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考察了寧波方言中助詞“仔1”和語氣詞“仔2”在各類句法結(jié)構(gòu)中的分布情況和具體用法。“仔1”主要分布在“VP1+仔1+VP2”和“VP1+C+仔1+VP2”格式中,表“實現(xiàn)義”或“持續(xù)義”?!白?sub>2”主要分布在“S+仔2”和“S1+仔2+S2”格式中,主要的功能是表示語氣、句中提頓、作主題標記。
關鍵詞:寧波方言 仔1 仔2
一、引言
關于吳方言中的“仔2”,時人前賢多有論述。寧波方言中也有“仔2”,由于不能單說,所以沒有固定調(diào)值。一般認為寧波方言中的“仔2”,相當于普通話中的“了”或“著”[1]。這只是對語言事實的粗略描寫,經(jīng)筆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寧波方言中的“仔2”與普通話中的“了”“著”在語法功能上確實有重疊的地方,但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筆者也發(fā)現(xiàn)普通話中“了”與“著”的所有語法功能在寧波方言中并不都由“仔2”來承擔,且寧波方言中“仔2”的一部分語法功能是普通話中“了”與“著”所沒有的,即這兩者在語法功能上有很大一部分是不重疊的。本文著眼于對語言事實的詳盡描寫,并試圖在此基礎上做力所能及的解釋與分析,探討寧波方言中“仔2”在各類句法結(jié)構(gòu)中的分布情況和具體用法。
筆者認為,寧波方言中有兩個“仔2”,它們分別是作為助詞的“仔1”和作為語氣詞的“仔2”。
本文語料一部分由實地調(diào)查而來,一部分為筆者所寫,但都經(jīng)過檢驗與核實。
二、作為助詞的“仔1”
寧波方言中作為助詞的“仔1”總出現(xiàn)在謂詞性成分之后,這里的謂詞性成分主要有動詞、形容詞充當,不同的句法結(jié)構(gòu)對“仔1”前的謂詞性成分有所選擇。在寧波方言中“VP1+仔1”格式不能自足,“仔1”在前有謂詞性成分的情況下,后面還得帶其他成分,本文只探討“仔1”與謂詞性成分共現(xiàn)的情況。為了行文方便,本文把“仔1”前的謂詞性成分記作“VP1”,“仔1”后的謂詞性成分記作“VP2”,謂詞性成分“VP1”若帶補語,則記作“C”。
寧波方言中作為助詞的“仔1”在不同句法格式中的分布情況具體如下:
VP1+仔1+VP2
(1)新聞聯(lián)播看仔2去。(看了新聞聯(lián)播再走。)
(2)嘴巴捫仔2笑。(捂著嘴巴笑。)
VP1+C+仔1+VP2
(3)飯吃好仔2去。(吃了飯再走。)
(4)身體好仔2尋工作去。(身體好了找工作去。)
(一)VP1+仔1+VP2
(5)a.衣裳結(jié)仔2穿。(打了毛衣穿。)
b.衣裳結(jié)仔2撥囡穿。(打了毛衣給女兒穿。)
c.衣裳結(jié)仔2作啥哦?(打了毛衣干什么???)
(6)a.楊梅紅仔2摘。(楊梅紅了再摘。)
b.楊梅紅仔2摘撥儂吃。(楊梅紅了摘給你吃。)
(7)a.天亮仔2去。(天亮了再走。)
b.天亮仔2跑步去。(天亮了跑步去。)
(8)a.眼睛彎仔2笑。(彎著眼睛笑。)
b.眼睛彎仔2笑了半日。(彎著眼睛笑了半天。)
c.眼睛彎仔2咋啦?(彎著眼睛怎么了?)
