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二)解決問題(1)”是在學習用乘法口訣求商之后,如何用除法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初步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和解答方法,加深對除法含義的理解;逐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提高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活學生的認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訓練,理解知識,鍛煉思維。
一、激活學生原有認知,逐步引入新知
“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是建立在“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基礎上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又是建立在“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上的?!氨丁钡母拍畋容^抽象,因此,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倍”概念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經驗學習新知,鞏固舊知,把握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進一步理解除法關系,顯得尤為重要。如教學“小白兔采蘑菇”時,先讓學生從情景圖中提取數學信息:2只小白兔,每只采到3朵蘑菇,共采到多少蘑菇?再說一說思考的過程,從而喚起對“倍”概念的回憶,明確“3的2倍”是“2個3,就是6”,列式計算得出:3×2=6。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啟發(fā):2只小兔共采到6朵蘑菇,那么蘑菇數是小白兔的幾倍?顯然,學生能應用剛學過的除法知識列出算式:6÷2=3(倍),即蘑菇數是小白兔的3倍。由此順勢進入用除法解決問題的教學和探究。
二、操作體驗,讓學生經歷將具體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
教學例2主題圖,可先讓學生觀察并說明主題圖內容(三位同學用小棒擺飛機),教師提示學生是否需要親自嘗試,然后在三人小組中分角色扮演三位同學擺飛機模型(課前學生準備好小棒)。學生擺好飛機模型后,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提出問題。學生提出很多問題,但可歸納為主題圖展示的問題。在學生思考解答并說出解答的方法后,教師歸納總結。可用課件展示小紅、小麗、小強擺的飛機模型,抽象出數量5、10、15,進而根據所提問題依次列出算式:5×2=10,10÷5=2;5×3=15,15÷5=3,并依據擺的飛機模型對算式作說明。通過歸納和比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倍”的概念,明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就是一個數里有幾個另一個數,將小強用的小棒根數是小紅的幾倍的實際問題轉化為15根是5根的幾倍的數學問題,進而轉化為求15里有幾個5的算法問題,找到“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除法計算的解題思路。
教學例2的“做一做”,先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算一算,列出算式并說一說,進一步加深對“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的理解,以形成穩(wěn)定的認知結構。
此問題的教學,讓學生動手操作,感悟體驗,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機會,正是遵循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的新課程理念。
三、設置情境,激發(fā)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機
教學例3,教師先創(chuàng)設情境:同學們都喜歡過“六一”兒童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要開聯歡會。那么,同學們愿不愿意先去感受一下聯歡會的氣氛呢?課件動態(tài)出示主題圖,讓學生仔細觀察,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將學生提的問題集中到“唱歌的人數是跳舞的幾倍”這一實際問題上來,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后列式解答,并請各小組匯報分析過程和計算結果。
例3的“做一做”是對例3解題思路的模仿與應用,教師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讓學生自主合作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創(chuàng)設情境,將數學知識置于學生熟悉的情境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如果教材中提供了很好的情境性素材,教師可結合自身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有效加以利用;如果教材未提供,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加以開發(fā)。
四、訓練拓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練習十二中的習題有的提供了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有的是直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謂豐富多彩。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利用多種手段拓展應用。一是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學校開運動會的場景圖,給出訓練題:(1)24名運動員賽跑,每4人一組,分幾組跑完?(2)跳遠比賽,每人跳3次,一共跳了21次,參加跳遠比賽的有多少人?(3)共有18人參加拔河比賽,平均分成2組,每組有幾人?二是數學游戲:動物王國開運動會,許多動物都參加了,其中有12只大象、10只小熊、3只小松鼠、2只老虎、42只小猴、6只梅花鹿。在比賽之前,獅子大王給它們出了幾道題,請小朋友們幫它們算一算。(1)小熊的只數是老虎的( )倍。(2)大象的只數是小松鼠的幾倍?算式是( )。(3)42÷6=7表示( )是( )的( )倍。(4)梅花鹿的只數是( )的3倍。(5)( )的只數是老虎的6倍。(6)( )的只數是( )的( )倍。
五、多元思考,鼓勵學生從多種素材或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和提出問題
加強變式訓練。如例2“做一做”讓學生擺弄時不要局限于課本中16÷4=4一種形式,可變換成12÷4=4、12÷3=4、10÷2=5、15÷5=3等變式,然后反過來先給出算式,再讓學生擺,進行逆向訓練。又如例3的“做一做”、練習十二1題、3題、4題、7題等,都應充分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能解決。
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要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身邊的所見所感中提出用除法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使他們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作者單位
曲靖市馬龍縣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李瑞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