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數(shù)學(xué)問題,只要我們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往往可得到不同的解法,而在解完一個數(shù)學(xué)問題后,只要我們多反思解題過程中的得與失,對問題的條件與結(jié)論進(jìn)行有效探究,往往可拓展出許多新的命題。下面以人教課標(biāo)實(shí)驗(yàn)版教材八年級《數(shù)學(xué)》(下)中第122頁第15題為例予以說明。
例如圖1,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點(diǎn)E是邊BC的中點(diǎn),∠AEF=90°,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線CF于點(diǎn)F。求證:AE=EF。
一、解法探究
解析1 如圖2,取AB的中點(diǎn)K,連EK,則AK=AB=BC=EC,
∠BKE=∠BEK=45°,∠AKE=135°=∠ECF。
又∠EAK+∠AEB=∠FEC+∠AEB=90°,
則∠EAK=∠FEC,
∴△EAK≌△FEC。 ∴AE=EF。
解析2 如圖3,過F點(diǎn)作MN∥CD分別交BC、AD的延長線于N、M兩點(diǎn),連AF。設(shè)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2,F(xiàn)N=m(m<2)。
由題意有CE=1,CN=FN=m,EN=1+ m,
MF=MN-FN=2-m,AM=AD+DM=2+m。
在Rt△ABE、 Rt△AMF、 Rt△EFN中,
由勾股定理有:
AE2=AB2+BE2=4+1=5,
AF2=AM2+MF2=(2+m)2+(2-m)2=8+2m2,
EF2=EN2+FN2=(1+m)2+m2=2m2+2m+1。
又在Rt△AEF中,有 AE2+EF2=AF2,
∴ 5+2m2+2m+1=8+2m2,解得m=1。
∴ EF2=2m2+2m+1=2×1+2×1+1=5。
∴ AE2=EF2,即 AE=EF。
注:上述解法中,能將正方形ABCD的邊長設(shè)為任意值a或2a嗎?有興趣的同學(xué)不妨試試。
二、變式拓展
解后反思,我們可得到以下命題:
1. 如圖4,點(diǎn)E是正方形ABCD的邊BC上任意一點(diǎn)(不與B、C重合),EF⊥AE且交∠DCG的平分線于F。求證:AE=EF。
2. 如圖4,點(diǎn)E是正方形ABCD的邊BC上任意一點(diǎn)(不與B、C重合),EF⊥AE且EF=AE,連CF,求證:CF平分∠DCG。
參考答案
1.提示:在AB上截取BP=BE,連結(jié)PE,證△EAP≌△FEC即可。
2.證法與第1題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