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上班族在辦公室里經常感到頭痛、疲倦,甚至惡心,12%的上班族甚至天天出現身體不適的癥狀,你可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
我國衛(wèi)生部門近期一項健康調查發(fā)現,有近82%的上班族在辦公室里經常感到頭痛、疲倦,甚至惡心,12%的上班族甚至天天出現身體不適的癥狀,包括打噴嚏,喉嚨干燥,眼睛、鼻子過敏,頭痛,昏昏欲睡,容易疲倦、咳嗽、氣喘、皮膚發(fā)癢、情緒起伏大等等。
歐美醫(yī)學研究證實,這是一種沒有確定病兆的癥候群,特別容易發(fā)生在密閉的、沒有窗戶可開,但有中央空調系統(tǒng)的大樓內,統(tǒng)稱為“病態(tài)大樓癥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
看不見的健康慢性殺手
SBS不是疾病,而是長期待在室內空間后,身體對不良環(huán)境的反應。我國臺灣臺大醫(yī)學院免疫學研究所教授江伯倫解釋,如同現在普遍流行的文明病——慢性疲勞(chronic fatigue)。SBS出現于每個人身上的癥狀不一,找不出確定原因,只知道跟室內空氣質量有很大關系。
環(huán)境醫(yī)學研究普遍認定致病源來自四面八方,包括空調通風管線內的細菌、復印機飄出的粉塵、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墻面油漆溢散的甲醛,都可能是侵蝕辦公人員健康的元兇,而辦公大樓的密閉式中央空調系統(tǒng)則是幫兇,把臟空氣和致病細菌不斷在大樓內循環(huán)。有人形容,星期一早晨的辦公室就像缺水的沼澤,不但空氣停滯不動,偶爾還會冒出陣陣臭氣。
SBS發(fā)作時間因人而異,因通風不良所引起的不適,會在一進入辦公室時馬上感受到;因為長時間毒素累積所產生的不適,通常到了下午癥狀特別明顯。SBS的癥狀常會讓老板誤解員工們可能是感冒,所以拼命打噴嚏、流鼻水,或根本認定員工在偷懶才會昏昏欲睡,甚至連員工自己也搞不清楚問題出在哪里。
不換濾紙,空氣愈來愈臟
蔡小姐就坐在辦公室出風口的正下方,她猜想是冷空氣下沉的因素一天到晚感到手腳冰冷。前陣子重感冒,病情一直惡化,換了位置之后卻馬上好轉。公司在出風口處加裝了濾紙,不到一個星期就由白轉黑,更換率奇高。讓人不敢想象,人的呼吸道和肺部是否就像那張濾紙一樣,一下子就變黑。
在我國,冷氣的使用高峰期在夏天,一般家里或大樓經常在使用了3、4個月后,放任它休息個大半年,不但很少更換濾網,更別提清理蒸發(fā)盤或結冰器等內部器件。于是,卡在濾網上的臟東西漸漸結成硬塊,與結冰器下方的水結合,成了蚊蠅、細菌和蟑螂的新樂園。直到下一次使用時,卡在濾網上的臟東西讓空氣送不出去,造成辦公室冷度不足又耗電,而且這些臟東西也跟著空氣再度循環(huán)于大樓內?!澳欠N空氣簡直比不用濾網還要臟”,一位專業(yè)從事空調保養(yǎng)維修的人士形容說。
盡管有些辦公大樓管理者知道要定期清洗水塔和通風管,但卻忽略了辦公室的基本清理。這種情況你一定很熟悉,每次換燈管時,一碰到天花板的白色板子就會有許多灰塵從天而降,打開天花板全都是灰塵。這些灰塵及其臟東西,時常經過氣流一吹,就游走在辦公室各個角落了。這也是為什么明明辦公室的門窗緊閉,桌上卻常會鋪上一片薄薄的灰塵,或是有小蚊子、小蒼蠅飛舞的怪現象出現的原因。
