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枚小小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2004年夏天,鄭麗霞女士三代單傳的兒子在醫(yī)院實習(xí)時,不幸從宿舍墜樓身亡。白發(fā)送黑發(fā)之痛,一時間讓她崩潰,人生掉進了深不見底的深淵。她永遠也習(xí)慣不了這樣的殘酷現(xiàn)實。每當思念和悲傷襲來,她習(xí)慣性地拿起手機,撥打兒子生前曾經(jīng)用過的手機號碼,一遍、兩遍、三遍……
就這樣。這個“打往天堂的電話”持續(xù)一年多后,仿佛冥冥中的安排,“天堂”那邊居然有人接聽!霎時,鄭麗霞驚喜,疑惑,心頭狂跳!然后,顫抖著雙手,將手機貼在自己的耳邊,對方雖然是一個陌生男孩的聲音,雖然是一聲禮節(jié)性的“喂”,但是仍然讓她不忍舍棄,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她迫不及待地道出自己撥打這個號碼的初衷與苦痛,電話那頭的陌生男孩,略一停頓。然后誠懇地對“陌生的母親”說,“沒有關(guān)系”。“我理解”,“我懂”……
電話的這一邊,她早已淚流滿面。電話的那一端,男孩也聽到了“陌生母親”的啜泣,久久不忍掛斷電話。默默地聽著。
男孩叫陳威,剛選的手機號,巧的是,他也正籠罩在喪母之痛的陰霾中。善良的陳威將心比心,對陌生的母親進行了勸導(dǎo)和安慰,并表示,以后還可以打他的電話,他隨時都可以接聽。
電話掛斷后,鄭女士給男孩發(fā)了一條短信:也許是老天可憐我們,把失去的還給我們。
兩個痛失親人的人,兩個陷在情感黑暗里的人,終于在對方身上看見了一絲光亮。陳威告訴鄭麗霞:我媽媽生前也在醫(yī)院工作,和你同年同月生,生日僅差12天……鄭麗霞則驚奇地發(fā)現(xiàn)。陳威和自己的兒子一樣也是學(xué)醫(yī)的,畢業(yè)后,因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當時正在武昌一家商場臨時做保安。
感同身受,以及一連串的人生巧合,讓兩顆失愛的心越貼越近。
2005年9月的一天,鄭麗霞得知,陳威在騎摩托車時不慎將腿摔傷了,這一下牽動了鄭麗霞的心,一連幾天她心神不寧,就好像是自己的兒子受了傷,就好像母子連心,她一定得去看看陳威,看看這個有著兒子身影的孩子。
“母子”終于見面了。她看著眼前的犬男孩。像極了自己的兒子,她眼含著熱淚。靦腆的陳威面對鄭麗霞。仿佛見到了自己的母親。喪母后憂郁的他,向眼前的“母親”傾訴著,又像是面對自己的母親追悔,他說在母親去世前,自己是個叛逆的孩子,經(jīng)常和母親爭吵,可當自己開始懂事、懂媽媽的心的時候。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我用自己積攢的錢給她買了很多水果送到病房,但母親不吃,總是放在那里,逢人就說,這是我兒子給我買的……”陳威淚浸眼眶,不能自己。
看著眼前這位慈母,他忍不住對鄭麗霞說:“要是你不嫌棄的話,我可以做你兒子嗎?我好想有個媽媽再來喚我?!甭牭健皨寢尅眱蓚€字,鄭麗霞止不住淚流滿面。鄭麗霞當即應(yīng)允,認陳威為干兒子……母子又一次團圓。4年來,從傾訴、交流到彼此安慰、關(guān)心、幫助,這對天賜“母子”,用真誠和愛心織補著彼此心靈的創(chuàng)口,相互鼓勵、扶持,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差錯是人為的,巧合則是天賜的。我突然回想起小時候,大家圍著一個火堆伸手取暖的鏡頭,火光映紅彼此的臉,每人都獲取到溫暖,卻不影響到他人,只有分享的美好與快樂。我們都有一顆圍火取暖的心,單純、潔凈。緣由愿起,愿隨心生,有了愛的心,你會遇見更多的巧合與緣分。然后。伸手即是愛與溫暖。
編輯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