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目的
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是我國新興的一門專業(yè)學科,在高校專業(yè)林立的今天,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也在探索著自己的道路。我國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的學習內容非常復雜,課程安排也大多沒有科學的依據,導致學生對自我的能力了解不夠,對于各類比賽更是懷有戒心,一味地追求專業(yè)技能已成為學生課余生活的主要事項。相比之下,技能學校的學生實際操作水平較高,技能手法純熟,對于各類的形象設計比賽也是駕輕就熟,了解甚多。
作為形象設計專業(yè)的老師,應當如何引導和幫助學生,使他們克服自卑心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二、影響學生水平正常發(fā)揮的心理分析
1 對于自身能力的不了解
與技術學校不同,在高校的學習是豐富多彩的,同時課程安排也是張弛有序的,故在專業(yè)課方面不可能同技術學校相提并論,這是因為我們在學習專業(yè)課的同時還要學習政治、歷史、外語、體育等課程,因此很多同學總是認為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不夠用,專業(yè)技能的實踐時間過短,無法達到社會的需求。賽前就開始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未出校門,已輸三分。
2 對于競爭對手估計過高
人物形象設計比賽的很多參賽選手都是來自各美容美發(fā)學校,其化妝與美發(fā)的實踐能力很強,接觸到的新鮮事物多。故而給我們的學生造成了一種無形的沖擊。使他們總認為自己的水平低于對方的同學,故而無法打開正常的思路,影響到比賽水平的發(fā)揮。更有甚者,有的同學臨時學習他人的手法,結果不但沒有學會,反而喪失了自己的設計初衷,最后只得慘淡收場。
3 對于成功的渴望和外界的干擾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不想獲得獎項的設計師也不是一個好設計師。賽前大多數人的想法都是渴望自己能夠取得一個好的成績,這種狀態(tài)會給參賽者帶來很大的壓力,在比賽時容易出現頭暈、發(fā)抖、思想混亂等情況,影響了自己的思路,阻礙了正常水平的發(fā)揮。同時,還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干擾,如場地、觀眾和評委等。這些外界環(huán)境的干擾,不同程度上地影響到設計師的心理活動。情緒低落時,人體的機體能力沒有調動起來,由于運動器官和大腦得不到充裕的能量,活動效率就低。反之,情緒高漲時,大腦皮層興奮過強,信號擴散,能量消耗過大,也會導致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失調,從而會引起呼吸和脈搏的急劇加快,會引起肌肉的過度緊張,從而產生雙手和全身顫抖,導致暫時性活動失調,破壞人體的隨意運動,影響參賽者對造型的準確把握。
三、引導的方法
1 正確的競爭意識
個人的表現或成就在有競爭對象時,有著向好的方面促進的趨勢。這種現象被稱作社會促進效應。早在1897年,心理學家崔伯利就發(fā)現了社會促進效應的存在。他發(fā)現自行車運動員在與他人競爭時,其速度比他自己單騎時要快。一個單獨放風箏的兒童,比起與其他伙伴一起放時行動要緩慢些。有些競爭是明顯的,比如運動場上的競技。有些競爭則是隱晦的,甚至表面上看不到有絲毫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競爭,其作用是有益的。在沒有任何競爭對象時,我們甚至可以虛擬競爭對象,以幫助學生改善自己的行為。
那么,在進行比賽的前夕,調整好心態(tài)是至關重要的。競爭對象的出現對于行為者來說是某種刺激,這種刺激的意義在于它使行為者產生了達到某種目的的動力,從而起到了促進行為的效果。在此,我們需要引導學生模擬賽場的活動,樹立起戰(zhàn)勝對手的信心。但是,競爭的作用并不是總在加強我們的行為。阻礙我們達到目標的情況也確實存在。特別是當我們面臨的任務比較艱巨時,需要有較高的能力才能完成。而此時,由于我們自身的能力結構不完善,不能或還沒有完全達到完成任務的要求時,競爭所產生的副作用就更容易發(fā)生。基于此點,我們應該盡量讓學生們去挖掘自己的長處,如配飾、頭飾、化妝、服飾、色彩等,哪些是自己的強項就充分利用那些,把自身優(yōu)勢發(fā)揮到最大限度,用亮點來增強自己的自信心,以抵消消極心理。
