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兒童作文能力應“從一年級起就注意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寫作水平直接影響著其以后的寫作能力。雖然低年級學生掌握的字詞較少,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停留在較低的層次上,但這個階段的孩子卻十分活躍,較少有拘束感,他們的想象力豐富,好奇心,表現(xiàn)欲強,是語言學習的最佳階段。如果從低年級起就能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作文”的啟蒙教學,這將對他們以后的寫作訓練奠定堅實的基礎。低年級學生的心靈特別純潔無瑕,如同一張白紙,我們要用情感教育在這張白紙上畫出絢麗的色彩,要讓孩子的“話”中充滿童真與童趣。
一、 培養(yǎng)寫話興趣
如何讓低年級的每個孩子對寫話有濃厚的興趣,像不畏懼說話一樣不懼怕寫話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活用教材、興趣引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選入的課文貼近兒童思想情趣。生動活潑的兒歌、童謠,美妙動聽的童話、寓言故事,富有節(jié)奏的韻文、古詩……極富童趣,給孩子帶來的不僅是美的享受,更是他們自我表現(xiàn)的舞臺。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寫話環(huán)境。當學生有了高漲的情感體驗后,再適時引導學生進行寫話訓練,把自己所說所想的用文字表述出來,或者按照文中句式寫一寫,必能做到讀中生趣,趣中求寫,這樣就為學生開始了寫話之門。另外,低年級教材中的詞串識字、讀讀背背等教材內容,有的展示的是優(yōu)美的湖光山色,有的展示的是色彩斑斕的春天,有的展示的是充滿豐收喜悅的金秋……并且都配有精美的插圖,這是指導低年級寫話教學的豐富資源,用這些詞語描繪圖畫情景,降低了寫話難度,必將激發(fā)學生的寫話興趣。②大量閱讀,積累語言。低年級正是小學生鍛煉發(fā)展寫話能力的關鍵時期,必須在少兒時期培養(yǎng)學生課內外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和語言積累。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選讀課外書籍。如: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歷史人物故事、成語故事等。這些書籍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還會潛意識地受到思想教育,一舉多得。而學生要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內存并非易事,關鍵還要教師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學會仔細地品味,善于發(fā)現(xiàn)文中的好詞好句,并將其存入自己的語言寶庫中,記在心里,形成積累。有了興趣和信心作為基礎,再通過一定的量的合理練習,才能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步建構起用筆寫話的快速通道。③創(chuàng)設情境,訓練說寫。創(chuàng)設情境有利于低年級學生獲得豐富的表象,使兒童大腦中的詞匯與客觀形象聯(lián)系起來,此時引導學生把感受及時表達出來,既可強化其內心感受,又可促使內部語言向外部語言轉換。同時,在說的過程中,可以訓練學生思維,在這之后把它寫出來,會使寫的東西比以前豐富和正確很多。教師要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對發(fā)展兒童語言十分重要。如兒童喜歡游戲,可組織他們做游戲,讓他們在參與中獲得體驗;兒童喜歡色彩鮮艷的圖畫和歡樂的意境,讓學生激情描述畫面;兒童喜歡童話故事,讓他們扮演角色,親自體驗情感。說的內容可多可少、句子可長可短,說的話有頭有尾等等。隨著兒童能力的不斷增長,要求也不斷提高。在說的過程中,教師要提供幫助,因為低年級兒童觀察事物籠統(tǒng),不精確,邊說邊補充,再相互練習說,最后寫下來就容易多了。
二、 培養(yǎng)想象能力
兒童天生就是一個幻想家,處在富于無限想象的思維發(fā)展階段,教師應讓“想象”這支美麗的思維花朵開在孩子們的寫話中。為了開拓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教師應給學生一個可以盡情拓展奇思妙想的空間,真正讓想象為寫話導航。其方法有:①看動畫想象。電視動畫片是兒童最感興趣的,特別是一些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卡通片,更為他們所喜愛。選取其中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一段動畫,消去聲音后,讓學生觀看,根據(jù)畫面想象語言、想象故事,然后寫下來,再和原來的情境對比,會有很多的驚喜出現(xiàn)。②看玩具想象。學生生活中喜歡的玩具很多,他們的想象往往也是隨著這些玩具刺激而引發(fā)的。選擇一兩個玩具,通過思維,將他們聯(lián)系起來說一說,寫一寫,這對于孩子來說是趣味無窮的。③看圖畫想象。圖畫是現(xiàn)實生活的縮影,但它反映的只是靜態(tài),是一瞬間的情境。讓學生猜想圖后發(fā)生的事情,以及事情發(fā)生的周圍的環(huán)境和人物各方面的情況如何,然后寫下來。④讀課文想象。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教材資源,根據(jù)課文延伸,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想象能力。如在教學《兩只鳥蛋》時,教師可隨機引導:“我仿佛聽見鳥兒的歡唱,你們都聽到哪些鳥兒的歡唱啦?它們在歌唱什么呢?”“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先想想說說后再寫來。學生興趣盎然地說了很多,并且還寫了下來。這就是鮮活的寫話,而這樣的寫話是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學會的。
三、 教給觀察方法
要真正實現(xiàn)低年級學生自主寫話,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顯得至關重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可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玩中觀察。有位老師在上低年級寫話教學中,選擇先讓學生玩一玩,并在玩中觀察,然后讓學生說一說,再想一想,寫一寫,學會觀察是引導學生寫話的源泉。②生活中觀察。課堂上的一只蜜蜂飛進教室,我沒有阻止孩子們對蝴蝶這位不速之客的好奇和注意,而是利用這只蝴蝶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寫下來。學生寫出了一些精彩的片段。培養(yǎng)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把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隨時記下來。內容不限,可長可短,非常靈活。這不僅大大增加了學生寫話練筆的機會,還促使他們留心周圍的事物,更關注、熱愛生活。③方法引路。大千世界,有寫不盡的人、事、物、景。然而,學生寫話則往往空洞無物,這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觀察,而是他們在觀察時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導,缺少發(fā)現(xiàn)。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其觀察方法主要有:A.觀察要抓特點,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事物的異同之處,捕捉它們的特點。這樣,才會使寫出來的語言鮮活、生動。B.觀察要有順序。小學生寫話條理不清、言之無序是主要毛病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不能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周圍的事物而造成的。如果觀察有順序,就為今后習作做到有條理打下良好的基礎。C.觀察要養(yǎng)成習慣。處處留心皆學問,學生時時處處留心周圍的事物,遇事要多問,要積極思考,就能逐步養(yǎng)成勤于觀察和善于思考的好習慣。例如遇到陌生人,要注意他們外貌、語言、行動;同學們冒風雨到校上課,要及時讓學生描寫刮風下雨的情景,談自己身處雨中的感覺……如果學生能夠隨時描寫自己身邊的事物,則說明學生已養(yǎng)成了觀察的習慣,這樣他們便會自覺地積累寫話素材,寫話時就能做到有內容可寫了。D.觀察要有情感,寫話不僅要寫觀察到的人、事物,還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及心理活動,寫自己受到的啟發(fā)與感受。只有帶著情感去用心體驗,認真觀察,才能對觀察的對象感受深刻,才能寫出真情實感,才能感染讀者,引導讀者感情上的共鳴。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的寫話訓練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寫話興趣,拓展寫話的資源,以教材為本,把學生的寫話引向生活,引向社會。只有這樣,當我們翻看學生的作文本時,才能聽到來自心靈的最真最美的聲音。
(樂清市南岳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