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丹紅注射液并巴曲酶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的臨床療效。方法 把69例TIA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進行臨床觀察。治療組(35例)靜點丹紅注射液并巴曲酶,對照組(34例)靜點丹紅注射液,10d為一個療程,觀察兩組治療后24h及3d、10d后癥狀控制情況,用藥前后出凝血時間、凝血酶時間和血小板計數改變。結果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24h內TIA控制率分別為65.7%和20.6%,3d內控制率分別為88.6%和58.8%,10d內控制率分別為91.4%和64.7%。治療組在治療前后患者的出血時間、凝血時間、凝血酶時間和血小板計數無明顯差異。結論 丹紅注射液并巴曲酶能減低血粘度,抑制血栓形成,顯著減低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且安全性高。
[關鍵詞] 丹紅注射液;巴曲酶;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
[中圖分類號] R743.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09)12-100-02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腦局部或視網膜缺血所引起的短暫性神經功能障礙發(fā)作,典型病例臨床癥狀持續(xù)不超過1h,無急性梗死證據。其發(fā)病機制與血流動力學異常和血流成分改變有關。我院于2007年5月~2008年3月間應用丹紅注射液并巴曲酶治療TIA獲得較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
入選住院患者年齡55~76歲,均符合1994年全國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詳細詢問病史及神經系統(tǒng)檢查和CT檢查無新梗死灶及出血,過敏體質者、嚴重感染和肝腎功能損傷及血壓≥200/100mmHg者不能入選。根據以上標準隨機將患者分為丹紅聯合巴曲酶組(治療組)和常規(guī)治療組(對照組)。見表1。
1.2給藥方法
治療組:巴曲酶(東菱迪芙,北京東菱醫(yī)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10BU+生理鹽水150mL,靜脈注射,1h輸液完畢,隔日1次,共3次,第2、3次劑量為5BU; 丹紅注射液(菏澤步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6866)20mL加生理鹽水250mL,連續(xù)靜點10d,每日1次。對照組丹紅注射液20mL加生理鹽水250mL,連續(xù)靜點10d,每日1次。對于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者均給予相應處理。
1.3觀察項目
觀察治療后TIA停止的時間和例數。治療前后檢查頭顱CT,于治療前及療程中、治療結束后分別復查出血時間(CT)、凝血時間(BT)、凝血酶原時間(PT)和血小板(PLT)。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4.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χ±s)表示,兩樣本均數比較采用組間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TIA控制率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24h內TIA發(fā)作控制率分別為65.7%和20.6%,3d內控制率分別為88.6%和58.8%,10d內控制率為91.4%和64.7%,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對照組有2例(5.9%)分別于療程第5~6天發(fā)生腦梗死。
2.2治療組治療前后BT、CT、PT、PLT比較
治療組患者治療前后BT、CT、PT、PLT均無明顯變化(P>0.05)。見表2。
3討論
TIA發(fā)病率比較高,好發(fā)于50~70歲,男多于女,起病突然,歷時短暫。一般癥狀在5min內即達高峰,一次發(fā)作常持續(xù)5~20min,最長不超過24h,并在24h內完全恢復而無后遺癥。但可反復發(fā)作,發(fā)作次數多則一日數次,少則數周、數月,甚至數年才發(fā)1次。TIA發(fā)病機制有諸多學說,以微栓塞為最主要原因,認為由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自然崩解、微栓子脫落所致,是完全性腦梗死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1,2],不經治療,約30%最終發(fā)展成腦梗死[3],因此迅速終止TIA是防治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項重要原則[4]。巴曲酶是一種組分單一的溶栓、改善微循環(huán)的藥物,具有促進纖維蛋白原分解、抑制血小板聚集、誘發(fā)內皮細胞釋放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t-PA)、促進纖維蛋白酶生成、抑制α2-PI及PAI及促進血栓溶解的作用,同時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紅細胞聚集、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血管阻力,從而改善微循環(huán),防止血栓形成。丹紅注射液主要由丹參和紅花兩種藥效成分組成[5],主要功用為活血化瘀、通脈疏絡。中藥丹參味苦微寒,歸心肝經,主通血脈散淤結,紅花味辛性溫,歸心肝經,主化淤通絡。實驗研究表明[6],丹紅注射液可抑制血小板的活化、減少GPIIb/IIIa受體的激活,從而減少血小板聚集,有效改善腦血流。實驗結果顯示,丹紅注射液對高血脂家兔血清中氧化亞氮的降低具有抑制作用,并能阻止血漿內皮案的持續(xù)增高,從而起到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本組資料用丹紅注射液聯合巴曲酶治療后,24h內及3d內TIA發(fā)作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據匡培根等單獨使用巴曲酶速控頻發(fā)的TIA——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有關資料顯示,3d控制率為68.97%,低于本療法(P<0.01),表明丹紅注射液聯合巴曲酶對頻發(fā)的TIA發(fā)作療效更顯著,具有速控性。臨床應用中應監(jiān)測患者的凝血功能,以防止出血的可能。
[參考文獻]
[1] Johnston SC.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 dangerous Harbingerand an opportunity to intervene[J]. Semin Neuro1,2005,25(4):362-370.
[2] Johnston SC. Clinical Practice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 N Engl J Med,2002,347(21):1687-1692.
[3]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 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S]. 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3.
[4] Sulaja PN,Hill KD. Current management of transient ischemicattack[J]. Am J Cardiovasc Drugs,2007,7(1):67-74.
[5] 鐘存云. 丹紅注射液對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觀察[J]. 中國新醫(yī)學論壇,2007,7(8):18-19.
[6] 趙步長. 腦心同治——心腦血管疾病防治進展[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98-300.
(收稿日期:200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