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鐵丁寫的《火柴頌》是一篇只有二百來字的短章,卻唱響了一曲火柴精神的頌歌。捧讀這篇文章,頓覺激情噴發(fā),詩意盎然,它如同昂揚的鼓點,敲擊著讀者的心弦,催發(fā)人們積極向上……
盡管時隔多年了,但是我們今天仍然需要這種火柴精神,所以僅作鑒賞如下:
立論鮮明
作者落筆對比,從有人譏諷火柴“一擦就著,一吹就滅”,引出自己關于火柴自有用處的看法,進而揭示火柴精神——自己滅了,卻把別人點燃,引起了熊熊大火,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火柴精神的無限欽佩。同時,文章又以天才與培養(yǎng)天才的泥土,社會主義熊熊大火與點燃這熊熊大火的火柴作了恰到好處的類比,更進一層地強調(diào)火柴精神的可貴。在此基礎上由物及人,自然地亮出鮮明的主題:“愿意做這培養(yǎng)天才的泥土的人,愿意做點燃社會主義熊熊大火的火柴的人,是純粹的人、真正的人”,完全可以贊之為“國家的棟梁,社會主義的柱石”——這樣立論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具有強大的說服力。
邏輯嚴密
如同上述,本文對比入題,揭示火柴精神的含義——滅了自己,點燃別人,引起熊熊大火;接著緊扣含義,引用魯迅關于天才可貴,培養(yǎng)天才的泥土更可貴的論斷,類比強調(diào)點燃熊熊大火的火柴更可貴,并由一般議論引申到社會主義的范疇里來,服務于現(xiàn)實,顯得轉(zhuǎn)接自然;最后緊承天才與泥土、大火與火柴的關系,擺明觀點,結出正意。文章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可以簡示如下:對比入題,揭示含義→類比說理,贊頌火柴→由物及人,得出結論。
語言明快
本文只二百來字,讀來瑯瑯上口,簡明酣暢,猶如一首貯滿詩意的好詩。我們說它語言明快,一是采用擬人手法,火柴滅了自己,點燃別人,令人感到親切,進而肅然起敬;二是事理明晰,火柴滅了自己,卻引來熊熊大火,如同培養(yǎng)天才的泥土一樣更可貴,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尤其需要具有火柴精神的人,比中明理,昭然若揭,你不感到痛快淋漓嗎?三是節(jié)奏明快,火柴滅了自己,點燃別人,引來熊熊大火,“十倍、百倍、千倍、萬萬倍,乃至無數(shù)倍”,數(shù)量的排比推進,造成了分外感人的語勢,“可貴”、“更可貴”的強調(diào),“純粹的人、真正的人”的贊頌,“棟梁”、“柱石”的比喻,都給人明快之感,激發(fā)起奮起、上進之情……
愿我們做具有火柴精神的人!
附原文:火柴頌
“一擦就著,一吹就滅,像根火柴”,有人這么譏諷。
我要說,火柴自有火柴的用處。
它自己滅了,卻把別人點燃,引起了比自己大十倍、百倍、千倍、萬倍、萬萬倍,乃至無數(shù)倍的熊熊大火!
魯迅說,天才可貴,培養(yǎng)天才的泥土更可貴。
何妨照抄一句:社會主義的熊熊大火可貴,點燃這熊熊大火的火柴更可貴。
愿意做培養(yǎng)天才泥土的人,愿意做點燃社會主義熊熊大火的火柴的人,是純粹的人、真正的人。
他們是國家的棟梁,社會的柱石!
一九五九年
選自《馬鐵丁雜文》人民日報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