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這些包含智慧的諺語向我們闡明了同一個道理—唯有平日多讀書,用時方可自然流暢。倘若沒有平時讀書的積累,“書到用時方恨少”之感將深入你心。
在我初學(xué)寫作的時候,我總覺靈感匱乏,無從下筆,好不容易熬出來的文章也是索然無味,毫無文采可言。那時寫作真是人生一大難事,對“書到用時方恨少”有最深切的體會。好在我未曾放棄,了解到諸多“寫作能手”、“作文大王”的過人之處,不過就是讀得多看得多積累得多后,我也開始了漫長的閱讀旅程。第一步是做到多讀書,古今中外比較感興趣的、能看懂的書我都盡量讀并記了許多。我想有了一些積累寫作應(yīng)該就不是什么苦事了吧。
然而事與愿違。一次期中考試時,作文題是要求寫一些關(guān)于“知止”與“知足”這樣兩種境界的認(rèn)識與感悟。我開始感到思路堵塞,想到一些素材卻又覺得模棱兩可,如何也想不出確實有用的材料,真是憋悶?。⊙郾牨牽粗荚嚂r間分分秒秒地少下去,似乎其他同學(xué)都已經(jīng)寫出不少了!我真如熱鍋上的螞蟻,非常想逃脫這困境但卻束手無策,最后只得草草寫些空泛的語句勉強湊滿字?jǐn)?shù)。那次考試我的作文只得到略高于及格線的分?jǐn)?shù),導(dǎo)致語文總分也不盡人意。早知道就應(yīng)該更多的讀關(guān)于這方面的書!此后我懂得一味積累是遠遠不夠的,在琳瑯滿目的書籍大世界中我必須學(xué)會選擇,選出自己最需要的,并且能夠?qū)⒆约旱姆e累恰到好處地運用,才能真正避免“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于是我決定從“多讀”轉(zhuǎn)為“善讀”,進而做到熟練運用。勤做讀書筆記是做到善讀善用的一個好方法。
笛卡爾告訴我們“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倍嘧x書并不代表善讀書,而善讀書亦不等于會運用,由此,為了避開“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窘境,就必須從善讀善用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勤積累好思考,多多學(xué)習(xí)未知常常溫習(xí)已知,時常練筆也是必要的。
書籍是幫助我們進步的階梯,然而這些階梯有長有短,有陡有緩,需要我們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階梯,量力而行,并始終保持追求更高一層的興趣。子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讀懂這句話后,我們也應(yīng)明白在求學(xué)的這一時期好高騖遠、妄自菲薄都是阻礙我們提升的絆腳石,而我們要做的只是明確目標(biāo),專注且腳踏實地,我們將看到黎明的曙光正張開她的懷抱在等待我們。那時“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煩惱應(yīng)該會稍有減少吧。
編者:從自己的切身體會入手,寫得真、確。小作者比較好地把握了議論文的寫作方法,能圍繞中心,層層深入,而語言的精煉,又使主題明確而不拖沓。相信小作者的經(jīng)歷及寫法都有一定的實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