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常言說:不會反思,就沒有提高。在反思中改進,在反思中發(fā)展,在反思中提高。教學實踐中,用心反思,抓住教學目標,定位教學靈魂,拋棄花架子,學生就會學得貨真價實,并得以發(fā)展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教學目標;秒的認識;磨課;感悟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09)05-0049-02
2005年秋天,我作為紹興市首屆小學數(shù)學名師培訓班的學員,要在新昌南瑞實驗學校舉行的“紹興市名優(yōu)教師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中上一堂課。接到任務后,我就著手確定教學內(nèi)容。當時我正執(zhí)教三年級數(shù)學,這節(jié)課是作為課改新教材的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次在全市展示、觀摩,而我又是第一次接觸新教材,平時的教學也是“摸著石子過河”,因此,感覺壓力挺大。在瀏覽了三年級的教材和教師教學用書后,我選擇了《秒的認識》。
《秒的認識》這節(jié)課,教材編排上分為兩部分:一是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知道1分=60秒;二是通過活動體驗1分鐘究竟有多長,初步建立起分、秒的時間觀念。根據(jù)對教材的研讀,參考教師教學用書,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基于以前教老教材的經(jīng)驗,以上教學目標均照抄教學用書,所以這次也沒有例外。根據(jù)這一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①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從教材主題圖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場景導入,揭示課題。②自主探索,學習1分=60秒。首先讓學生認識秒針,通過觀察得出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接著讓學生自主探索,觀察手中的鐘表,得出1分=60秒。③體驗1分鐘有多長。通過活動(做口算、畫畫、寫字、跳繩等),讓學生體會1分鐘可以做許多事情。自認為這樣的教學設計,既體現(xiàn)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又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接下去我根據(jù)這一教學設計準備課件、教具等。
當一切準備就緒,離正式赴新昌上課還有些時日,當時鎮(zhèn)里正組織“名師送教下完小”活動,我想何不趁此機會先去試試。于是我?guī)е约旱脑O計、課件、教具,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地來到完小送教??赡苁且驗樾吕蠋?,也可能是因為漂亮的課件或手中的鐘表……學生們表現(xiàn)得相當活躍,課在孩子們意猶未盡的1分鐘體驗活動中接近尾聲。課后,我靜下心來反思,總覺得這節(jié)課少了些什么?透過熱鬧的課堂表象,學生有哪些收獲呢?反思使我把目光定格在教學目標上。反思目標一,基于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大部分學生已認識時間單位秒,也知道1分=60秒。孩子們不夠清楚的是1秒到底有多長,1分鐘為什么等于60秒。反思目標二,對1分、1秒的時間觀念建立了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1秒的體驗基本沒有,對1分的體驗不深,孩子們是在手忙腳亂中度過這1分鐘的。再加上1秒和1分之間的時間間隔過大,孩子們很難從對1秒的時間建構,直接過渡到對1分的時間建構,對教學目標的懷疑使我重新審視本節(jié)課的課題《秒的認識》。孩子們真的認識秒了嗎?“秒”在孩子們的腦子里是怎樣一個概念?猛然醒悟:在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時,我的腦子里只有教材、教學用書;十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此時卻成了“障眼法”,總認為教學目標不能自己確定,教材內(nèi)容不能隨便改動,卻很少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甚至幾乎未考慮怎樣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我不禁為自己的膚淺而汗顏!
