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邊的鳥
秋冬是觀察水鳥的好時機。從入??诘角厣?,綿延數(shù)十里,些許灘涂和濕地一息尚存,到這兒來過冬的鳥兒不少。麗日當(dāng)空,便有大群的白鷺、池鷺、蒼鷺,以及行鳥 、鷸類的鳥兒到灘涂上和濕地中覓食。
池鷺偏愛僻靜的地方,它們往往站在荒寂的埠頭和水面突出的礁石上,一動不動地看著流水,乍一看,還以為是個身披蓑衣的老人在那里靜靜悟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要是你貓身走近了,正面看到它,就會大吃一驚。它們面頰青綠、豹眼環(huán)睛,天生一副尖嘴鉗一般的巨嘴。那頸飾也很特別,青色和麻色的細羽一綹一綹地絞結(jié),很容易讓人想起是堆帶電的膠線纏繞在一起,隱隱的電流要一直麻到你的心里去。這副尊容,鐵疙瘩一樣的身子,再配上緊貼大腿的白短絨“褲頭”、黃色的“長筒雨靴”,哪里是個淡然的老人,簡直稱得上是兇神惡煞。你這時才會明白,它可是獨守灘頭,一夫當(dāng)關(guān),在那里“剪徑”過往的魚兒。它們的個性也真的猛惡剛強,我幼年時,水埠頭的圍網(wǎng)邊曾經(jīng)纏住過一只,我抓住它,它也不肯屈服,把我的手背啄得鮮血淋漓。傍晚,我用麻繩系住它的腳,另一端綁著凳腿上,它就拼命地撲騰,一刻也不肯停歇,到了上半夜就飲恨而死。
灰鷗要好看得多,它們渾圓的身子披著灰色的短絨,在海面上一邊翩飛,一邊溫文爾雅 “晏晏
——”地鳴叫,看起來頗似位性情溫和的謙謙君子。其實看看它們的嘴就知道了,也是位兇狠的主兒。它們在水面上滑翔,忽然俯沖下來,一啄,就會鉤起了一條魚兒。有時候,它逮到較大的魚兒,放在圍堰的石板上啄食,一嘴下去,就會撕起一條魚肉,聳動脖子,幾下幾下就吞咽了進去。
濕地中間的葦林是鷸的天堂,它們在此悠游地生活。黑尾塍鷸是招人喜愛的鳥兒,我每見它把長長的綠喙伸進泥湯中篩糠似地抖動,引得屁股上那點黑羽不停地顫動,這就要使我止不住發(fā)笑。更可笑的是錐尾沙鷸,它們覓食時,屁股始終會一閃一閃地點擊個不停,可惜它太狡猾,不等我近身,便會遠遠地飛起,留給我一個黑色的小點。三趾濱鷸是清閑的,它們總是在葦叢中停停走走,一邊細心地端詳蘆根,一邊揮動針刺一樣的尖喙,漫不經(jīng)心地東啄上一口、西啄上一口,天知道它在啄食什么呢。蠣鷸也是難以親近的家伙,它們異常地驚覺,我只在海潮來臨時看到它們在礁石畔奮力啄食,那舉動就像一個考古學(xué)家,舉著鶴嘴鋤在巖面上敲擊。我曾經(jīng)想仔細觀察它進食的過程,不意它在專心工作時還有余暇來注意周圍的動靜,海浪聲那樣大,它居然察覺到了我,馬上停下手頭的工作,把脖子伸得直直的,在飛濺的浪花濤屑中飛走。
灘涂和濕地上不時也有行鳥的光臨,它們的脖頸上無一例外都圍著一條“圍脖”,白色或黑色的,甚至棕色,我想這大概就是俗稱它們“環(huán)頸”的原因吧。金眶行鳥的身段嬌巧,長腿玉立,三趾纖纖,它們?yōu)t灑又清俊,除非覓食果腹,它們總是從容有度,意態(tài)佻然,我沒有理由不喜歡它們。至于鷺,無論林間、灘頭、濕地,到處都是它們的身影。我原來工作的辦公樓,三面環(huán)水,一面向山,上萬只鷺在我窗子對面的秦山上繁衍生息,數(shù)年來與之比鄰而居,我潛意觀察它們的生活習(xí)性,置身其中,就連我自己幾乎也要變成一只鷺了,它們帶給我的欣喜,三言兩語又豈能盡述。
