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眾傳播與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耦合功能。大眾傳播促進人的政治社會化;通過大眾傳播達到社會整合;憑借大眾傳播加強社會教育;利用大眾傳播增強社會調適;發(fā)揮大眾傳播的娛樂功能,做到教育性、服務性、娛樂性的統一。
關鍵詞:大眾傳播 思想政治教育 耦合功能
大眾傳播就是專業(yè)化的媒介組織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業(yè)化手段,以社會上一般大眾為對象而進行的大規(guī)模的信息生產和傳播活動。大眾傳播的重要性不僅是因為它們潛在地考慮到社會參與的廣泛形式,而且也憑借傳播的功能,規(guī)律地提醒著我們與他人之間的相互依賴。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大眾傳播所擁有的巨大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
大眾傳播與思想政治教育有著一定的耦合功能。耦合一詞是物理學名詞,《辭海》解釋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體系或運動形式之間通過各種相互作用而彼此相互影響的現象”。
大眾傳播具有許多功能,如社會溝通功能、社會整合功能、社會教育功能、消遣娛樂功能。筆者探討的是大眾傳播的一些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作用的基本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社會教育,不只是教育人們去適應社會,還要教育人們不斷推動社會進步,具體地講,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的教育,這些教育的具體實施,除了依靠政治理論教育外,還在很大程度上與大眾傳播緊密相聯。大眾傳播應當自覺遵循其倫理規(guī)范,實現其倫理價值。
大眾傳播促進人的政治社會化
人的政治社會化是指“通過個人政治學習過程,形成的社會政治文化為基本特征的政治信念、政治準則和政治價值觀,以及他對政治的基本認識和基本態(tài)度”。政治社會化同時存在著兩方面的活動,一方面,社會中每一個成員通過教育和其他途徑獲得政治態(tài)度、政治信仰、政治知識和政治情感,這是個體學習政治文化的過程;另一方面,社會憑借各種手段傳播政治信息和政治形態(tài),是年輕一代接受政治行為和思維的基本模式,這是政治文化的教育傳播過程。政治社會化的這兩個過程盡管運行過程順序相反,但其共同目的都是為了實現個體的政治社會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目標就是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從社會發(fā)展的高度說就是促進人的政治社會化。而這一過程僅僅依靠傳統的理論灌輸確有力不從心之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順暢運行,取得最佳效果,不僅取決于教育內在要素功能的發(fā)揮,也取決于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在環(huán)境發(fā)展中與時俱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具有明確目的的可控性活動,這種活動在空間上表現為各教育要素與社會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大眾傳播的發(fā)展是社會環(huán)境的一個重要方面,它不僅給人們獲取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帶來便捷,同時作為一種有效的潛移默化的宣傳教育形式,對人們的思想變化也有極大的影響作用。比如在進行思想教育“三要素”(政治品質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個性心理品質教育)教育時,可以借助大眾傳播的功能,通過各種媒介,形象生動地發(fā)揮其潛移默化的陶冶作用,更為有效地促進人的政治社會化。
通過大眾傳播達到社會整合
社會整合功能是指在社會生活中組織、協調、監(jiān)督等方面的功能。一個社會形態(tài)不被打破,就必須不斷對其各個組成部分、各個方面做組織、協調與監(jiān)督的工作,這樣才能保持自己的統一,才能有效地發(fā)揮作用。
大眾傳播具有社會整合功能,所謂的整合功能是指在社會生活中組織、協調、監(jiān)督等方面的功能,社會學家和傳播學家拉扎斯菲爾德所說的“地位授予”,人們日常所說的輿論監(jiān)督、新聞監(jiān)督,有關傳播理論中的“黨的喉舌”,朱镕基同志所說的“人民的喉舌”,都是傳播的社會整合功能的表現。西方學者將社會整合分為四個類型的整合:“一是文化整合,即文化準則之間的一致性;二是規(guī)范整合,即文化準則和人們行為之間的一致性;三是傳播整合,即傳播網滲透整個社會的程度;四是功能整合,即分工系統的各單位之間相互依賴的程度”,這諸類型的整合都與大眾傳播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一方面表現在大眾傳播有利于社會成員對社會主義文化取得認同;另一方面表現在大眾傳播能有效地傳達社會規(guī)范,有助于社會控制,在這一點上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吻合的。大眾傳播主要通過組織、協調、監(jiān)督三個方面進行社會整合:(一)大眾傳播影響著人們的社會心理取向與價值取向,它通過對信息的選擇、解釋與評論,提出相應對策,從而把公眾的注意力吸引到某些事情或事件上,使其廣為傳揚,形成議論中心,并激勵與動員公眾投入到當前事件中;(二)大眾傳播在政治上起著一種協調作用,它可以表達民情民意,影響政府決策,還可以幫助政府收集多種多樣的信息情報,并進行解釋,為其提供決策依據;(三)通過大眾傳播把那些違背社會常規(guī)的行為公之于眾,激起社會成員對其加以譴責,形成一種社會力量,從而加強對社會成員的控制。
基于以上分析,在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發(fā)揮大眾傳播的社會整合功能,利用這種功能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大眾傳播和思想政治教育,把人們的思想行為納入社會規(guī)范體系,以保證社會的文明統一和進步發(fā)展。
憑借大眾傳播加強社會教育
社會的穩(wěn)定需要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模式來維系,因而社會學所說的模式維持即是根據一些規(guī)范確保體系行動的連續(xù)性。在現代社會里主要是通過家庭和教育系統所發(fā)揮的社會功能來實現這一點的,而傳播是社會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種傳播,它不同于一般的社會教育,是更高層次的信息教育,不只是教育人們去適應社會,還要教育人們不斷推動社會進步;思想政治教育已體現出穩(wěn)定社會的職能,從根本性社會職能來說,就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為政治斗爭服務、為生產斗爭服務、為塑造人格服務,通過灌輸、轉變、調節(jié)和激勵等方式,加強對人的社會教育,同時社會性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礎和依托,離開了社會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無本之木,而社會性教育的實現要靠大眾傳播。