每一個有磨課經(jīng)歷的老師都深有體會:把原有的教學設計推翻重新開始,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我靜靜地思考了兩天,其間也有過換課的念頭,但最后還是堅持上這節(jié)課。于是我重新研讀教材、翻看教學用書、分析學情、學習課程標準。此時我考慮最多的是,學生學了這一內(nèi)容后,除了能做一些作業(yè)外,在今后生活或工作中還有哪些用處?即怎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最后我把讓學生“形成對較短時間的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這節(jié)課目標定位和過程設計的支撐點。根據(jù)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要求,我將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作了重新定位:
1.認知: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
2.能力:學生能在開放的活動中發(fā)揮自己的觀察力和想像力,通過看一看、說一說、估一估等,逐步形成對時間的觀察能力;
3.情感:借助生活實例和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
根據(jù)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自主探索,體驗1秒——借助活動,體驗幾秒——猜測驗證,探索“1分=60秒”——聯(lián)系實際,鞏固拓展。整節(jié)課的設計貫穿一個主題:秒的認識。從1秒的認識體驗到幾秒的認識體驗,最后到60秒(1分)的認識體驗,層層推進;學生在體驗活動中完成對“分、秒”的時間建構,從而達成目標一。在學生充分感知體驗1秒、幾秒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三個活動讓學生估計已經(jīng)過的時間:估計寫“珍惜時間”四個字的時間,估計陀螺轉動的時間,估計音樂播放的時間;這三個活動的時間由較短到較長,由靜到動,漸次推進,使學生逐步形成對時間的觀察能力,從而達成目標二。借助“神舟六號”成功發(fā)射的情境、孟關良奪冠的畫面和劉翔跨欄奪冠的成績等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從課件中出示的現(xiàn)代化工具每秒可做工作的一些數(shù)據(jù)、對時間名言的欣賞和寫“珍惜時間”四個字的實踐活動等來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從而達成目標三。
我感到這重新定位的教學目標和設計的教學過程比第一次立意更高,處理更細膩,但是實際效果到底如何呢?有了第一次試教經(jīng)歷,我決定二次試教。顯然,學生學得更投入,體驗也更深刻:在對“1秒”的體驗中,學生不管是秒針走動的聲音模仿與創(chuàng)造,還是秒針走動動作的模仿與創(chuàng)造,都是那么惟妙惟肖、形象逼真。對“1秒”的良好建構,直接為后面的估計活動奠定了基礎。孩子們在三個活動中對時間的估計正確率極高,不少學生能達到一秒不差,特別是最后估計音樂播放的時間,本以為受音樂節(jié)奏的干擾,會有一定難度,但大部分學生仍正確無誤地估計出了是“60秒”,甚至有學生直接說是“1分鐘”,從而順利過渡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1分=60秒”的教學。
有了這次成功試教,我才真正胸有成竹地來到新昌上課。南瑞實驗小學的孩子們表現(xiàn)很出色。在通過看、聽、談等活動體驗1秒,知道1秒鐘用現(xiàn)代化工具可以做許多事后,我問:同學們,看了這些,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1:1秒鐘能干這么多事情,我們要珍惜時間。
生2(激動地):時間很寶貴,1秒鐘也不能浪費,浪費時間就是犯罪。(全班同學鼓掌)
是呀,這些三年級的孩子,正是因為有了對1秒的深刻體驗和感悟,有感而發(fā)呀!
在估計時間的活動中,我本預設陀螺只玩一次,但孩子們興趣盎然,要求再玩一次,我滿足孩子們的要求,多轉了一次,而孩子們估計時間的正確率也明顯提高。我想,只要有利于教學目標達成,其實多活動一次也無妨。
通過這次磨課,讓我深深感悟到: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無論是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習材料的選擇,還是應用練習的設計,最后都歸結為教學目標的定位問題。是否具有教學目標意識,影響著教師思考問題的深度,影響著教學預設的質量,而且還左右著教學過程的展開。我們經(jīng)??梢钥吹?,當教學中出現(xiàn)“意外”,生成了富有價值的學習材料時,有些教師善于合理利用,順著學生思維展開教學;但也有些教師還是抱緊教案不放,置學生而不顧。教師的教學行為之所以有如此差異,同樣受教師目標意識的影響。我們教師只有具備目標生成意識,才能做到心中有學生,才能根據(jù)學生的反饋,進行課中反思并及時調整預設的教學流程,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fā)展。
崔允漷說:“教學目標既是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歸宿。它是教學的靈魂,支配著教學的全過程,并規(guī)定著教與學的方向?!笔堑?,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它反映著教師對學生已有基礎上取得哪些進步與發(fā)展的期待與追求,因此課的一切方面都必須服從它。
讓我們的每一節(jié)課都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獲得成功。
【責任編輯 高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