公歷二OO七年九月二十一日
農(nóng)人和鳥
黃昏時經(jīng)過落塘村,我特地停了一停。臨海的那片濕地,如今大部分地方都填了土,種了綠草和植株,意在新建出一片海濱的生態(tài)公園。落塘村這一帶啟動得稍晚,沿著海堤還留著幾個水塘,養(yǎng)著些魚兒。因而我才能看到落暮時分一片拍打堤岸的海潮,一個傾斜的天空,一個歪戴了斗笠、在塘坡間逡巡的農(nóng)人。七、八只大白鷺?biāo)坪醪⒉惶氯?,像幾只保齡球立在水塘黑黑的另一角,那意思再明顯不過,無非巴望著他早點兒離開,再到水邊啄上一兩嘴,借機叼走幾條小魚。他扶了扶斗笠,把一聲咳嗽壓低,然后走了,它們才挪了挪頸子上那個接著長嘴的頭顱,而后松開,伸直,慢慢提起枝腳往塘坡下去……
前些天我收到一期雜志,封二與封底有兩幅有關(guān)農(nóng)人生活的圖畫:一幅是夫妻倆從田間回來,男人扛著把镢頭,一手倒提著只黑水雞;另一張是男人把一條狗兒放倒在石臺上剝皮。雖然畫面充滿動感,也不乏某種力量,但我看了這兩張圖,心里卻有說不出來的難過……我樓上的人家養(yǎng)了一群小狗,有一次,一只叫“亮亮”的小狗不慎落水,我把手遞給它,讓它搭著,把它從小河里拉上來后,它從此也就跟我結(jié)了緣。有時候,我還沒看到它,它就從很遠的地方跑過來了,在我腿上、手上、臉上蹭著,舔著。雨天,我開著車,我從后視鏡里竟然看到它渾身濕漉漉的,起勁地攆著我的車。這毛團似大小、可愛的小生靈,不知不覺,竟和我的生活有了某種聯(lián)系,時不時要來感動我的心靈。我幼年時和母親在水田里扯稗草,有時驚起些苦惡鳥、董雞,我母親往往就會停下來,念叨著嚇壞了它們,好生地一番嘆惜。鳥兒和我們同一片藍天,同在一片土地上生活,離我們越近就越是福澤,農(nóng)人們大抵都有這樣的認識。
當(dāng)喜鵲在村頭的老樹上壘了窩,每天清早站在枝梢,一邊翹動花尾巴,一邊“嫁嫁——”或者“客客——”地鳴叫,心中清澈的喜悅也就被它像泉流一樣的叫出來了。在這叫聲里,迎著早晨的太陽去田邊地頭,就是捏在虎口里的鋤頭柄、鐵鍬把,也會覺得格外地有力。后來,它們又產(chǎn)了卵,孵出一窩雛兒,忙忙碌碌地飛進飛去,撫養(yǎng)幼鳥長大,這完全是大地上的一幅生計圖,與我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呢?至于麻雀,它們在門墻洞里、檐下的瓦縫間、倉房隔板下銜來布片與雞毛,伶俐地建成一個家,一大群整天“嘰嘰喳喳”的鄰居這樣叫著、飛著,甚至在我們?yōu)⑾鹿茸游闺u時,它們混進雞群里去啄食,這又是多么安謐與恬靜的一幅田園圖畫。與它們不同,燕子是候鳥,它們在春天里回家,每每斜穿柳絲與雨簾,飛到田野上空,捉了蟲子,再飛回來,棲在堂屋神龕上面的泥窩邊,張開了嘴叫喚,它們不辭勞苦,如此這般地?zé)釔凵?,歌頌生活,不禁使我心生敬意?/p>
在鄉(xiāng)下,只有不知事的少年郎或是“二流子”一樣的閑漢才會去抓鳥、打鳥,我未曾見過農(nóng)人們不務(wù)正業(yè)地放下手頭的活計去侵害鳥兒。他們頂多會在地頭上伸直發(fā)酸的腰身,去水邊摘一片菖蒲葉子,抿在嘴邊摹仿鳥兒吹出哨音。要么,他們嘴角咬著根草莖,裝模作樣地學(xué)鳥兒的叫喚:“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阿公阿婆——割麥插禾?!边@是善意的,這些農(nóng)人都是愛著鳥兒的吧。
