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一:主輔分明,從屬關系明確 即主枝放出去、輔枝縮回來,主枝大、輔養(yǎng)枝小,中心干強于主枝、主枝強于側枝,不同部位的主枝下部的強于上部的。即第一主枝略強于第二主枝,第二主枝略強于第三主枝,而且同層主枝強弱必須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強弱是在一定情況下所呈現(xiàn)的階梯性,不能出現(xiàn)大的不均衡現(xiàn)象。
要點二:角度開張,側枝配置合理 整形修剪總的思想是:輔養(yǎng)枝低頭,骨干枝抬頭。各主枝的開張角度由第一層到第二層再到第三層逐漸變小,主枝與中央干的夾角(主要是基角、腰角)由下往上逐漸變小。在側枝配置上,一般第一層主枝設3~4側枝,第二層主枝上配備1~2個側枝,第三層主枝上不再配備側枝,只配備中小型枝組。在所占據的空間上,第三層1個主枝只能相當于第一層主枝上的1個側枝大小。
要點三:疏縮大枝,培養(yǎng)緊湊樹冠 對主枝多、重疊、交叉,側枝小而著生遠,結果部位嚴重外移的樹,應分期分批疏大枝打開光路,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并用抑前促后方法來削弱先端優(yōu)勢,促進下部生長,防止結果部位外移,逐步培養(yǎng)成豐產緊湊樹冠,打好立體結果的良好基礎。
要點四:分別對待,穩(wěn)定中等樹勢 強樹要“多疏、少截、放中等”,注意多疏強旺枝、直立枝、外圍枝、“掌狀枝”,疏枝逢三“疏中間留兩邊”、逢五“隔一疏一”,短截少量斜生枝和細弱枝,甩放適量中等枝。弱樹應“多截、少疏、放壯枝”,只疏枯死枝、纖細枝和衰弱枝,多截中等枝和健壯枝,甩放少量健壯枝、適量中等枝,多留枝條健壯、花芽飽滿的結果母枝,以穩(wěn)定樹勢和產量。
要點五:適時更新,維持健壯枝組 內膛和中下部光禿的樹要用環(huán)剝、環(huán)割等方法,刺激隱芽萌發(fā)新枝,再將其培養(yǎng)成結果母枝或結果枝組,以充實內膛。在結果枝組轉弱或枝條先端出現(xiàn)“雞爪枝”時,要及時回縮,促使下部抽生壯枝進行復壯,并利用徒長枝培養(yǎng)新枝組代替衰老枝組。
要點六:保護傷口,防止木質干腐 成叢和衰老栗樹的傷口均不易愈合,為防止木質干枯腐爛,對直徑在1.5厘米以上的剪鋸口,應用油漆調石膏粉(油漆7份,石膏粉3份)涂刷或涂灰糞劑保護,以減少水分蒸發(fā)和促進傷口愈合。灰糞劑是將牛糞16份、熟石灰和草木灰各8份、泥沙1份混合,使用后傷口愈合率達95%以上。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浙江省永嘉縣巖頭林業(yè)站 郵編:32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