在美國,室內空氣質量被環(huán)保署EPA列為五大環(huán)境健康危害之一。美國政府2001年提出了一份“健康的建筑,健康的人(Healthy Buildings,Healthy People)”,報告書呼吁各界重視室內空氣質量的重要性。除了求助專業(yè)清潔維修公司定期保養(yǎng)檢修外,專家提出了三個基本對策:控制污染源,改善通風,以及使用空氣清凈機。
1.控制污染源
原則:除去不必要的污染源、過敏原,集中管理存在的污染物。
方法:保持個人環(huán)境清潔,妥善擺放食物且盡量不儲存,不囤積垃圾。
減少使用各種容易產生揮發(fā)性化合物和塵螨等過敏原的物質,例如表面有漆料的東西、修正液、絨毛玩具、地毯、布質窗簾等。
避免擺放開花植物、濕氣太重或太多的植物。改以闊葉為主的植物(例如黃金葛),并給植物充足的光源,促進空氣代謝頻率。
制訂辦公室禁煙守則,并嚴格執(zhí)行。美國許多大樓內部完全禁煙,吸煙者必須走出大樓到戶外吸煙,大樓內部可完全杜絕二手煙的危害。
集中可能產生高濃度污染物的空間(如廁所、廚房、吸煙室、倉庫和事務機器區(qū)等),加強通風換氣頻率,并設置獨立空調系統(tǒng)。
室內設計裝潢以簡單為原則,過度裝潢只會帶來更多的揮發(fā)性化合物。重新裝潢時選用綠色建材(Green Material),包括合板、油漆、地毯和粘著劑。根據研究,一種建材就會溢散出22種揮發(fā)物,有的甚至能致癌。
2.改善通風設備
原則:每人每天吸入呼出的空氣量高達2萬公升,引進外氣系統(tǒng)有助于改善室內空氣質量。
方法:在氣候允許狀況下常開窗戶,是改善通風最基本簡單的方法。打開窗戶2~3個小時,就能有效降低室內過敏源。
維持通風管道的清潔,定期更換濾網并請專業(yè)人員維修保養(yǎng),維持通風管道的順暢,出風口和回風口位置要恰當,以免有滯留區(qū)。室內盡量不做高隔間,天花板高度盡量高,辦公家具盡量不擋住氣流方向。
大樓外氣吸入和排出的風口要遠離污染源,并且與四季風向錯開,以免將要排出的廢氣吸回。
若剛好坐在空調死角處,加裝一個小風扇可以促進對流。
3.使用空氣清凈機
原則:室內溫度最好介于攝氏25~28度,24度以下就會過于干燥;相對濕度維持在60%左右最舒適,若超過80%就容易滋生霉菌。
方法:使用空氣清凈機、冷氣機、除濕機來調控溫、濕度,但是要注意機器的維修保養(yǎng)清潔,定期更換濾網。
使用冷氣機時,室內最好擺放一盆水,避免過度干燥。
陽光、空氣、水都很重要
其實細菌病毒一直存在人的四周,但是在密閉空間容易做怪,人的抵抗力一弱,就足以致病。中醫(yī)認為:走進一個房子,感覺氣氛很舒服,夏天不那么熱,冬天光腳走不會那么冷,無論在光線、空氣和濕度方面都令人感到協(xié)調,就是一個好地方。
健康的室內空氣質量必須由建筑師、室內設計師、大樓經營者和使用者共同來創(chuàng)造與維護,尤其大樓擁有者和公司經營者的態(tài)度特別重要,因為員工很難從個人層面做出具體改善。所以當老板發(fā)現員工接二連三出現身體不適的情形,不要以為他們夸張了感冒病情。
歐洲的建筑概念讓每個摩天大樓的窗子都能打開,每個房間有獨立空調,每個員工都能接近一個窗子,得到充分的陽光和空氣,雖然每平方公尺造價比美國貴了足足一倍,但歐洲人認為健康的建筑物能增加生產力,長時間來看更能節(jié)省能源。
編輯:修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