公歷二OO七年九月二十三日
與鳥為鄰
院子里的鳥兒越來越多。昨天傍晚,我從圍墻邊散步過去,竟意外地聽到了小珠粒兒彈撥一樣的吱叫聲,這是一種很特別的雙音節(jié)鳴音,音調(diào)雖然低了些,但音節(jié)卻是非常地肯定和清晰。我凝下神來尋找,果真就在幾株繡球花樹中間發(fā)現(xiàn)了那“鬼鳥兒”。這是一只斑文鳥。叫它鬼鳥兒倒不是因為這種鳥兒不吉利,而是因為它長得太過瘦小,連頭連尾十厘米長短,大拇指一般粗細的身體,況且一副黑頭黑臉,十分地清癯消瘦,叫人格外地憐惜。
眼見我走近了,這聰明的鳥兒立即報起警來,像是從舌苔下支起一根小弓弦,迅速地繃緊,“誰的,誰的”地亂叫;不出我所料,相距不遠,另一只就從一蓬黃楊下機靈地飛起,撲騰到了高處的楓樹枝條上。其實這對小夫妻的擔(dān)心是多余的,過不了多久,它們就會明白,眼前這個五大三粗的漢子,實在是位再和善不過的親鄰。我想,這個看法,院子里那兩只伯勞肯定早就有了的。它們剛進這院子時,一旦遇到我走近,就要可著勁大叫“碴兒——碴兒——”的,仿佛我天生就是個找碴的主兒一樣?,F(xiàn)在可好,我只要不是走得實在太近,它們是不會太在意的。若是吃到了草地上的蟲子,它們還會對著我歡叫,“靚——,靚——”,這聲曲顯然就是愉快的,甚至稱得上是種贊美。
院子里還有兩只白點兒,我猜想它們是從海灘邊過來的,究竟是什么時候“移民”來的,我是不清楚了。去年冬天,我就經(jīng)常看到它們的蹤跡。從它們平常飛行的線路,我猜想它們的巢就筑在圖書館屋頂?shù)钠陆巧?,可是我始終下不了決心去瞧個端倪,生怕自己多情,反倒唐突到“佳人”。圖書館和食堂對望,中間是座假山,一個小水池,一條繞行的過道,捏著土豆絲餅去圖書館的女孩子經(jīng)常會在路上掉下幾塊蛋皮、土豆絲條來,我想這大概是它們喜歡上這個地方的一個緣由。下大雪的那陣子,這兩只白點兒可就沒這么好的運氣了,雪茫茫一片,它們找不到吃的,傻傻地站在小餐廳前,屁股不停地點來點去。后來,好心的胖廚娘夾了一筷子煮熟的胡蘿卜絲灑到雪上,才幫它們度過了難關(guān)。
白頭公是這院子里數(shù)量最多的鳥兒。它們不怕人,把巢筑在房舍邊的林子里。我至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六處它們棲息的地方。它們建房是不挑樹種的,隨意就在銀杏樹、橘子樹、石楠、櫸樹上筑巢,它們甚至還學(xué)著麻雀,在空調(diào)的室外機背后筑巢。這是種再平常不過的鳥兒,可是對它們我始終充滿復(fù)雜的情感。另外的篇章中我已對它們的體貌、習(xí)性和鳴聲多次提及,我在這里還是要再次提到它們的鳴聲,盡管那鳴聲荒腔板調(diào),顯得極為潦亂草率,毫無規(guī)律可循,但不管發(fā)出的是何種具體的聲音,每種聲音中間都要無一例外地混雜一種揮之不去的悲愴。這是春天的早上,太陽溫暖地懸掛在屋頂,一大片黑麥草青幽幽的,就像從魔術(shù)師的大眼膏袋里擠出了大團大團的綠云,一切都顯得生機盎然;可是有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就在草地上方,高大的銀杏樹頂端,最高的枝梢,那里有一只白頭公,仰起白頭,對著天異常響亮地叫著:“可苦——哩,可苦——哩噫!”不由得讓人萬分沮喪……
