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顧太清是清代著名女詞人,詞作頗多,題材豐富,就其大者可分三種類型,從中可見顧太清的思想。
關(guān)鍵詞:顧太清 詞作 三種類型 思想
顧太清是清代著名的女詞人,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曩閱某詞話云:本朝今人詞,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直窺北宋堂奧?!保瑢λ脑u價很高。
顧太清是滿族上層社會的婦女,學(xué)識涵養(yǎng)頗高,加上自身經(jīng)歷的坎坷,使得她的詞獨具面目。黃嫣梨《顧太清的思想與創(chuàng)作》:“顧太清生活在封建社會的貴族圈子里,她的思想,正好表現(xiàn)了古代名媛的典型,不過,由于她家學(xué)淵源,賦性賢惠,再加上她對事物的體察入微,觸覺細膩及感情豐富,所以在她詩詞里表現(xiàn)的思想。又并非一般封建婦女所見所聞的狹窄。”她的詞數(shù)量眾多,蓋有三類:一為題贈唱和,二為詠物明志,三為發(fā)抒感慨。其詞風(fēng)格多樣,年輕時曾效仿宋代著名詞家創(chuàng)作了許多和詞,所和之人有黃庭堅、柳永、周邦彥、李清照、張元斡、張孝祥、姜夔、吳文英等人。由此可知,顧太清開始創(chuàng)作詞時是博采各家之長的,但她愈到后來愈趨向于姜夔的詞風(fēng),而這又與其受佛道思想的影響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一、題贈唱和
金縷曲
題《花簾詞》寄吳菠香女士,用本集中韻
何幸聞名早。愛春蠶,纏綿作繭,絲絲縈繞??椌推呦逄鞂O錦,彩線金針都掃。隔千里、系人懷抱。欲見無由緣分淺,況卿乎與我年將老。莫辜負,好才調(diào)。
落花流水南猜料,正無妨、冰弦寫怨,云箋起草。有美人兮倚修竹,何日輕舟來到。嘆空谷、知音偏少。只有鶯花堪適興,對湖光山色舒長嘯。愿寄我,進來稿。
此詞所贈之人是吳藻(1799-1862),晚清著名詞人,與顧太清同歲,兩人關(guān)系密切、唱酬不斷。在此詞中,顧太清表達了對同道中人的惺惺相惜之情。中國封建社會上層女子雖衣食無憂,但其活動的范圍相較男子而言是狹窄的。顧太清所處之社會內(nèi)憂外患、每況愈下,時代的風(fēng)氣雖因外來勢力之侵入而有所改觀,但束縛女子的韁繩還是很牢固。正因為如此,以顧與吳為代表的、具有較高文化修養(yǎng)的上層女子大部分時間只能通過彼此之間的詩詞唱酬來聯(lián)絡(luò)情感,借以消解自閉人生的種種苦悶(當(dāng)然,顧也有與眾相知攜手同游的經(jīng)歷、并以詞記其事。但是這些只是生活的插曲,大部分時間顧還是寂寞的)。女性的觸覺是敏感的,她們于時光的流逝體味相較男子為深。既然時光流逝挽留不住,那么只能增加生命的密度,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才能,此詞中“欲見無由緣分淺,況卿乎與我年將老。莫辜負。好才調(diào)”即是這種觀念的直白表達。如顧一般的封建上層女子很少有志同道合的男性朋友(實際條件也不允許,顧較別人幸運的是她有個頗具風(fēng)雅的丈夫奕繪),因而女性知己的相識相交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她們感情真摯、推心置腹,于對方的作品獎掖備至,如顧在《金縷曲·題劉季湘夫人<海棠巢樂府)》下片中說:“一輪明月前身是。迥超塵,海鏡流珠,寒芒萬里。羞煞凡間兒女語,錦瑟朱弦清麗。使聽者、洋洋盈耳。肅肅雍雍廊廟器,豈尋常、粉黛嬌容止。想老筆,更精粹”,既有對劉夫人自身稟性的熱情贊頌,又有對劉夫人詞作的高度評價。類似的詞作還有《一叢花·題云林<福連室吟草>》、《一叢花·題湘佩<鴻雪樓詞選>》等。
二、詠物明志
意難忘
自題《梅竹雙清圖》
一徑幽香。傍猗猗修竹,疏影彷徨。橫斜深院宇,冷艷小池塘。才雪后,乍芬芳。侭無語持觴。向夜闌、巡檐索句。特費思量。
相思難話衷腸。想家人空谷,一樣情傷。簾櫳燈黯淡,籬落月昏黃。多少事,意難忘。似不自禁當(dāng)。更怕它,新愁舊夢,虛度年光。