如果把上述四個例句中的十個小句用普通話來表述,例(5)、(6)、(7)七個小句中的“仔2”可以譯成“了”,表“完成”義。例(8)三個小句中的“仔2”可以譯成“著”,表“持續(xù)”義。為什么在相同的語法環(huán)境下,同作為助詞的“仔1”卻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并呈現(xiàn)出不同的語法意義呢?我們首先來考察一下“仔1”的語法功能及其相關的一些問題。
我們先來看例(5)、(6)、(7)中“VP1”和“VP2”的關系。例(5)a中的“結(jié)”和“穿”、例(5)b中的“結(jié)”和“撥囡穿”這兩個動作間必須依次實現(xiàn),“VP1”實現(xiàn)后,“VP2”才能施行,即“VP1”和“VP2”之間有一個時間差。例(6)和例(7)中“VP1”和“VP2”的關系亦是如此。
由此可見,當寧波方言中的“仔1”出現(xiàn)在“VP1+仔1+VP2”格式中,“VP1”和“VP2”有先后順序地發(fā)生時,“仔1”的語法功能相當于普通話中作詞尾的助詞“了”,表示動作、狀態(tài)的實現(xiàn)。
進一步考察發(fā)現(xiàn),“VP1”和“VP2”還有更深的關系。以例(5)a為例,“結(jié)”和“穿”有三種關系:“結(jié)”已實現(xiàn),但“穿”還未實現(xiàn);“結(jié)”未實現(xiàn),“穿”也未實現(xiàn);“結(jié)”已實現(xiàn),“穿”也已實現(xiàn)并持續(xù)著。例(5)b中的“結(jié)”和“撥囡穿”也有上述三種關系。所以例(5)a和例(5)b既可以表示一種計劃、打算,也可以表示對過去計劃、打算的追述。
例(6)中的“紅”還未實現(xiàn),“吃”“摘撥儂吃”也都還未實現(xiàn);同樣,例(7)中“亮”還未實現(xiàn),“去”“跑步去”也都未實現(xiàn)。例(6)、(7)中“VP1”和“VP2”的關系比較單純,只有一種關系,這四個句子都表示一種計劃、打算或?qū)ξ磥淼钠谂巍?/p>
由此可知,“VP1+仔1+VP2”格式,既可以表示一種計劃、打算,也可以表示對過去計劃、打算的追述。
再看例(8),例(8)a和例(8)b都表示在某一動作、狀態(tài)的伴隨下,另一動作的持續(xù)。兩個小句中的“彎”表示狀態(tài)的持續(xù),“笑”表示動作的持續(xù),且“彎”和“笑”之間同時發(fā)生,其中“彎”表方式,表示對“笑”這一動作的伴隨。
由此可知,當寧波方言中的“仔1”出現(xiàn)在“VP1+仔1+VP2”語法格式中且“VP1”表伴隨,“VP2”表持續(xù)時,“仔1”的語法功能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助詞“著”,表示動作、狀態(tài)的持續(xù)。
接下來看一下“VP1+仔1+VP2”格式中“VP1”和“VP2”的使用情況。先看“VP1”:例(5)中的“結(jié)”是動詞,例(6)、(7)、(8)中的“紅”“亮”“彎”都是形容詞;再看“VP2”:例(5)a、(6)a、(7)a、(8)a中的“穿”“摘”“去”“笑”都是光桿動詞,例(5)b、(6)b、(7)b、(8)b中的“撥囡穿”“摘撥儂吃”“跑步去”“笑了半日”都是動詞性短語,例(5)c、例(8)c中的“作啥哦”“咋啦”是謂詞性疑問代詞和語氣詞連用的形式。由此我們說“VP1+仔1+VP2”格式中的“VP1”主要有動詞或形容詞充當,但該格式對這些動詞、形容詞的語義類型有所選擇,“VP2”可以是光桿動詞、動詞性短語、也可以是謂詞性疑問代詞,該格式中“VP2”的語義類型較為自由。
最后,我們討論一下“VP1”的語義類型。先來看一下“仔1”相當于普通話中作詞尾的助詞“了”時“VP1”“VP2”的情況:
(9)圖畫描仔2送人。(畫了畫送人。)
(10)樣品擺仔2撥人家看。(擺了樣品給人看。)
(11)渠來仔2我再去。(他來了我再走。)
(12)渠死仔2我再作打算。(他死了我再作打算。)
(13)畢業(yè)仔2出國去。(畢了業(yè)出國去。)
(14)病好仔2賺鈔票去。(病好了賺錢去。)