院子里活動的柳鶯也很多,可是它們都不太愿意住在院子里。除了在網(wǎng)球場圍柵外的紅珊瑚籬內(nèi)找到一個鳥巢,我再也未能在院子里找到它們另外的住處。它們的“主力部隊”住在院墻外的柳林里,一大族,三、四十只幾乎全部都在那里。雖然它們與我不是緊鄰,隔河而居,但我還是把它們當(dāng)作了我的芳鄰與嘉賓。我實在是太喜歡它們的身段、眉眼,和那小笛兒一般的曲調(diào)。
按理說,麻雀應(yīng)該是院子里最多的鳥兒。不知怎地,我院子里的麻雀倒是很少,我認真數(shù)過,總共也才五六只,就住在招待所的外墻上。那里以前拆掉了一具舊空調(diào),留下了幾個孔洞。好幾次維修隊說是影響外觀,要把那孔洞糊上,可是我不同意。我的理由是為這幾個小洞搭次腳手架不合算,也不安全。維修隊隊長居然很當(dāng)回事,還把我這“旨意”傳達到了每個工人,說是我交待了的,再也不要去碰那里。他們哪里知道我心里暗藏的“小九九”:這幾只麻雀,好不容易才住進了我們的“招待所”,怎么好輕易地就攆它們走? 我心下可是希望更多這樣的鄰居住進院子里來。
公歷二OO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清早鳥音
昨晚上心情不好,我睡得很早,凌晨四點多鐘,又聽到它們在我窗外吟唱,心里面就格外地復(fù)雜。我本來想蜷在床上,不再去看它們,但有一只白眉巫鳥在我窗下不住地叫喚,非常地耐心,那“嚶噫”聲雖然較為尖細,但穿透力很強,收尾的顫音就像是音叉振動后的余音,一時之下,令我卻是十分迷醉。我在自己粗濁的呼吸聲中分辯它的節(jié)奏,它一聲接著一聲,繞著我的呼吸鳴叫,就像是繞著一根柳條,在那上面一粒一粒地數(shù)著嫩芽;稍歇息了一會,大概是去啄食了,它又降低了音調(diào)和旋律,“噫吲——,噫吲——”地叫,像是細致地給新綻放出來的柳粒兒滴上露水……我于是爬起床來,穿好鞋子走了出去。
有些時日沒去長山了,但昨天我去的那一趟,只是看到了新布的鳥網(wǎng),和鳥網(wǎng)上新增的幾只園林鶯的冤魂。這樣子已經(jīng)讓我很難受了,從山上轉(zhuǎn)回來時,看林的老頭又特意在我經(jīng)過的路口吊上了一只刺猬——我當(dāng)然明白他的意思!鎮(zhèn)子邊上還有幾個賣林號鳥的人,它們究竟有什么吃頭呢,除了胸前那團肉,全身上下幾乎再無一塊剔下來可以成形的肉塊……我想起一個朋友和我的爭執(zhí):“既然你也吃葷,就不要反對我們吃鳥,我們的底限與你不同,我們的底限是不吃人!”我寧愿相信他們都不是壞人,他們只是要我從皮夾子里抽出幾張花紙,滿足一點小小的欲望……我在想,一些不開心的事不提也罷,新的一天開始,早晨的空氣美好而潔凈。
這是四月,居民樓和大海之間的那片空地,樹木已經(jīng)大片地發(fā)青,躍進眼簾的是一片蔥籠。白玉蘭和東京櫻花謝了,開始茂盛地生長葉子,構(gòu)樹和變色木芙蓉雖然枝干裸露,但枝頭也已梳出了像樣的塔形發(fā)髻。我甚至聽得到河道兩邊的蘆葦,它們用力拔節(jié)時從心眼里發(fā)出來的喟嘆聲,那聲音很低,在葉柄底部積存的露水里輕輕搖蕩,“吁,吁依——”。瓊花初開,一簇簇一團團地綻放,在那枝上做出了一副富貴滿堂的光景,而黃山紫荊只剩下幾點殘紅,垂頭對著晚景。