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角,能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學有所獲,是我一直的追求。如何為學生營造快樂且扎實的語文課堂?《遙遠的恐龍世界》一課的設計和實施過程,就體現了我對課堂價值的追求。
一、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
開始上課了,悠揚的樂曲回響耳畔,旋轉的地球呈現眼前?!暗厍蚴侨祟愘囈陨娴牡胤健H欢?,在很久以前,地球上是沒有人類的。在幾千萬年前,離我們遙遠的白堊紀時代,地球的主人是誰呢?看!它們向我們走來了?!痹捯魟偮?,一組組動態(tài)的恐龍畫面呈現在學生眼前。此時,所有的學生眼前一亮,音像的刺激和時空的交錯感一下子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拉近了他們與恐龍世界的距離。
二、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
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fā)后,都迫不及待地打開書,帶著“走進恐龍世界,你都看到了什么”這個問題認真地讀了起來。之后,我又借助直觀形象的圖片讓孩子們認識三種恐龍,以檢查詞語的形式,有意識地把識字與認識事物相結合。
首先,我向學生出示雷龍的圖片,讓他們說說:初次看到雷龍是怎樣的印象?接著,讓學生想一想:在恐龍世界里誰是“貪心的獵手”?隨即引出暴龍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暴龍的樣子,然后填空“()的暴龍、()的牙齒”,引導學生了解恐龍外形的特點,進行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接下來再出示翼龍的圖片,讓學生抓特點進行填空。
經過上述教學活動,學生再次讀書時,已經可以用突出讀重點詞語的方法讀出三種恐龍各自不同的特點了。此時,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感悟、理解和發(fā)現,快樂地學到了知識,而且在初讀感知、快樂學習的同時,兼顧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體會。
三、深入感悟,理解文字,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
初步了解課文后,學生開始了認真的默讀,邊讀邊畫出了三種恐龍的不同之處,并在抓重點詞語、對語言文字進行欣賞與篩選的過程中探究學習。
交流進行到“假如你就是雷龍,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嗎”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學生一開始的表現并不是很踴躍。于是,我引導學生抓關鍵詞語進行強化,通過填空,加強語言的積累與感悟,然后再次讓學生朗讀相關段落,在朗讀中感受雷龍龐大的特點。當學生進行角色換位和人稱轉換后,再讓學生試著介紹,這時學生的語言已經組織得非常完整和流暢了,表達起來也是繪聲繪色。
學到第三自然段時,我放錄像引導學生感受暴龍的兇猛和強大,讓學生換位思考:如果現在你們就是草原上的小動物,看到暴龍后你的心情怎樣?相互之間會說些什么?學生回答后,我馬上追問:“那該怎么讀?”孩子們在進行角色換位后,通過自由讀、集體讀等方式,表達出了不同的理解。他們有的聲音微小,讀出了當時的膽怯;有的聲音急促,讀出了情況的危機;還有的語調激昂,讀出了當時的緊張。
學到第四自然段時,我則完全放手讓學生討論自學。孩子們在對比讀句子、看錄像后,加深了對翼龍的了解,介紹起來既準確又生動。
四、尊重學生,引領學生走向廣闊的舞臺
三個重點段落攻破后,學習已接近尾聲,但學生的學習熱情卻達到了高潮。這時,我繼續(xù)讓學生結合手中的資料介紹一種自己感興趣的恐龍。孩子們的熱情更高了,紛紛踴躍舉手。接下來,是交流展示、瀏覽恐龍知識的網站環(huán)節(jié)。網站補充、拓展了學生大量的課外知識,把學生引向了更寬廣的舞臺。大家在驚嘆中、興奮中結束了學習,掌握了知識。
總之,教學不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要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擁有一個快樂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