顧太清所詠之物為梅與竹,實際上是借詠物以抒懷明志。梅、竹、松在中國漫長的文化演變中已經(jīng)成為一種高潔形象的象征,士大夫文人每每以此自擬、表明自己的品格。顧太清作為一位女子,因其生活之優(yōu)雅與學(xué)養(yǎng)之豐富,所以形成了高潔的情操,而不同于一般閨秀的那種拘泥于自己的瑣碎情感與園囿的凡花俗草,而是具有男性士大夫的某種情懷,其營造意境之幽冷深得姜夔的神韻?!跋蛞龟@、巡檐索句。特費思量”表明了詞人由對梅、竹的喜愛而彷徨其下、欲有興寄。張炎品姜夔詞日“姜白石詞如野云孤飛,去留無跡……白石詞如疏影、暗香、揚州慢、一萼紅、琵琶仙、探春、八歸、淡黃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令人神觀飛越?!庇裉锼分扒蹇铡蔽艺J為是就其詞之風(fēng)格而言的,因白石于詞中多采用長焦鏡頭攝入自然之景,且多梅、竹、雪、月之意象(這些自然之景因滲透進白石之情思,故而不同于其他詞人的泛泛攝入、感情付出甚少、或趁景或點綴。且這些物象在中國傳統(tǒng)的文論中早已與人的某些美好品格融合為一了,即我們常說的比德),反觀太清此詞,不僅詞中攝取的意象與白石類似,而且在情感的投入上比白石有過之而無不及,其濃度與深度相較起來還要深(可能是因為女性相對于男性的生理與心理的差異,女性生理更敏感、心理更細膩,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能捕捉到細微的變化、感情投入出自胸臆,壞處是有時會趨向瑣碎。顧太清很好地利用了好處,而較少沾染壞處)。下片的“相思難話衷腸。想家人空谷,一樣情傷”則由自然界的美好事物聯(lián)想到自身,融化社子美詩句而不凝滯,過渡自然而貼切。古代女子、特別是能文多才之女子每每睹幽冷之意境而聯(lián)系到自身,前生舊夢統(tǒng)統(tǒng)涌上心頭,愈顯情懷之幽獨,“多少事,意難忘”、“新愁舊夢,虛度年光”就是她觸景生情的心理寫照。
上面我們分析了顧太清學(xué)習(xí)姜夔詞風(fēng)格的一面,而張炎評價白石詞的“騷雅”,即指其詞的內(nèi)容方面,“騷”即有所怨,出自屈原之《離騷》,簡而言之就是心中郁藏不平之氣(于白石,我們可以聯(lián)系他的遭際而感同深受,或衣食之無據(jù)、或所歡之遠逝、或仕途之坎坷、或良才之不遇等等。這些困擾詞人一生的難題始終如影隨形、揮之不去),有人遇“騷”會盡情傾斜、一吐為快[如劉改之一流],而于白石則由于其稟性與持守及涵養(yǎng)的作用,下筆則“雅”?!把拧保凑?,與中國傳統(tǒng)儒家之思想相臺、且又帶有南宋理學(xué)的印跡,故而其詞總是將心中之“騷”在縈回曲折的吞吐中以“雅”出之而沒有一點顯露或隱藏的痕跡,完全渾融在一起,顯得自然、空靈而縹緲。顧太清《一叢花·題湘佩<鴻雪樓詞選>》一詞的下片:
哀而不怨宛從容,珠玉粲玲瓏。鴛鴦繡了從君看,度金針、滅盡裁縫。大塊文章,清奇格調(diào),不減古人風(fēng)。
此處雖是為友人詞作題答,但從中可以發(fā)見顧太清自身的文藝觀,她認為詞要“哀而不怨”,實際上就是強調(diào)詞要“騷雅”,而前代詞人中最具“騷雅”之風(fēng)的非姜夔莫屬。一如上面提到的那樣,白石之所以會成為這一個,而與他人迥異,詞的個性異常鮮明是和他的稟性、涵養(yǎng)以及時代的大環(huán)境分不開的。而顧太清深處閨中,作詞自然不會有蘇辛派詞人的縱橫豪放、目空一切,也不會有柳秦派詞人的易流于猥褻、格調(diào)不高。唯一和她口味相調(diào)的就只有白石了(吳文英的詞格調(diào)也很高,但我認為女性感性與直覺居多,吳文英的詞雖貌似意識流式的囈語,似乎人人能之,但沒有他那樣的理性與飽學(xué)以及他所處的特定時代的影響的綜合作用是不能學(xué)其詞的,多感性與直覺的女性詞人更是不宜步其后。顧太清年輕時曾有《金縷曲·和吳文英<夢窗詞>》,全詞疏淡,未見濃密,實在是效顰之作,差夢窗遠矣),白石雖為江湖游士、但持守甚強,而太清身份與地位自與一般人不同,尚雅的情操是不期然而然地形成了,而這,反映在她的詞作中必定會出之騷雅。雖然她年輕時的遭際頗為坎坷,但很少直露地倒苦水,而是含蓄、內(nèi)斂有余,這符合張炎說的白石之“騷雅”。
三、發(fā)抒感慨
(一)感慨光陰倏忽
自古文人墨客傷春悲秋之作多矣,顧太清作為一位才華橫溢的上層婦女,當(dāng)然于此更加體會深刻,茲舉幾首如下:
如夢令
送春
昨日送春歸了,枝上殘紅漸少。簾外綠陰多。
滿地落花誰掃?體歸,休歸,一任東風(fēng)吹老。