紅花酢漿草的花朵是在正當(dāng)開的時日,但她們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早上的這段時間里總是羞怯地閉合眼瞼,要等到太陽高照,才會重新?lián)伍_一把鮮紅的小洋傘。就是在這樣的景象之中,有時候,天地之間忽然一起沉靜,一剎那間變得寂然無聲,已而日本晚櫻的花頭悄悄地凋落,落在我的肩頭,露珠從竹葉尖上滴濺下來,噼啪地打在我的旅游鞋鞋面上,整個世界就從細柔而憂傷的情緒中回轉(zhuǎn),這時候清晨真正的主人是鳥兒,它們珠喉嚦嚦,那鳴聲如滴如濺,如溫泉的泉眼汩動,如涓涓細流引動,從石畔巖隙間流出,繼而活泛地穿引集合,湯湯洄洄,終于匯聚在一起,沸騰不息……
在東面的河坡上,雉雞是何等地自在愉快,它們粗啞的嗓門經(jīng)過露水的滋潤,顯然清脆了許多。這是早上發(fā)出最大鳴聲的鳥兒,雄鳥有節(jié)奏地發(fā)出“闊闊,闊闊,闊闊”的聲音,召呼緊跟著的雌鳥。它昂首挺胸,驕傲地對著一株苦苣頭頂上的黃花,煞有介事地大叫。我實在是不忍心驚動它們,老實說,我厭惡它們驚起時從肺里發(fā)出的一連串渾濁的嘶叫聲。我愿意我們永遠不會驚動鳥兒,就讓它們自由自在地歌唱。比它的聲音小一些,是白胸苦惡鳥的叫聲。在河水的岔口處,那里有著連片的蒿白林和依水生長的野芹菜。它們有次序地下水,屁股拖曳著,從折倒的蒿根上滑下,像是從滾木上往清水里放下一艘又一艘烏篷船的小模型。一俟全部入水,它們就開心地亮開嗓子,爭先恐后,像一鍋沸水那樣炸開,在水面上爭搶蟲子,“苦——苦——哇嗚,苦——苦——哇嗚”地起哄;而它們分散開來,就會安靜下來,偶有一只大驚小怪地“苦——哇——呃哏,苦——哇——呃哏”地聒噪,心情愉快地一溜小跑,在淺水濱的水芹頂上踩出閃亮的水花。而此時,布谷鳥就在它們頭頂?shù)臉?gòu)樹枝上,這也是鳴聲響亮的一種鳥兒,有必要申明的是,它們并不只是割麥插禾時才會叫兩句“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鬼鬼祟祟地,它們中間的一只站在枝上裝作若無其事,“喀——咕,喀——咕,咕咕——,咕咕——”不緊不慢地叫著,另一只卻暗暗地潛往低處,悄無聲息地盯著葦鶯新縫制的“香巢”
——她是想伺機將她的卵產(chǎn)在葦鶯的巢里吧。這只穿灰斗篷的鳥兒發(fā)現(xiàn)了我的存在,猛地嚇了一跳,趕緊從樹枝上方甩下來一泡屎,像個巫婆一樣跳起腳,“撲”地一下飛走。它強健有力,掠過葦林時,竟然在葦葉上卷過一陣細小的波浪。
白頭鵯是我一提再提的鳥兒,它們的鳴聲不僅粗大,而且是太放肆了,簡直把我不當(dāng)回事。它們恣意地改變曲調(diào),篡改自己剛剛唱過的那首曲子的歌詞,像是無意中偷窺到了我貓在樹樁后的“不光彩行為”,一定要“檢舉揭發(fā)”我一樣,它在那里大聲武氣地顯示它的成績,不免自鳴得意。我拿它們沒辦法,就把望遠鏡扭過來對準(zhǔn)它們,一大群鵯于是向我顯現(xiàn)出它們另外的智慧,有兩只故意做出很丑陋也很蠢笨的飛行姿勢,打開翅膀,接著又合攏,像飛行在空中的小炸彈一樣,飛到遠一點的樹上去了——不過是想要引誘我離開罷了;另外兩只卻只是做做樣子,它們好像作勢逃走,其實卻是沉下身子,跳到隱蔽的枝葉下罷了;還有一只高高地端坐樹巔,根本就不愿多理睬我,它偏過頭去,起勁地一陣鼓噪,且?guī)в芯疽?,“喳兒——喳兒——”地挑釁,意思仿佛是說:誰怕你了,怎么樣,你有本事倒是爬上樹來呀!我只好苦笑,我想它誤會我的意思了,我又何曾討厭過它們呢?
