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板企業(yè)是否能抓住此次行業(yè)不景氣的機會,擴大投資,并在下一輪行業(yè)景氣時占據更有利的戰(zhàn)略地位?
目前,傳聞日本最大的液晶電視制造商夏普計劃以11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一條第六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給上廣電。傳聞如果成真,這將是夏普在日本以外的第一個面板生產廠,也是中國面板企業(yè)迄今為止購進的最高世代生產線。
幾天后,上廣電即對媒體表示,該傳聞并不屬實,公司有意建設第八代生產線,不排除與國際知名公司進行合作。
這個澄清,難免讓一些希望借合作獲得面板業(yè)核心技術的人士失望,卻也反映出中國面板企業(yè)仍陷發(fā)展困境的尷尬。
千呼萬喚的中國6代線
擁有6代線甚至更高世代的生產線,是國內面板企業(yè)長期以來的夙愿。
目前,內地面板廠最先進的生產線就是5代線,京東方、上廣電和龍騰光電三家各有一條。這些企業(yè)從未停止過投資興建次世代生產線的嘗試。
2006年底,京東方、上廣電與龍騰光電提出了三方整合、共建6代線的方案。一年后,京東方發(fā)布公告稱,由于存在“技術性障礙”,三方“達成的總體方案無法實施,到目前為止,三方整合尚無實質性進展”。最終,轟動一時的國內三大龍頭面板生產商整合的方案以失敗告終。
2008年中,上廣電推遲了原定于9月28日舉行的6代線開工儀式,同一時間,傳出了上廣電與夏普就共建7.5代線積極接觸的消息。中國的6代線,仍無影蹤。
焦點集中在了京東方身上。2008年10月,京東方與合肥建投、合肥鑫城合資成立了合肥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預計投資175億元人民幣建設一條第六代TFT-LCD生產線。根據京東方的公告,該生產線最遲將于2009年3月31日開工,2010年第四季度末投產,主要生產37英寸及以下的TFT-LCD顯示屏和模組。除了6代線,2008年底還傳出了京東方擬建8代線的消息。
不過據了解,建一條第八代TFT-LCD生產線需要近300億元的投資,而京東方的資金狀況并不樂觀。受累于全球金融危機,液晶面板業(yè)從2008年6月開始進入供過于求的周期,引發(fā)了全球性的行業(yè)虧損。京東方也未能幸免,其2008年業(yè)績預虧公告顯示,虧損額在7億~10億元。同時,2008年京東方通過定向增發(fā)的方式募集的22億元人民幣的資金,也投入了位于四川成都的第4.5代TFT-LCD生產線項目。
京東方是否能夠募得足夠的資金,支持幾個項目同時進行?京東方預計于3月開工的6代線,是否能夠如期開工?巨額虧損之下,國內面板企業(yè)為何還要繼續(xù)加大投資?
為下一輪景氣蓄勢
美國DisplaySearch公司公布的報告顯示,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大尺寸TFT液晶面板(10英寸以上的面板)的供貨量為9350萬臺,比上年同期減少17%,比上季度減少19%; 銷售額比上年同期減少48%,比上季度減少33%。
行業(yè)性的不景氣,被內地面板企業(yè)視為投資布局的好機會。液晶面板業(yè)一般都選擇在行業(yè)低谷期投資建設新的生產線,1年~2年建設完成后,正好能夠趕上行業(yè)需求景氣時期。
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認為,在全球金融危機與行業(yè)下行的雙重擠壓下,必然產生全球性的產業(yè)競爭格局大調整。國內企業(yè)應該抓住這個轉折點,抓緊對面板生產線的建設布局,以便在新一輪上行周期到來之前,實現戰(zhàn)略位勢的根本轉變。
而中國政府對于液晶面板產業(yè)的極大重視和推動,也被看做是面板企業(yè)投資建廠的有力后盾。
此前,內地面板企業(yè)投資建廠所需的巨額資金主要就來自于政府、銀行貸款和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三部分,其中又以政府投資為最主要。以京東方合肥6代線的建設為例,項目所需的175億元資金中,合肥市政府投入60億元,其他投資者投入30億元,政府將協調剩余85億元的銀團貸款。近日還有消息稱,中國政府有意投資1000億元在內地建造下一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最后,中國巨大的內需市場也讓液晶面板廠商不惜投入巨資建設生產線。數據顯示,全球75%的手機和電視都在我國內地生產。而以2007年19英寸寬屏為基準計算,我國每年的液晶面板需求量為2.5億片,而我國每年只能生產2300萬片,自給率不足10%,電視用面板更是全部需要進口。進口液晶屏供應不穩(wěn)定,使得國內液晶電視廠商根本談不上競爭力。
或與臺企謀合作
在面板生產業(yè),除了自謀發(fā)展,是否能與臺灣面板廠商謀求進一步的合作,也是近期的熱點話題。
中國臺灣省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產基地,在當下行業(yè)不景氣時期里,臺灣企業(yè)的業(yè)績也大受影響。2008年第三季度,奇美電子的營業(yè)虧損達新臺幣34.7億元,中華映管虧損 60.76億元新臺幣,瀚宇彩晶則虧損32.1億元新臺幣,第四季度,友達、華映分別虧損新臺幣266億元和119億元。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臺灣面板商就紛紛采取了減產、放假、裁員或延后設廠等方式,以求損失降到最低。
專家指出,除了減緩擴產外,臺灣面板廠與內地整機廠商展開合作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臺灣面板廠一般聚焦于面板生產環(huán)節(jié),這與內地整機廠商缺乏上游面板供應恰恰形成了互補關系。
此前,臺灣面板企業(yè)已經通過多種形式進入到內地市場,如中華映管通過控股廈華涉足整機生產,奇美電子在內地推出自有品牌的液晶電視等。奇美電子還從“家電下鄉(xiāng)”中獲益匪淺。據了解,“家電下鄉(xiāng)”第二輪招標中,100%的26英寸液晶電視機和60%的22英寸液晶電視機都是采用奇美電子液晶屏。因此,加大開拓內地市場,是臺灣面板商消化產能的有效方法。
1月16日,在福州舉行的“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產業(yè)戰(zhàn)略合作論壇”上,內地9家彩電企業(yè)與臺灣液晶面板生產企業(yè)達成了購買21.9億美元的電視用液晶面板協議。臺灣面板企業(yè)認為,這為兩岸面板業(yè)的長遠合作建立了開端。未來,兩岸企業(yè)或許可以在資本和技術方面達成更深層次的合作,這將是個令人期待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