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β-地中海貧血的發(fā)病機制、治療方法、產前篩查與產前診斷。方法 回顧性分析1例妊娠合并β-地中海貧血患者的病史資料。結果 患者恢復好,體溫正常,腹部切口7d拆線,Ⅱ/甲愈合,順利出院。結論 β-地中海貧血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是由于一種或多種珠蛋白肽鏈合成受阻或完全抑制,導致血紅蛋白成分組成異常,引起慢性溶血性貧血。其治療不能服用鐵劑,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根治本病的惟一有效方法。對產前檢查的孕婦及其配偶進行血紅蛋白分析及HbA2定量,可于孕早期發(fā)現該病。
[關鍵詞] 妊娠; β-地中海貧血
[中圖分類號] R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09)23-139-02
地中海貧血簡稱地貧,是一組由于珠蛋白基因突變導致一種或多種珠蛋白肽鍵缺乏或合成不足所引起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病。輕型地貧對人類本身危害不大,但若夫婦雙方均攜帶了相同類型的地貧基因則有可能懷孕重型地貧胎兒。重型地貧胎兒的結局是死胎、新生兒死亡、兒童期死亡、不能長大成人,給家庭及社會帶來嚴重的精神壓力及經濟負擔。本文結合筆者臨床工作中遇到的一例妊娠合并β-地中海貧血的患者,分析對此病的認識。
1 病例資料
患者女,23歲,貴州籍。因“停經36+5周,下腹痛半天”入院?;颊咴陆浿芷?0d左右,LMP2007-02-01,EDC2007-11-08,停經后無明顯早孕反應,胎動時間不詳,5月初覺腹部隆起后至當地醫(yī)院檢查,發(fā)現妊娠、重度貧血,B超提示雙頂徑3.1cm,6月底曾因頭昏、乏力入我院血液科,經上海長海醫(yī)院會診診斷為:地中海貧血,予葉酸、維生素B12等藥物口服治療,定期檢查,血紅蛋白維持在60~80g/L,患者無暈厥史。入院查體:血壓110/70mmHg。發(fā)育正常,重度貧血貌,鞏膜輕度黃染,無肝掌、蜘蛛痣,淺表淋巴結不大。心肺聽診未聞及異常。肝脾肋下未觸及,移動性濁音陰性,雙下肢無水腫。宮高27cm,腹圍85cm,LOA位,胎心140次/ min,先露頭,浮,不規(guī)則宮縮,肛查:宮口未開,頸管已消,胎膜未破,S-3。醫(yī)技檢查:血紅蛋白76g/L,紅細胞3.57×1012/L,血小板225×109/L;丙氨酸轉氨酶7U/L,天冬氨酸轉氨酶10U/L,總膽紅素68.8μmol/L,間接膽紅素28.8μmol/L;乳酸脫氫酶357U/L;凝血酶原時間10.1s;血紅蛋白電泳未發(fā)現異常區(qū)帶,血紅蛋白F 8.7%,血紅蛋白A2 3.4%;尿含鐵血黃素試驗陰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陰性。骨髓穿刺檢查示骨髓增生活躍,紅細胞系明顯增高,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見雙核紅細胞,成熟紅細胞大小不一。周圍血常規(guī)見幼紅細胞。給予硫酸鎂靜滴抑制宮縮,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治療,于入院當日夜間胎膜早破,羊水Ⅲ度,擬“胎兒宮內窘迫”急診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術中輸洗滌紅細胞300U,術后予頭孢類藥物抗炎、促宮縮治療,患者恢復好,體溫正常,腹部切口7d拆線,Ⅱ/甲愈合,順利出院。
2 討論
2.1 發(fā)病機制
地中海貧血亦稱海洋性貧血,或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是由于一種或多種珠蛋白肽鏈合成受阻或完全抑制,導致血紅蛋白成分組成異常,引起慢性溶血性貧血。根據不同類型的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缺陷,導致相應的珠蛋白鏈合成受抑制情況不同,可將地中海貧血分為α-地中海貧血、β-地中海貧血、δ-地中海貧血、γ-地中海貧血。α鏈基因位于16號染色體,β、δ、γ鏈基因位于11號染色體。本病在我國多見于華南及西南,其次為長江流域,其中β-地中海貧血是我國南方最常見、危害最為嚴重的遺傳病種之一。本例患者來自貴州,地處該病的好發(fā)地區(qū),為β-地中海貧血,其球蛋白基因缺陷導致β球蛋白鏈合成減少或缺乏,α鏈相對增多,未結合的α鏈自聚成不穩(wěn)定的α聚合體,在幼紅細胞內沉淀,形成包涵體,引起細胞膜的損害而溶血。本病輕型可無癥狀,或僅有輕度貧血,偶有輕度脾大,紅細胞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在妊娠期間所見到的多為β-地中海貧血的輕型患者,血紅蛋白A2 增高至3%~8%為診斷此型的重要依據[1],如合并妊娠可加重病情。重型患者貧血嚴重,紅細胞形態(tài)改變顯著,絕大多數于兒童期死亡,在妊娠期極為少見。
2.2 治療方法
β-地中海貧血與缺鐵性貧血的治療措施正好相反,缺鐵性貧血需要補充鐵劑,而β-地中海貧血不能服用鐵劑。當遇感染、應激、手術等情況時,可適當給予輸注濃縮紅細胞;對于重型者,大量輸血,聯合除鐵治療是基本的治療措施,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根治本病的惟一有效方法[2,3]。避免使用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和促進紅細胞破壞的藥物,積極預防感染和貧血性心臟病。該例患者孕期未用鐵劑治療,只口服葉酸、維生素B12等藥物,行子宮下段剖宮產時輸洗滌紅細胞以對抗手術應激,術后避免選用磺胺類、亞硝酸鹽類及氯喹等藥物,以免破壞紅細胞。
2.3 產前診斷
對產前檢查的孕婦及其配偶進行血紅蛋白分析及HbA2定量[4]。HbA2>4%者視為β-地中海貧血攜帶者,所有陽性病例均用反向雜交法進行基因分析。夫婦雙方均為攜帶者時,在遺傳咨詢的基礎上實行高風險胎兒的產前診斷,如植入前遺傳學診斷[5],羊水穿刺檢查等。廣西和廣東是地貧高發(fā)病率地區(qū),建議孕婦在首次產前檢查時進行地貧篩查,必要時再進行產前診斷,是預防重型地貧胎兒出生的有效措施,對優(yōu)生優(yōu)育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Bencaiova G,Burkhardt T,Krafft A,et al. Screening for beta-thalassaemia trait in anaemic pregnant women[J]. Gynecol Obstet Invest. 2006;62(1):20-27.
[2] 黃紹良. 地中海貧血綜合征[A]. 見胡亞美,江載芳. 實用兒科學[M]. 下冊. 第7 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763-1772.
[3] Butwick A,Findley I,Wonke B. Management of pregnancy in a patient with beta thalassaemia major[J]. Int J Obstet Anesth. 2005;14(4):351- 354.
[4] Leung TN,Lau TK,Chung TKh. Thalassaemia screening in pregnancy[J].Curr Opin Obstet Gynecol,2005,17(2):129-34.
[5] Kanavakis E,Vrettou C,Palmer G,et al.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in 10 couples at risk for transmitting beta-thalassaemia major:clinical experience including the initiation of six singleton pregnancies[J]. Prenat Diagn,1999,19(13):1217-1222.
(收稿日期:200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