使用。例如:
溜達——溜達溜達 扭達——扭達扭達
蹦達——蹦達蹦達 踢達——踢達踢達
走達——走達走達 戳達——戳達戳達
甩達——甩達甩達 劃達——劃達劃達
趨達 摔達 掰達 撈達 顛達 撅達 挑達 捳達
摳達
3.悠
在魚臺方言中,“悠”附加在動詞性的詞根后面,表示動作的重復(fù)性、持續(xù)性和隨意性,所構(gòu)成的詞多數(shù)不能跟賓語。例如:
晃悠 逛悠 磨悠 轉(zhuǎn)悠 搓悠
有些可以構(gòu)成“ABAB”式的重疊形式,重疊后使這種重復(fù)性、持續(xù)性和隨意性加強。
轉(zhuǎn)悠——轉(zhuǎn)悠轉(zhuǎn)悠 搓悠——搓悠搓悠
晃悠——晃悠晃悠 磨悠——磨悠磨悠
4.拉
“拉”用于動詞的后面表示的動作的隨意性比“巴”程度更深一步,且“拉”強調(diào)動作的過程?!袄弊骱缶Y的詞傾向貶義,動作是胡亂、任意做的。例如:
扯拉 扒拉 胡拉 耷拉 漓拉
(三)形容詞后綴
1.乎、乎兒的、乎拉的
熱乎 近乎 粘乎 玄乎 潮乎 濕乎 熱乎兒的
溫乎兒的 胖乎兒的 稀乎兒的 潮乎兒的
濕乎兒的 辣乎兒的 暄乎兒的 軟乎兒的
甜乎兒的 酸乎兒的 咸乎兒的 熱乎拉的
粘乎拉的 潮乎拉的 咸乎拉的
其中,“乎”“乎兒”表示程度輕微或是恰到好處?!昂趵摹北硎境潭燃又?,包含說話人厭惡的感情色彩。
2.不○的、不○兒的
一般出現(xiàn)在表示顏色或味道的形容詞性詞根之后。前者表示這種顏色或味道不如人意,表達說話人的厭惡、不滿意,語義較重,含有貶義色彩。后者表示適中可意,表達說話人的喜歡和贊美,語義較輕,含有褒義色彩。有的“A不○的”或“A不○兒的”還具有對應(yīng)形式。例如:
酸不溜的——酸不溜兒的 紫不溜的——紫不溜兒的
苦不溜的——苦不溜兒的
綠不瑩兒的 甜不絲兒的 苦不吟兒的 水不嘰的
滑不出的
3.○兒的
帶后綴“○兒的”形容詞多數(shù)含有令人喜愛的色彩。在普通話中相應(yīng)的說法往往采取“ABB的”形式。
紅撲兒的 黑黲兒的 綠瑩兒的 白生兒的
香噴兒的 甜絲兒的 酸溜兒的 厚墩兒的
團悠兒的 松快兒的 脆生兒的 涼絲兒的
還有一些在普通話中找不到對應(yīng)的重疊形式。例如:
小可兒的 細擰兒的 焦爐兒的 肥抖兒的
黑穎兒的 大盧兒的
4.得慌
“得慌”作為詞綴一般用在形容詞后面構(gòu)成表示感知和心理活動的詞,經(jīng)常用于表示不愉快的心情或不舒服的難以忍受和擺脫的感覺,可以放在“氣、疼、累、餓、渴撐、曬、凍、熱、憋、悶、困”等詞之后。
5.了瓜唧/而瓜唧
“了瓜唧/而瓜唧”一般跟在表貶義的單音節(jié)形容詞后,深化貶義。如:
傻了瓜唧 憨了/而瓜唧 拼了瓜唧、暈了/而瓜唧
蔫了瓜唧(形容動作慢,沒精神) 呆了/而呱唧
愣了呱唧 能了瓜唧。
6.不拉唧/不拉絲/不溜秋
“不拉唧、不拉絲、不溜秋”常跟在表貶義的單音節(jié)形容詞后,表達說話人的不喜歡、不滿意或抱怨的情緒。如:
傻不拉唧 憨不拉絲 甜不拉唧 苦不拉唧
黏不拉唧 軟不拉唧 白不拉唧 黃不拉唧
土不拉唧 黑不溜秋 灰不溜秋
7.拉歪的
“拉歪的”一般跟在表示顏色或味道的單音節(jié)形容詞后面,表達說話人的不喜歡、不滿意的情緒。如:
黃拉歪的 紫拉歪的 苦拉歪的 酸拉歪的
甜拉歪的 紅拉歪的
五、結(jié)語
詞匯是語言系統(tǒng)中最活躍的成分,變化發(fā)展得最快,最能反映一個地區(qū)的地域民俗特色和文化心理。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豐富的詞綴,才使魚臺方言地方色彩得以充分地展現(xiàn)。
注 釋:
①字下加橫線表示該字是同音代替,下同。
參考文獻:
[1]錢曾怡.漢語方言研究的方法與實踐[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2002.
[2]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1982.
[3]徐復(fù)嶺.濟寧方言語法特點撮要[J].濟寧師專學(xué)報,2002,(1).
[4]錢曾怡.山東方言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2001.
(王翠俠 江蘇 徐州師范大學(xué)語言科學(xué)學(xué)院 221009; 山東濟寧 魚臺縣李閣鎮(zhèn)中心中學(xué) 27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