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改變了人們的通信方式,使信息語言成為一門獨特的語言。文章從順應論的角度探討現代信息語言的特點,通過舉例論證和分析,認為現代信息語言的使用過程就是現代信息語言的選擇過程,是對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及語言結構的順應。
關鍵詞: 現代信息語言順應性手機短信網絡語言廣告語言
一、順應論的背景和核心
屬于語用學范疇的順應論(Adation Theory)最早是由比利時國際語用學學會秘書長Jef Verschueren在1987年在Pragmatics Pragmatics as a 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一書中提出的。其背景是他的“語用綜觀思想”。這種新的語用學研究視角改變了以往語用學與語音、句法平行的地位,拓寬并重新界定了語用學的研究視野。Verschueren認為,語言使用“behavior”不是一種單純的言語行為,而更具有社會學意義,是一種行為的語言,對這一種行為語言,我們應作認知、文化綜合、社會學等多維考察。
基于語用綜觀的順應論認為語言使用的過程就是語言的選擇過程,這也是順應論的核心觀點。語言的三種特性,即變異性(variability)、商討性(negotiability)、順應性(adaptability)為語言選擇提供了可能。這種選擇可以是有意識的,是可以是無意識的,可以是出于語言內部或是外部的需要。這種選擇是動態(tài)的,使用語言就是在不停地選擇語言。順應包括對語境關系的順應和對語言結構的順應。對語境關系的順應可再細分為對交際語境和語言語境的順應,交際語境由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組成,語言語境指語言在使用過程中根據語境因素而選擇的各種語言手段。語言結構的順應包括語言結構和結構構成原則的選擇,包括語言語碼語體及話語建構成份的選擇、話語語段的選擇。
二、現代信息語言的形成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電腦和空間技術的廣泛運用,電視、手機等多媒體交際工具的普及,極大地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電子郵件、手機短信等取代了傳統的電報和書信,取代了報刊雜志,網絡越來越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電視也已成為家庭娛樂的主要方式。人們交際方式的日趨改變,逐步形成了手機短信語言、網絡語言、電視廣告用語等獨特的信息語言。這些超文本的信息語言大都以超獨創(chuàng)、新意,不符合傳統的語法規(guī)則,滲透著年輕新一代對于發(fā)展變化的社會文化的意象表達,因而受到國內外語言學界的廣泛關注。本文擬從順應論的角度,以手機短信用語、網絡語言、電視廣告用語為例,作一些探討研究,探討其是否符合順應論的種種規(guī)則,即現代信息語言是否具有順應性。
三、現代信息語言的順應性研究
順應論將語境分為交際語境和語言語境,交際語境中的物理世界最重要的因素為時間和空間的指稱關系,社交世界指社交場合、社會環(huán)境對交際者的言語行為所規(guī)范的原則和準則,心理世界包括交際雙方的個性、情緒、愿望、意圖等認知和情感方面的因素。語言語境也稱語言信息通道,即信道(linguistic channel),指語言在使用過程中根據語境因素而選擇的各種語言手段(何自然,2006)。
(一)手機短信語言
從1992在美國發(fā)出第一條短信以來,其影響力與日劇增,已成為次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的第五媒體。如以下兩則短信:
(1.1)你的胃疼好些了嗎?要不我陪你去醫(yī)院看看吧?①
(1.2)高雅的女人看背影就知道,奮斗的女人聽腳步就知道,和善的女人看笑容就知道,優(yōu)秀的女人看你就知道。雖然一年老不見,我的祝福仍不變。愿優(yōu)秀的女人永遠美麗!三八節(jié)快樂!小辛②
(1.3)迎來的是元宵,看的是瑞雪,走過的是歲月,增加的是友情,帶來的是故事,留下的是希望,盼望的是美好,送到的是祝福,祝你及家人元宵節(jié)快樂!③
(1.4)中秋節(jié)到了,送你一個月餅,第一層:關心!第二層:體貼!第三層:浪漫!第四層:溫馨!中間夾層:甜蜜。祝你每天都有一個好心情,天天開心!④
(1.5)為了提倡環(huán)保節(jié)約紙張,春節(jié)千萬別買賀卡送我,請盡可能在大的人民幣上寫下三句話送給我就可以了,節(jié)約是美德,祝春節(jié)快樂!⑤
(1.6)祝你在新的新一年里,有一個棒棒的body,滿滿的money,多多的happy,每天心情都很happy,無憂無慮像個baby。⑥