大眾傳播興起后,它所發(fā)揮的社會教育功能比之其他形式的傳播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由于大眾傳播的及時性、公開性與廣泛性等特點,在一些時候人們從大眾傳播學到的東西比在家庭和學校學到的知識還要多,同時又使人完成了正常的社會化進程。大眾傳播有力地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如通過文化傳播,可以大力弘揚民族精神與優(yōu)秀傳統文化,還可以在借鑒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辨別抵制封建腐朽落后文化的消極影響,創(chuàng)造進步健康的文化氛圍,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文藝欣賞觀,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與情操;而思想政治教育還可以利用先進文化傳播進行基礎性教育,包括基本的社會規(guī)范和倫理道德,同時又能引導文化傳播,使文化傳播得以健康運行;發(fā)揮正常的日益廣泛的社會教育功能。
大眾傳播的道德教化效果在信息時代是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的。大眾傳播往往可以采取受眾所喜聞樂見的形式、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宣傳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通過外化——內化——外化的轉化模式,使受眾個體在主體意識的支配下,將外在的道理內化為個人的道德觀,再在這種道德觀的指引下,外化為個人的行動。個體道德的提升。必將促進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提升,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奠定堅實的道德基礎,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所期望的。大眾傳播的道德教化首先要求大眾傳播業(yè)界建立切實可行的行業(yè)倫理規(guī)范,從業(yè)人員具有先進的道德倫理水平,其次要求傳播內容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方式是先進的。
利用大眾傳播增強社會調適
社會是一個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礎上的有機體,只有實現了社會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協調和統一,才能有效地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傳播正是執(zhí)行聯絡、溝通和協調社會關系功能的重要社會系統。
大眾傳播的社會調適功能主要是通過信息反饋來實現的,反饋對社會機體有著重要的調適作用。所謂“補察時政”、“泄導人情”,就是說可以通過文化信息看出人心向背、政治得失,以保持社會各種機能正常發(fā)揮作用,這在社會變遷或變革時期尤為重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調節(jié)職能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調節(jié)環(huán)境氣氛,為人們制造一個心情舒暢、積極向上的良好環(huán)境;二是調節(jié)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三是調節(jié)人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我國目前所進行的改革開放,使傳統的價值觀念、道德意識、思想行為方式受到很大沖擊,政治上、經濟上和文化上的各種矛盾不斷顯露出來,這就要求一方面逐漸完善各種改革機制,理順各種關系;另一方面則必須加強社會溝通,使社會目標與人民愿望趨于一致,為實現小康社會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而在調節(jié)過程中必須遵循心理活動的一般規(guī)律,利用大眾傳播的調適功能來調節(jié)社會環(huán)境、人際關系和個體心理,因為,大眾傳播在促成文化體系的一致性和標準化的同時,也影響了人們的社會心理問題趨向和價值取向,尤其是強化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表現方面有著非常突出的作用,這種作用主要是通過大眾傳播對信息的篩選、選擇和價值導向來實現的。
無論是環(huán)境的構成,抑或是人際關系、個人心理狀態(tài)的調節(jié)都可以借助大眾傳播,因為大眾傳播活動自身即是環(huán)境的構成因素之一,但它反過來又影響了環(huán)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大眾傳播的調適功能來提高自身的教育效果。
發(fā)揮大眾傳播的娛樂功能,做到教育性、服務性、娛樂性的統一
寓教于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種教育方式,隨著大眾傳播的發(fā)展,網絡成為大學生們樂于接受的一個傳播者,大多數學生把上網作為一種娛樂方式。因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顯得極為重要。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大力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用正確、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領網絡陣地。如開設理論學習、社會實踐、網上黨校、時事政策、共同討論等板塊,充實和豐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注重教育內容的實效性、時代性、生動性,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純潔性和教育性。思想政治教育網站能否被廣大學生所接受是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關鍵,因此,在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教育性的基礎上,必須增加服務性、娛樂性的內容,將網上教育與服務、娛樂結合起來,通過快捷有效的服務,拉近與學生正面教育的距離,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認同。如開設大學生生活指導、學習指導、就業(yè)指導、心理咨詢、勤工助學等服務性板塊,滿足學生的需要;通過健康輕松的娛樂,吸引學生對正面教育的興趣,如適當增加一些有助于提高學生能力的游戲等,使學生在服務、娛樂中得到教育,在教育中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隨著傳播手段的不斷更新,大眾傳播已成為公眾了解世界的窗口,并對其政治意識、政治觀點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大眾傳播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條件,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得到了創(chuàng)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并將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日益顯示出它們的優(yōu)勢來。(基金項目:河北北方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大眾傳媒發(fā)展的新趨勢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