例(9)中的“畫”是持續(xù)動詞;例(10)中的“擺”是狀態(tài)動詞,這一類動詞可以重復,且動作在短時內(nèi)實現(xiàn)后,其結(jié)果會以一種特有的狀態(tài)持續(xù)下去。例(11)“來”是趨向動詞。例(12)中的“死”、例(13)中的“畢業(yè)”都是結(jié)束動詞,其中“死”是單音節(jié)的結(jié)束動詞,“畢業(yè)”是離合詞。例(14)中的“好”是能表性質(zhì)、狀態(tài)動態(tài)變化的形容詞。
因此,當寧波方言中的“仔1”在“VP1+仔1+VP2”格式中表示動作、狀態(tài)的實現(xiàn)時,“VP1”可以是持續(xù)動詞、狀態(tài)動詞、趨向動詞、結(jié)束動詞和表動態(tài)變化的形容詞。
再看一下“仔1”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助詞“著”時“VP1”的情況:
(15)渠立仔2唱勒一只歌。(他站著唱了一首歌。)
(16)門開仔2睏覺。(開著門睡覺。)
(17)渠面孔陰仔2搭我話閑話。(他陰著臉對我說話。)
例(15)中的“立”是持續(xù)動詞;例(16)中的“開”是狀態(tài)動詞;例(17)中的“陰”是形容詞,表示一種靜止的狀態(tài)。
因此,當寧波方言中的“仔1”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助詞“著”,表示動作、狀態(tài)的持續(xù)時,“VP1”可以是持續(xù)動詞、狀態(tài)動詞,還可以是性質(zhì)形容詞。
(二)VP1+C+仔1+VP2
(18)a.下飯煮好仔2去。(菜燒好了再走。)
b.下飯煮好仔2搓麻將去。(菜燒好了搓麻將去。)
(19)a.湯放好仔2吃。(湯燒好了再吃。)
b.湯放好仔2撥儂吃飯。(湯燒好了讓你吃飯。)
(20)a.天暗落來仔2去。(天暗下來了再走。)
b.天暗落來仔2柯火螢頭去。(天暗下來了捉螢火蟲去。)
寧波方言中的“仔1”還可以出現(xiàn)在“VP1+C+仔1+VP2”格式中,首先來看一下“仔1”的語法意義。如果把上述三個例句中的六個小句用普通話來表述,這些句子中的“仔2”都可以譯成“了”,但可以對譯并不表示完全等同,同上一小節(jié)中提到的一樣,“仔1”表“完成”義是有限制的。
從“VP1”和“VP2”的關系來看,例(18)a中的“煮”和“去”,例(18)b中的“煮”和“搓麻將去”必須先后實現(xiàn),只有“VP1”實現(xiàn)后,才能實施“VP2”。例(19)和例(20)中“VP1”和“VP2”亦是如此。
結(jié)合例句我們還看到:例(20)中“煮”這一動作可以已經(jīng)實現(xiàn)并持續(xù)著,也可以還未實現(xiàn),但“去”“搓麻將去”都還未實現(xiàn);同樣,例(21)中的“放”這一動作可以已經(jīng)實現(xiàn)并持續(xù)著,也可以還未實現(xiàn),但“吃”“撥儂吃飯”都還未實現(xiàn);例(22)中的“暗”未實現(xiàn),“去”“柯火螢頭去”也都未實現(xiàn)。即“VP1+C+仔1+VP2”格式表示將來時,不管“VP1”是否已經(jīng)實現(xiàn),“VP1”都還未實現(xiàn)。從句子的句式義來看,這六個句子都表示計劃、打算或?qū)ξ磥淼囊环N期盼,顯然這兩者是相符的。
由此可知,當寧波方言中的“仔1”出現(xiàn)在“VP1+C+仔1+VP2”格式中,表示計劃、打算或?qū)ξ磥淼囊环N期盼,且“VP1”和“VP2”有先后順序地實現(xiàn)時,“仔1”的語法功能也相當于普通話中作詞尾的助詞“了”,表示動作、狀態(tài)的實現(xiàn)。
同上一小節(jié)中提到的一樣,“VP1+C+仔1+VP2”格式中的“VP1”主要由動詞或形容詞充當,“VP2”可以是光桿動詞,也可以是動詞性短語?!癡P1+C+仔1+VP2”格式對“VP1”的語義類型也是有選擇的。
(21)英語讀好仔2上課去。(讀完了英語上課去。)
(22)西瓜切開仔2拔渠吃。(西瓜切開了再給他吃。)
(23)電燈關掉仔2再走。(關了燈再離開。)
(24)回轉(zhuǎn)來仔2話撥儂聽。(回來了再說給你聽。)
(25)渠死掉仔2我再作打算。(他死了我再作打算。)
(26)心靜落來仔2讀書去。(心靜下來了再讀書。)