上述例子中手機短信使用者根據不同的短信接收者而選擇發(fā)送了不同的短信。(1.1)為普通家庭成員或朋友間問候的話語,使用了語言的寒暄和信息交換功能,是順應社交世界的選擇。關心別人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因此也是對心理世界的順應。(1.2)是在三八婦女節(jié)是送出的問候,言辭溫馨親切,是語言使用者出于拉近人際距離的需求而做出的語言選擇。(1.3)是據社會風俗而選擇進行的元宵節(jié)問候,順應了物理世界的時間點。(1.4)是在傳統的中秋節(jié)送出的問候,傳統的中國元素如“月餅”“溫馨”“甜蜜”與西方“浪漫”并存,體現多元文化對語言使用者語言選擇的影響。選擇使用這樣的語言,是受到了求新的心理及社會文化的驅使。(1.5)則以當下倡導的社會美德節(jié)約環(huán)保為著點,選擇使用幽默的問候語言,表達出一種希望放松心情的需求。這既是對心理世界的順應,又是對社會新政策的順應。(1.6)由英文和中文夾雜而成,體現著一種如今盛行于年輕白領之中的新的語言習慣,其中包含著獨特語言的編碼和解碼、英文中文的編碼,建構獨特文本。這種語言的使用,順應了語言使用者標新立異求時尚、追求交流高效率的心理世界。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手機語言的使用過程就是手機語言的選擇過程。而這種選擇受到社會風俗、文化融合、交往方式、交流習慣和新的社會政策的制約。因此,我們需要順應不同語境關系或是言語編碼關系??梢?,手機短信具有很強的順應性。
因此,我們可以發(fā)現手機語言選擇其實是手機語言使用者順應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語言語境的結果。
(二)網絡用語
那么,同樣作為一種重要的信息語言的網絡語言是否也有順應性呢?
廣義上,網絡語言可以分為三類,第一種是用來描述電腦構成的詞匯,如鼠標、硬盤、調制解調器、病毒、軟件、硬件等。第二種是網絡流行的可以反映新的文化和經濟流行趨勢的詞匯,如個人空間、信息高速公路、電子商務等。第三種是流行于網絡聊天室和社區(qū)主頁的網絡詞匯,如美眉、大蝦、菜鳥、恐龍、斑竹等。這也是狹義上的網絡語言所指內容?,F代信息語言包含的是狹義的網絡語言,如下面幾個例子。
2.1“米人跟偶說話,偶想睡覺,可系偶卻想say,偶想跟大家灌完水水再sleep滴?!?選自三月風論壇2006一3一29 13:46:19)⑦。
2.2“心情down的時候,qq為上線狀態(tài),這個很BT我承認,High的時候喜歡吃甜的,Down的時候喜歡吃咸的(這個更BT,我也承認……”(選自http:www.52blog.com.net 2006-4-2618:33:00)⑧
上引網絡語言可作如下釋義:(2.1)“米人”意為“沒人”是同音,“偶”即我,“可系”意為可是,是廣東話的音譯,“say”說話,在此為跟網友交流,“灌水”是指在論壇中發(fā)言,“滴”是“的”意思。(2.2)“心情down”指心情不好,“BT”是變態(tài)的首拼音字母,High指高興。
網民在自身的語言潛能影響下選擇使用了不同于自然語言的網絡語言。據調查,83.2%以上網民的都具有高中以上學歷,能夠懂得英語(侯志華,2007)。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節(jié)奏快,人們渴望在網絡的虛擬空間中放松解脫,表達自我,所以在網絡中,人們潛意識里希望不按真實世界的語言規(guī)則交往,希望尋到片刻的放松和解脫。
“語言選擇受到政治因素,意識形態(tài)和語言態(tài)度的影響”(Versehueren,2000:116—117)。因而政治因素和意識形態(tài)折射在社交世界的語境中,英語,代表了較為發(fā)達的英美國家和強勢的西方文化,熟練掌握世界語,意味著更多的工作發(fā)展機會。因此,網絡語言中英語詞匯的選擇使用是對于社交世界的順應。
此外,網絡語言的使用也是對于語言語體和話語建構成分的選擇。Verschueren將編碼定義為任何可以識別的語言變體,尤指方言,人們選擇使用方言來順應語境。網絡中也有這種趨勢,像“米人”“偶”“可系”就屬此例?;趯φZ體的選擇,網絡語言大都是可視的、打出來的,所以BT這樣的詞就具有較強的視覺吸引力。還有出現“呵呵”“嘻嘻”這樣的擬聲詞?;趯φZ音結構的選擇,會出現“9494(就是就是)”、“88(拜拜)”這類詞?;谠~匯的選擇,語言的可變性和協商性,出現了“灌水”這類詞?;诰渥咏Y構的選擇,出現了“走先”“征聊”這類詞。
因此,我們發(fā)現網絡語言的使用過程其實也是網絡語言使用者作出選擇以順應語境。其中包涵著對交際語境的順應,具體來說,包含著渴望與人交流、輕松娛樂、自由表達的需求,也是對網民的教育程度、社會的政治力量和意識形態(tài)力量等社交世界的順應。網絡語言以其特殊的語體特征,集中體現了語言使用者出于交際需要而選擇特定語體、語碼來建構新的語言。因此我們也可以得出結論,網絡語言具有很強的順應性。
我們已經得出,手機用語和廣告語言這兩種現代信息語言具有順應性,那同樣作為現代信息語言的廣告用語,是否符合順應性的種種規(guī)則呢?