尾犯
九月五日雨中作
風(fēng)雨近重陽,香噗短籬,秋永清潔。落帽題糕,費詞人饒舌。天將晚、蕭蕭雨意,酒初醒,沈沈妝閣。聽疏簾外,一陣西風(fēng),觸動檐鈴鐵。
殘蟲聲漸歇。況又到、霜冷時節(jié)。多病年來。怕鏡中消削。愛紅葉、碧山誰染,剪黃花、翠襟自裰。登高心興,似比著、當(dāng)年更薄。
傳言玉女
雪夜不寐
一夜風(fēng)威,暈疏窗微照。云母屏風(fēng),護羅幃寒峭。黃花影里,數(shù)盡更籌多少。新愁舊夢,竟難忘了。
多病何堪,紛緒亂、縈懷抱。茶鐺藥裹,揚輕煙香杳。棱棱瘦骨,顧影翻然成笑。游仙有夢,也成顛倒。
第一首寫的是送春,詞人目睹曾經(jīng)滿樹的紅花正在逐漸掉落,濃密的樹蔭漸漸變大,頓時憐花之心,并發(fā)出熱情的挽留,“休歸,休歸”。她表面上是悲花之零落無余,更深層次的是表露對自身美好年華悄然逝去的傷感。李清照“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與此詞有相似的含義,同樣是敏感、富貴女子情感細膩之處的表現(xiàn)。
第二首作于重陽前夕。陰雨瀠漾、秋風(fēng)衰颯,詞人的心情也由此種惱人天氣而暗自神傷,不僅“多病年來。怕鏡中消削”(即容顏之受損),而且“登高心興,似比著、當(dāng)年更薄”(更難堪的是其心境之受損,不復(fù)先前之意興盎然)。
第三首寫的是冬日難眠之境況,詞人多處提到自身的“多病”,就是連做夢的權(quán)利都沒有了(完全被環(huán)境所控制)。由此可知顧太清的憂愁之深,簡直到了無法排遣的地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女性的細膩情感與敏銳觸覺所致,另一方面則是她所經(jīng)歷的一系列變故與挫折的緣故。
(二)感嘆人生無常
顧太清有兩首記夢的詞作比較突出,夢境某種程度上可說是現(xiàn)實的反映(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作為一個情感細膩的女子,顧太清對現(xiàn)實的感受更深,因而在她的記夢詞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
定風(fēng)波
惡夢
事事思量盡有因,半生嘗盡哭酸辛。望斷雁行無定處。日暮,鵲鴿原上淚沾巾。
欲寫愁杯心已醉,憔悴,昏昏不似少年身。噩夢醒來心更怕。窗下,花飛葉落總驚人。
江城子
記夢
煙籠寒水月籠沙,泛靈槎,訪仙家。一路清溪雙槳破煙劃。才過小橋風(fēng)景變。明月下,見梅花。
梅花萬樹影交加,山之涯,水之涯。澹宕湖天韶秀總堪夸。我欲遍游香雪海。驚夢醒,怨啼鴉。
第一首詞作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顧太清三十七歲。這是她回憶過往心酸人生經(jīng)歷的佳作,但很明顯的帶上了女性詞人的特殊心理,“事事思量盡有因,半生嘗盡哭酸辛”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詞人面對命運的撥弄無可奈何。只好將它歸結(jié)于人世間的因果報應(yīng),顧太清有許多詞作都表現(xiàn)了受佛道思想浸淫的痕跡。鄧紅梅在《女性詞史》中說:“詞人本來就不同于一般女子的溺情不振,她有著豪爽而大氣的稟性,她因好讀書而明智,她還受到善講佛理的奕繪的點撥?!鞭壤L遂納顧太清為妾,但他頗能好好待她,兩人在一起切磋詩文、很有李清照與趙明誠的風(fēng)范,太清受其影響頗大。
第二首詞寫她夢中的美好經(jīng)歷,全詞意境優(yōu)美,只是在最后留下了截然相反的心理痕跡,“驚夢醒,怨啼鴉”,夢中的事物是那么的生意盎然、詞人的性情是那么的舒暢,夢中愈是美好,現(xiàn)實愈是慘淡,讀此詞可知太清心境。
參考文獻:
[1]蕙風(fēng)詞話續(xù)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0
[2]張宏生,張雁編,中國古代女詩人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3]詞話叢編,本唐圭璋編,中華書局,2005
[4]鄧紅梅著,女性詞史,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