例(21)中的“讀”是持續(xù)動詞,“讀”這一動作可以已經(jīng)實現(xiàn)并持續(xù)著,也可以還未實現(xiàn);例(22)中的“切”是重復動詞,“切”可以已經(jīng)實現(xiàn)并持續(xù)著,也可以還未實現(xiàn);例(23)中的“關”是狀態(tài)動詞,且“關”還未實現(xiàn);例(24)“回”是趨向動詞,“回”還未實現(xiàn)。例(25)中的“死”是單音節(jié)的結(jié)束動詞,且“死”還未實現(xiàn);例(26)中的“靜”是能表性質(zhì)、狀態(tài)動態(tài)變化的形容詞,且“靜”還未實現(xiàn)。
因此,當寧波方言中的“仔1”在“VP1+C+仔1+VP2”格式中表示動作、狀態(tài)的實現(xiàn)時,“VP1”可以是持續(xù)動詞、重復動詞、狀態(tài)動詞、趨向動詞、單音節(jié)的結(jié)束動詞,也可以是表動態(tài)變化的形容詞。當“VP1”為持續(xù)動詞、重復動詞時,“VP1”可以已經(jīng)實現(xiàn)并持續(xù)著,也可以還未實現(xiàn);當“VP1”是狀態(tài)動詞、趨向動詞、單音節(jié)的結(jié)束動詞和表性質(zhì)、狀態(tài)動態(tài)變化的形容詞時“VP1”都還未實現(xiàn)。
最后我們考察一下補語C的使用情況?!癡P1+C+仔1+VP2”格式中的補語C可以是結(jié)果補語,如:好、落、掉等,也可以是趨向補語來、去、落去等。
(27)飯吃好仔2上班去。(吃完了飯去上班。)
(28)蠟燭吹烏仔2睏覺。(把蠟燭吹滅了再睡覺。)
(29)頭發(fā)拉直仔2梳。(把頭發(fā)拉直了再梳。)
(30)飯咽落仔2再話。(把飯咽下了再說話。)
(31)忖出來仔2話撥儂聽。(想出來了再說給你聽。)
例(27)、(28)、(29)中的“好”“烏”“直”都是結(jié)果補語,例(30)、(31)中的“落”“出來”都是趨向補語,其中“落”是簡單趨向補語,“出來”是復合趨向補語。
三、作為語氣詞的“仔2”
寧波方言中作為語氣詞的“仔2”可以出現(xiàn)在句末,也可以出現(xiàn)在句中。我們認為“仔2”的功能主要有:表示語氣、句中提頓、作主題標記。為了行文的方便,當“仔2”出現(xiàn)在句尾時,其前面的成分記作“S”;當“仔2”出現(xiàn)在句中時其前面的部分記作“S1”,后面的部分記作“S2”。具體分布如下:
S+仔2
(32)眼睛瞇仔2?。ú[上眼睛?。?/p>
(33)儂要格統(tǒng)馱起仔2。(你要那都拿走吧?。?/p>
S1+仔2+S2
(34)踏自行車仔2,老早到。(如果騎自行車,早就到了。)
(35)紅仔2,我多買眼去。(紅的話,我就多買點。)
(一)S+仔2
(36)a.飯吃仔2!(吃飯?。?/p>
b.飯吃的仔2!(吃飯?。?/p>
(37)a.衣裳穿仔2!(把穿上衣服!)
b.衣裳穿的仔2?。ò汛┥弦路。?/p>
(38)手骨拍仔2?。ㄅ氖郑。?/p>
(39)忖來格來仔2?。ㄏ牖貋砟蔷突貋戆桑。?/p>
(40)寫不出格寫仔2。(寫不出就別寫了。)
(41)要吃格吃仔2?。ㄒ跃统园桑。?/p>
結(jié)合例(36)~(41)我們發(fā)現(xiàn),寧波方言中的“仔2”出現(xiàn)在句子的末尾時,一般出現(xiàn)在祈使句中,表祈使語氣。例(36)~(41)都表祈使語氣,但這些句子在語氣的強弱及輕重方面還是有所差異的。
我們先看例(36)和(37),例(36)b和例(37)b都是兩個語氣詞“的+仔2”連用的形式,“的”在寧波方言中也可以表祈使語氣,如“坐的!坐著!”“用的!用著!”寧波方言中“的+仔2”連用的形式有舒緩語氣的功能,即例(36)a、(37)表示的祈使語氣比例(36)b、(37)b更強烈。
我們把這些例句譯成普通話,發(fā)現(xiàn)例(36)、(37)、(38)一般不帶語氣詞,用語調(diào)來表示祈使語氣,例(39)、(40)、(41)用普通話表述時,須加語氣詞“吧”或“了”。普通話的語氣詞“吧”“了”在祈使句中有緩和語氣的功能。通過進一步的比較我們還發(fā)現(xiàn),例(36)、(37)、(38)的語氣比例(39)、(40)、(41)更強烈,祈使意味更濃,且例(39)、(40)、(41)還帶有讓步的色彩。從語法結(jié)構(gòu)看,例(36)、(37)、(38)中的謂語“吃”“穿”“拍”都是光桿動詞。例(39)、(40)、(41)中的謂語“忖來格來”“寫不出格寫”“要吃格吃”都是連謂結(jié)構(gòu),且第一個謂詞性成分表示假設。我們說當句子中的謂語是光桿動詞,且其后直接帶語氣詞“仔2”時,表示的祈使語氣比較強烈;當句子的謂語有連謂結(jié)構(gòu)充當,且連謂結(jié)構(gòu)的第一個謂詞性成分表示假設時,該句子表示的祈使語氣較為緩和。試比較:
