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 Deatherage
Macworld.com
如今的Mac用戶有成百上千款打印機可供使用; 如果蘋果與這些打印機競爭,沒錢可賺。
蘋果推出的iPod改進了音樂播放機,推出的iPhone為手機帶來了革命。那么,為什么它不在打印機方面有同樣的作為呢?
《Macworld》雜志的編輯介紹展示蘋果歷年來生產的打印機的幻燈片后,向我拋出了上面這個問題。這位編輯是不是在開玩笑,我心里沒譜。但我認為,很多問題得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分析。
坦率地說,打印機沒錢可賺,只有打印機耗材有錢可賺,而蘋果從未生產打印耗材。
了解蘋果打印機業(yè)務的人知道,這家公司之所以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銷售打印機,是因為它需要確信自己的電腦有高質量打印機相配套。大家可能忘了一點: Windows的壟斷地位其實直到1995年至1996年前后才鞏固起來。上世紀80年代,市場上有眾多電腦生產商; 90年代初,操作系統(tǒng)市場百花爭放,以至于每個應用程序支持各自的圖形打印機驅動程序。
自身隨帶打印機驅動程序的圖形操作系統(tǒng)逆轉了這股潮流,但逆轉的步伐緩慢得多。由于Classic Mac OS沒有任何“打印架構”,每個打印機驅動程序必須編寫與Mac OS系統(tǒng)匹配的代碼,以便讓蘋果ImageWriter和LaserWriter打印機的驅動程序獲得更好的效果。QuickDraw GX公司曾希望改變這種局面,但因為開發(fā)人員不想重新編寫打印代碼,但QuickDraw GX最終放棄了這一嘗試。
到80年代末,惠普及其他一些力求創(chuàng)新的打印機廠商解決了這一問題。廠商由此開始交付各自的Mac打印機驅動程序。到斯蒂夫#8226;喬布斯重返蘋果時,市面上已有眾多廠商在提供諸如與Mac兼容的高質量打印機了。因此,在蘋果公司不得不砍掉項目以關注基本面時,利潤較低的打印機自然成了被砍掉的對象。
《Macworld》雜志的價格比較網站曾列出了一款4800×1200 DPI的彩色惠普噴墨打印機,每分鐘能打印20頁,新機價格只要30美元?;萜漳陥蟊砻?,打印收入來自耗材—特種紙,以及墨水和墨粉,這就是打印機沒錢賺背后的全部真相。
打印機公司一直在采取各種手段,竭力保護打印機耗材的豐厚利潤,包括加入只認可數(shù)字簽名耗材的智能芯片,結果導致多起訴訟,引起消費者敵意。由于消費者尋求更省錢的墨水,因此,耗材方面的利潤仍面臨壓力;而諸如好市多(Costco)的現(xiàn)場噴墨打印機墨水灌裝服務這些新服務的興起,進一步擠壓了打印機廠商的生存空間。
另外,你還得面對添加、備貨及跟蹤眾多蘋果的額外零部件,以及這些零部件與蘋果生產的任何打印機配套的問題。如今的Mac用戶有成百上千款打印機可供使用,如果蘋果與這些打印機競爭,沒錢可賺。除非蘋果的實驗室還藏著一項改變游戲規(guī)則的打印技術,否則蘋果無法在打印市場取得成功,惟一的成功舉措就是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