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致病原因以及心理護理對策。方法 對2007年2月~2009年4月我院消化內(nèi)科確診的34例FD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護理干預前FD患者SAS和SDS評分較國內(nèi)常模高,差異有顯著意義(P<0.01),表明FD患者存在明顯的焦慮和抑郁心理。護理干預后FD患者SAS和SDS較護理干預前低,差異有顯著意義(P<0.01),表明護理干預后FD患者焦慮和抑郁心理明顯改善。結論 心理護理可明顯改善FD患者的一般癥狀,抑郁、焦慮情緒明顯減輕或緩解。
[關鍵詞] 功能性消化不良; SAS; SDS; 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09)33-74-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xiàn)D)是一組由非器質(zhì)性病變引起的消化不良癥候群[1]。FD發(fā)病率很高,是消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2007年2月~2009年4月我院對34例FD患者的不同癥情進行心理評價,并在護理工作中輔以心理干預,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7年2月~2009年4月我院消化內(nèi)科FD確診患者34例,診斷均符合Ⅱ FD診斷標準[2]。其中男15例,女19例;年齡20~58歲,平均40.5歲。所有患者經(jīng)臨床、實驗室、B超及胃鏡等相關檢查均排除器質(zhì)性消化道功能障礙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抑郁、焦慮、上腹痛或不適、飽脹、惡心嘔吐、噯氣、納差等。HAMD量表評分>7分,HAMA>7分。
1.2 評定工具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患者情緒狀態(tài),以我國常規(guī)的上限為界,SAS標準分>50分,表明有焦慮癥狀;SDS標準分>53,表明有抑郁癥狀。入院時測評結果與我國常模作對照分析,然后將入院及出院結果作自身對照比較。
1.3 護理干預
所有患者配合應用法莫替丁、嗎丁啉等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護理干預,對精神心理異常的FD患者制訂相應的心理護理計劃,并在以下方面進行心理疏導:穩(wěn)定情緒、宣泄情感、接受現(xiàn)實、轉移注意、啟動社會支持系統(tǒng)。
1.3.1 病因宣教 功能性胃腸病患者多有認知障礙,護士應主動接近患者,對其分別進行單獨交談。通過交談和觀察評估患者焦慮、抑郁的原因及程度,了解病人的自動思維、潛在的功能失調(diào)性假設和復雜的負性思維模式,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護理措施。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生理、心理、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心理、社會因素起重要作用。消化器官的活動受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支配,精神與消化道之間關系密切。當過度勞累、情緒緊張、家庭糾紛、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難等長期得不到合理解決時,則會干擾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正常活動,影響植物神經(jīng)功能,精神狀態(tài)的變化能影響胃黏膜的血流灌注和腺體分泌,激動和對抗情緒時交感神經(jīng)興奮,胃黏膜血管收縮,胃黏膜缺氧缺血,胃腺體分泌減少,肌肉松弛,運動減弱,胃排空障礙,即出現(xiàn)上腹部飽脹不適、噯氣、反酸、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反之,消沉失落時副交感神經(jīng)興奮,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對胃黏膜的損害,出現(xiàn)腹痛、胃燒灼感等表現(xiàn)。因此,護士在護理工作中應穩(wěn)定患者情緒。
1.3.2 心理支持和疏導 心理支持和疏導是建立在護士與患者相互溝通的基礎之上的。由于FD患者經(jīng)歷較多的負性心理刺激,處于慢性心理應激狀態(tài),對社會環(huán)境中的支持因素利用度不高,人際溝通較為敏感,缺乏自信。因此,醫(yī)護人員可通過語言等方式主動、耐心、熱情、真誠的關注與溝通,有目的的將病人的心理問題和壓力通過醫(yī)護人員的分析和引導,逐步解決和消除被動、多疑、緊張、孤僻、自卑的心理狀態(tài),促進患者合理利用積極的社會支持因素。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1.3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χ±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護理干預前SAS及SDS評分結果
見表1。護理干預前FD患者SAS和SDS評分較國內(nèi)常模高,差異有顯著意義(P<0.01),表明FD患者存在明顯的焦慮和抑郁心理。
2.2 護理干預前后SAS和SDS評分的比較
見表2。護理干預后FD患者SAS和SDS較護理干預前低,差異有顯著意義(P<0.01),表明護理干預后FD患者焦慮和抑郁心理明顯改善。
3 討論
FD是消化科常見疾病之一,發(fā)病率高達20%~30%[3]。FD患者的情緒障礙較明顯,其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公認FD的致病機制為胃腸動力障礙,胃腸動力障礙的發(fā)生又與精神狀態(tài)及應激因素有關[3]。由于FD患者對自己心理問題認識不足和重視程度不夠,在出現(xiàn)心理問題后往往缺乏主動性,沒有及時尋求治療,導致嚴重的心理障礙;而心理障礙影響胃腸心理功能,導致一系列的胃腸軀體癥狀,嚴重的軀體癥狀又會加重病人的心理負擔,導致惡性循環(huán)。因此,對FD患者實施正確的、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是必要的[4]。本研究中FD患者存在嚴重的抑郁、焦慮情緒,支持性心理治療可幫助患者認識問題,消除疑慮,增強信心,控制情緒。
本研究結果顯示,心理護理能明顯改善FD病人的癥狀積分及減分率,使情緒障礙評分明顯下降。本組FD患者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同時,通過上述護理干預后,抑郁和焦慮情緒不同程度地減輕或緩解,SAS和SDS評分顯著降低。表明心理治療可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礙,達到治療的目的。
綜上所述,社會心理因素與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著密切的關系;在FD的治療和護理中,必須重視疾病的精神因素。應用心理學方法與病人交流溝通,通過轉變患者的心理應對策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主動滿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幫助病人適應和建立對疾病的正常反應,解決病人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祛除心理因素帶來的不良影響。尤其是對存在情緒障礙的FD患者,更應該重視心理護理對策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長虹,叢中. 臨床心理治療學[M]. 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575-578.
[2] Chair Coordinating Cormnittee. Multinational working teams to develop diagnostic cirteira for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RomeII)[J]. The Functional Gsatrointsetinal Di sorders and the Rome liproeess Gut,1999,45(Supp Ⅲ):SⅢ-SII5.
[3] 廖少玲. 心理社會因素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2004,39(4):307-308.
[4] 瞿金娥.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負性情緒的心理干預[J]. 護理研究,2004,18(10B):1823-1824.
(收稿日期:2009-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