有一些鳥兒的叫聲不算清晰,但很明顯,比如家麻雀,嘰嘰喳喳的,這鄉(xiāng)間歌唱家,想冒充過境的土八路,可是它一開口就露了餡,每每被我盯牢,這位老鄰居似乎很不好意思打擾到我,和我打完招呼后就趕緊收拾陳舊的樂器,一道煙似地跑得遠遠的。而一只小云雀站在樸樹的枝巔,頭上的小發(fā)冠梳得齊齊整整,它沖向草叢時,炫耀地發(fā)出了清麗的鳴聲。如果不認真諦聽和仔細地觀察,你是很難看到棕頭鴉雀或者文鳥的。這是兩種很小的鳥兒,大約都只有十厘米左右的身長。白腰文鳥和斑文鳥往往都是一對兒出來,它們個子很小,顯得很謹慎,但并不膽小,有可能它就在你的頭頂,它只是不吭聲,在你沒有發(fā)覺它,或者它認為沒有危險時,還會在密集的樹杈和樹葉間上上下下地跳動,而且還會互相逗弄,做出一番小兒小女相依相戀的情態(tài)來。根據(jù)我觀察得來的經(jīng)驗,鳥兒最怕的并不是人,鳥兒最怕的是人的眼睛,人眼與鳥眼一旦視線交接,鳥兒就會十分恐慌。說起來,鳥眼遠比人眼敏銳有力,但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的鳥兒往往卻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盡快地逃走。果然,這一對小夫妻,向我做了兩個“鬼臉兒”,就像紡車架上的棉花錠子一樣振動似地飛起來,飛到了離我二三十米遠的另一棵樹上。棕頭鴉雀是善于在枝上彈跳的鳥兒,這些鳥兒有著異常出色的遷移能力,它們在竹枝間毫不費力地避開我,一邊發(fā)出了幾不可辯的“唧噫”聲來。
有些鳥兒會發(fā)出很好聽的鳴聲,比如園林鶯,黃腰柳鶯,甚至強爪樹鶯也是此中的高手,不管是否在勞作或是休閑,它們都很樂意一展歌喉。有些鳥兒卻是很難得開一次“金口”,也許它們要吃飽了才愿意歌唱。我在海棠樹的枝杈間看到一只紅肋藍尾鴝,我知道它也天生一副輕柔的好嗓子,可是它似乎沒有養(yǎng)成自覺表演藝術(shù)的習(xí)慣和癖好,或者是它一時心血來潮,想要耍耍“大牌”,總之我等了老長的時間,它愣是沒有給我演唱。今天早上,我還在高大的合歡樹頂上,發(fā)現(xiàn)了一只十分罕見的白眉巫鳥,這小東西異常地驚覺,像片榆錢葉子一樣在高高的樹梢間撲動,起先它一聲不吭,待到注意到我,這才發(fā)出細小漣漪漾動一樣的輕聲鳴叫,急忙地逃逸。要觀察到它們的一舉一動實屬不易,很多人也許并不相信,親近鳥兒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藏在那里,你最好是一動也不動,除了在那里靜心凝神,還能想出什么更好的辦法呢?
公歷二OO八年四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