(42)A:帽子戴仔2?。ò衙弊訋希。?/p>
B:介熱,我戴。(那么熱,我不要戴?。?/p>
A:戴戴仔2!(不想戴就別戴了。)
例(42)中“帽子戴仔2!”表示的祈使語氣比“戴戴仔2!”要強烈。例句中A要求B把帽子帶上,一開始顯然語氣較為強烈,但聽B的解釋“介熱,我戴?!焙螅X得事出有因,就說“戴戴仔2!”顯然,語氣有所緩和。從語法結(jié)構(gòu)看,我們發(fā)現(xiàn)“帽子戴仔2!”這句話中的謂語動詞“戴”是光桿動詞且其后直接帶語氣詞“仔2”;“戴戴仔2!”中的謂語是連謂結(jié)構(gòu)“戴戴”,且“戴”表假設,即“如果不要戴”的意思。
(二)S1+仔2+S2
(43)湯團仔2,渠老早吃。(如果是湯團,他早就吃了。)
(44)我仔2,渠會格貌?(如果是我,他會那樣?)
(45)早眼寫仔2,老早寫好!(要是早點寫,早就寫好了?。?/p>
(46)多眼仔2,格我馱眼去?。ㄒ嵌帱c,那我就拿點去。)
(47)奔仔2,格到!(要是跑,那到了?。?/p>
(48)認得仔2,格多講兩句。(認識的話,那就多講幾句。)
從上述例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寧波方言中的“仔2”還可以出現(xiàn)在句中,在語氣上起提頓的作用。由于寧波方言是主題優(yōu)先型語言,“仔2”前成分的“S1”通常是表意的重心,也就是句子的焦點所在,這也使得“仔2”在表提頓語氣的同時成為了寧波方言中幾個常用的主題標記之一。
如果把例(43)~(48)用普通話表述出來,我們發(fā)現(xiàn)這幾個句子都要加上“如果”“要是”等表示假設的連詞,如例(43)中的“湯團”應譯為“如果是湯團”,其它的例句亦是如此,即“仔2”前面的成分所表達的信息是一種假設。
從篇章的角度來看,“仔2”還有轉(zhuǎn)換話題的功能,即重新確立一個話題作為談話的起點,如:
(49)A:西瓜馱幾只去?。ㄎ鞴夏脦讉€去?。?/p>
B:空手仔2,格我馱兩只去。(要是空著手,我就拿點去。)
A:格好,下埭再講。(那好,下次再說吧。)
例(49)中A要求B拿走幾個西瓜,B卻轉(zhuǎn)換話題,不是緊接著說西瓜如何,而是說:“空手仔2,格我馱兩只去?!毙略掝}與舊話題只是相關但并不相同,隨后B緊接著A的新話題,使交際順利地進行下去。由于“仔2”的這一功能,“S1+仔2+S2”格式一般出現(xiàn)在后續(xù)句中。
注 釋:
[1]湯珍珠,陳忠敏,吳新賢.寧波方言詞典[Z].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參考文獻:
[1]金立鑫.詞尾“了”的時體意義及其句法條件[J].世界漢語教學,2002,(1).
[2]梅祖麟,陸儉明.吳語情貌詞“仔2”的語源[J].國外語言學,1980,(3).
[3]齊滬揚.情態(tài)語氣范疇中語氣詞的功能分析[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1).
[4]湯珍珠,陳忠敏,吳新賢.寧波方言詞典[Z].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5]張伯江,方梅.漢語功能語法研究[C].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6]汪平.蘇州方言的話題結(jié)構(gòu)[J].語言研究,2004,(4).
[7]汪平.方言平議[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
(鄭曉芳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31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