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竊讀記》
《竊讀記》的作者林海音女士,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臺灣省苗栗縣,于1919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坂,在北京長大。林海音的創(chuàng)作是豐厚的,迄今為止,已出版散文集《窗》、《兩地》、《做客美國》、《蕓窗夜讀》、《剪影話文壇》、《一家之主》、《家住書坊邊》;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說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綠藻與咸蛋》;長篇小說《春風(fēng)》、《曉云》、《孟珠的旅程》;廣播劇集《薇薇的周記》、《林海音自選集》、《林海音童話集》等。其中的《竊讀記》被選入小學(xué)語文課本,《爸爸的花兒落了》被選入初中語文課本。作為她的代表作《城南舊事》一書是她根據(jù)北京的生活點(diǎn)滴寫成,深得讀者喜愛,被譯成多種文字。
《竊讀記》,讀讀題目,就會不由自主地令人想起魯迅筆下孔乙己那“竊書不算偷”的話來??滓壹骸案`”的是書,而本文“竊”的則是讀,情趣上卻是大相徑庭的。
“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p>
“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我有時(shí)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shí)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鋵?shí),我的心里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
“我合上書,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書放回書架?!?/p>
品讀課文,我們會隨著這個(gè)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間、匆忙而貪婪地閱讀著的小女孩,體會到讀書時(shí)腰酸腿麻、饑腸轆轆的勞苦,經(jīng)歷擔(dān)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體驗(yàn)驚喜、快樂與滿足的幸福。這種精神上和身體上的復(fù)雜感受,正是竊讀的百般滋味。
“這時(shí),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lì)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吃飯長大”指的是身體的物質(zhì)需求,“讀書長大”則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gè)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健康成長的人。
普希金說過:“書籍是我們的精神糧食”,高爾基也曾說過:“書是人類進(jìn)步的階梯。”書不僅是精神食糧,也不僅是階梯,書更是益友,如同親朋密友一般。
有書的生活多好!睡覺前,隨手從書櫥中拿出一本書,在燈下翻閱。跟隨著魯迅,去品讀《朝花夕拾》,順著曹雪芹的墨跡,去尋找《紅樓夢》的真諦······
孤獨(dú)時(shí),書是益友;憂悶時(shí),書是敞開的窗戶;陰霾時(shí),書是燦爛的陽光;意冷時(shí),書是熊熊的火焰······
朋友,愛書吧!從你認(rèn)字開始,書便是你不可離異的終生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