2 克服緊張的情緒
首先,教會學生對自己所面臨的事情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精神準備。對表演、表現、展示多些了解,對其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和后果要有充分的分析估計。只有做到心中有數,遇事才能沉著、不慌,應對自如。
其次,要對自己有所了解。正確分析自己屬于何種氣質類型,是屬于多血質型還是粘液質型,是屬于膽汁質型還是抑郁質型,以此來正確判斷自己是否具備應付事情的素質和能力,從而堅定自己的信心。即使不具備應對的能力,認識到是客觀原因所致,就不會有過重的心理負擔。這樣學生就可以以一種輕松的心態(tài)去面對事物,所謂知己知彼。就是這個道理。
再次,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和身體狀態(tài)。精神要盡量放松,對應對的事物有恐懼感的人往往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惶惶不可終日,這對其身心健康危害極大。為防止這種現象發(fā)生,應該在思想上不過分夸大比賽與個人前途得失的關系。另外,要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不要過分疲勞,大腦過度勞累會造成頭昏耳鳴,興奮與抑制過程失調,神經活動機能減退,加劇心理緊張程度。
最后,要保持情緒穩(wěn)定。對突如其來與自己關系重大的事情,人們剛開始面臨它時,生理上會發(fā)生急劇變化,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兩手發(fā)抖,手心冒汗,這是由于過分焦慮和恐懼引起的。這種過度緊張,會使腦神經活動的興奮與抑制喪失平衡,從而出現難以控制的心慌、不安、緊張,使思維處于抑制狀態(tài)。其實,適度的緊張對人是有一定益處的,它可以進一步調動人體的各種機能,使思維更加活潑,產生一種增力作用。因此,在出現過度緊張時,首先要激勵學生樹立信心,相信自己是完全可以戰(zhàn)勝對手的。進而采取做深呼吸或默默數數的方法,以此來轉移注意力,穩(wěn)定情緒。
3 適當地運用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觀念、情緒、判斷、態(tài)度影響的心理特點。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心理指導。有效地利用它,可以改善學生們的心態(tài),調節(jié)緊張情緒,激發(fā)他們的斗志。美國著名的成人教育學專家卡耐基發(fā)現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生來就膽怯、害羞、臉紅的人。這些心理的異常現象,都是人們在后天的成長過程中因某種經歷誘發(fā)生成的。既然是后天,就能克服。卡耐基還說:“世界上沒有一點都不膽怯、害羞和臉紅的人,包括我自己。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持續(xù)的時間長短不同而已。”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膽怯、害羞和臉紅的人往往對于人際關系格外敏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臉皮兒太薄”。從心理學上講,這類人太在意別人對自己怎么看,而對自己缺少應有的自信。不敢當眾表達自己的感受,不僅自己活得很累,也讓別人感到不舒服。為了使學生克服這種心理,我們可以采用如下辦法:首先,進行精神調節(jié),賽前可以帶領大家觀看影片“阿甘正傳”,“一球成名”等勵志類型的影片,讓他們內心振作起來。其次,在正式比賽之前要盡可能多地進行演示,演示的場所可以是學校的操場、也可以是寬闊的公園、甚至是嘈雜的市區(qū)。盡量讓學生深入到不同的環(huán)境中去,體會被關注的感覺,適應外人的評論,起到鍛煉身心的作用。所謂“人要臉,樹要皮”,在進行賽后的總結時,要盡量把大家的長處展示出來,要肯定大家的成績,不要有太多的埋怨和不滿。嚴厲的批評和訓斥要放在學習的中間階段,耐心的講解和充分的贊揚是一種必要的緩沖劑。
(作者單位:鄭州牧專人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