(三)廣告用語
廣告是語言應用的一個典型實例,具有如下語用特征,其一,廣告涉及不同的廣告主體、廣告對象、廣告媒體、廣告形式、廣告地點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廣告的語言形式不可能是僵化的。其二,廣告的最終功能是引起注意、提起興趣、促使購買行動。
如下面一些廣告:
(3.1)滴滴香濃,意猶未盡。
(3.2)上海牌電視機——有目共賞。
(3.3)中國包裝總公司茶葉,歷史悠久,品質超群,名揚四海,生津解渴,提神益思,消食解膩,健美減肥,延年益壽,增進健康。
廣告(3.1)是某種品牌的咖啡廣告,語言含韻,以一種詩化的語言仿造出咖啡香濃回味無窮之感,似乎享受無限享受飲用此品的感覺。這是以順應消費者的精神層面需求為著點。廣告(3.2)巧妙化用一熟悉成語,很容易引人注目。此類廣告語體的選擇是順應廣告受者的語言習慣,喚起相關的語境回憶,從而輕松達到交流與勸誘的目的。廣告(3.3)是直接的產品優(yōu)點宣傳,此種語言的選擇以它的目的為直接目的,可以適應不同的場景。
“在語言選擇與社交世界的關系中最重要的是環(huán)境,情景和注意到的語言社團的交流方式”(Versehueren,2000:92)。社會環(huán)境也影響著廣告的創(chuàng)作,特別是在一些宣揚社會文明公益廣告中,創(chuàng)作者負有一定的社會責任。廣告中所倡導觀眾形成的道德標準與整個社會的道德標準是相同的,這是廣告語言對真實的社交世界的順應。道德的標準與整個社會的發(fā)展程度有關,現在我們提倡構建和諧社會,所以應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以促進全社會和諧進步。
又如下面一些廣告:
(3.4)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5)鄰里是兄弟,相敬又相讓。
文化因素也影響著廣告語言的創(chuàng)作和使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文化差異也影響著語言的選擇。總之,無論是廣告語言的選擇、結構、修辭,還是交際實現的方式,無一不是對心智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的順應。因此,廣告的創(chuàng)作過程就是不斷進行語言選擇的過程。順應各種世界的廣告更容易打動人達成廣告的目的,廣告語言也具有順應性。
三、結語
通過對手機短信、網絡語言、廣告語言的分析,我們可知現代信息語言的使用過程是語言的選擇過程,是對客體語境的動態(tài)順應,是對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及語言結構的順應,具有順應性。
注釋:
①-⑤席淑麗.手機短信的語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太原理工大,2008.4:9,9,31,33,36.
⑥席淑麗.手機短信的語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太原理工大學,2008.4:35.
⑦-⑧侯志華.網絡語言的順應性研究[D].山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山西大學,2007.6:29-30,30.
參考文獻:
[1]Mey,Jacob L.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Verschuueren,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EdwardArnold (Publishers) Limited,2000:116-117,92.
[3]陳春華.順應論和關聯論——兩種語用觀的比較[J].四川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2):93-97.
[4]常曉晶,順應論在公益廣告中的應用[D].中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中南大學,2008.5.
[5]陳曉滸,網絡語言中的語詞類型、特點及趨勢,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6.
[6]戈玲玲.語境關系順應論對詞義選擇的制約[J].中國科技翻譯,2001,(4).
[7]胡愈.網絡語言倫理初探[D].中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中南大學,2003.
[8]何自然.《順應論》語用學學術講座ppt,廣東外語外貿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2006.7.
[9]何保健.網絡哲學與哲學網絡,泰山學院學報,2005,3.
[10]何木英.語言選擇與文化取向——解讀譚恩美《喜福會》的語碼轉換功能[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10):316-319.
[11]侯志華.網絡語言的順應性研究[D].山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山西大學,2007.6.
[12]錢冠連.語用學:統一連貫的理論框架——J.Vers-chueren《如何理解語用學》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3):230-232.
[13]席淑麗.手機短信的語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太原理工大學,2008.4.
[14]楊俊峰.語境順應與語用翻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11):47-50.
[15]楊蒙.語境順應與文化翻譯[J].外語教學,2006,(3):87-89.
[16]吳增生.語言順應論與二語習得研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