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號”艾滋病疫苗第一階段臨床試驗顯示安全有效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專家邵一鳴近日在北京表示,我國一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艾滋病疫苗Ⅰ期臨床試驗第一階段已經結束,結果顯示疫苗“非常安全,效果非常好”。
中國目前防治艾滋病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公眾對艾滋病疫苗的研制進展十分關注。
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聯(lián)合研制的DNA——天壇痘苗復合型艾滋病疫苗自2007年12月1日開始進行Ⅰ期臨床試驗。目前,臨床試驗第一階段(即Ⅰa期)已經結束,開始進入臨床試驗第二階段(即Ⅰb期)。
作為疫苗研制團隊負責人的邵一鳴在中國生物技術發(fā)展中心主辦的“第四屆健康科技高峰論壇”上還透露了疫苗臨床試驗的具體細節(jié)。他說:“從第一階段看,我們的疫苗明顯好于國際上的疫苗,打一針的效果比國外打三針的效果還明顯?!?/p>
更早前的動物實驗表明,該疫苗在小鼠及猴子體內均可誘導出很好的體液及細胞免疫反應,并可對猴體感染人/猴免疫缺陷病毒具有保護作用。
在談到這一“中國號”艾滋病疫苗的前景時,邵一鳴保持十分謹慎的態(tài)度。他說:“我們還不能盲目樂觀,這些結果能不能走到臨床Ⅱ期#65380;Ⅲ期,還有待驗證?!?/p>
2007年12月1日,疫苗已通過有關方面的嚴格鑒定,質量合格,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進行Ⅰ期臨床試驗。如果目前正在進行的疫苗Ⅰb期臨床試驗成功,科研人員還將進行Ⅱ期和Ⅲ期的長期研究。
國際社會在艾滋病疫苗領域的研究至今已有二十幾年。雖然耗巨資進行了100多次疫苗臨床試驗,但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問世,兩項已完成Ⅲ期的臨床試驗均以失敗告終。國際上宣布失敗的艾滋病疫苗均為蛋白疫苗或非復制型載體疫苗,屬于死疫苗。
與國際上流行的艾滋病疫苗設計理念和技術路線大不相同,中國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是復制型痘苗病毒載體,屬于活疫苗。
這一疫苗研發(fā)獲得了國家863計劃課題及歐盟有關項目的資助。
(來源:新華社上海信息網)
中醫(yī)認為“亞健康”已是“不健康”
常打哈欠被歸為亞健康的一種表現(xiàn)?!斑@就是中醫(yī)里的‘善伸數(shù)欠’,是胃部出了病癥,依靠哈欠把胃氣舒展開?!敝嗅t(yī)專家曲黎敏說。
曲黎敏是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的教授,她寫的《黃帝內經養(yǎng)生智慧》等中醫(yī)養(yǎng)生書籍長期位居各書店排行榜前列。她說,中醫(yī)認為亞健康已經是不健康了。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學術顧問溫長路介紹,亞健康的概念是20多年前由前蘇聯(lián)科學家提出來的,是患者表現(xiàn)出的以疲勞為中心的反應遲鈍#65380;頭暈目眩#65380;情緒不穩(wěn)定#65380;關節(jié)酸痛等的癥狀群。簡而言之,就是身體不舒服,但是西醫(yī)檢查指標上顯示不出來。而在中醫(yī)看來,亞健康表明人的身體#65380;體格#65380;情志#65380;精神等出了問題。
曲黎敏舉例說,有人把爬樓梯時常絆到腳歸為亞健康的一種表現(xiàn)。中醫(yī)對此的解讀是:如果上樓時腿痛就是胃氣虛的問題,是胃氣不足,所以腿抬不高;如果出現(xiàn)后腿痛,就是膀胱經出現(xiàn)了問題。
溫長路說,中醫(yī)治病的學說,包括疾病微而未顯#65380;顯而未成#65380;成而未發(fā)#65380;發(fā)而未傳#65380;傳而未變#65380;變而未果的全過程,其中前兩個階段對應的是亞健康狀態(tài)。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65380;新安名醫(yī)張一帖第十五代傳人張其成認為,中醫(yī)“治未病”的理念關注的是日常生活中看來不起眼的問題,人體的每一點異常都可能是人體生病信號,即“有諸內形諸外”。
(來源:新華社上海信息網)
先進腫瘤藥敏檢測為癌癥患者提供個體化化療
把從病人身上切下的腫瘤去除脂肪等正常及壞死組織,用培養(yǎng)藥液洗滌,將得到的腫瘤細胞懸液放進96孔培養(yǎng)板,分別加入25種抗腫瘤藥物及試劑,48小時后逐漸顯示結果:藍黑色的沉淀物顏色越深,提示抗腫瘤藥物的藥效越低,顏色越淡表明藥物抗腫瘤的藥效越高。一張“腫瘤藥敏報告單”隨即由藥劑科臨床藥師送到了醫(yī)生手里,醫(yī)生根據(jù)臨床經驗并參考這一報告,為病人制定更加合理的化療方案。
這是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藥劑科開展的改進型MTT法化療藥敏檢測技術。迄今已開展了4 000余例臨床檢測,為國際上最多病例數(shù)。腫瘤藥敏檢測為臨床治療提供了參考數(shù)據(jù),有助于提高腫瘤用藥的準確性,縮短了病人治療時間,降低了腫瘤化療用藥費用。
該院藥劑科主任郭澄教授介紹,化學藥物治療是目前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不同病人的腫瘤細胞因生物學特性不同,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也不相同,導致在臨床治療中有相當部分的腫瘤患者對治療藥物產生耐藥性或者療效不顯著。自20世紀70年代末起,腫瘤的藥敏性研究日益受到醫(yī)學界的重視,目前國際上一流醫(yī)院也常規(guī)進行腫瘤藥敏測試,其中大多采用MTT法,這一方法建立于1983年,是一種快速且成功率高的藥敏法,只需少量癌細胞,3天便可檢測出結果。
上海交通大學第六人民醫(yī)院藥劑科采用的改進型MTT法省去了昂貴的多功能冰凍離心機步驟,明顯提高了檢測的效率及準確度,經衛(wèi)生部繼續(xù)教育委員會批準為國家級繼續(xù)教育項目。此外,醫(yī)務人員還對多藥聯(lián)合藥敏的檢測技術和腫瘤化療的耐藥機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嘗試根據(jù)病人基因的分子生物學診斷,實行基因導向的藥物治療,旨在通過這一系列技術來實現(xiàn)“量體裁衣”的個體化藥物治療。
(來源:新華社上海信息網)
自體干細胞有望用于治療重癥糖尿病足
許多重癥糖尿病足患者因為傷口潰爛難以愈合,不得不截肢。最新臨床研究表明,“自體干細胞移植”治療重癥糖尿病足具有良好效果,這給患者帶來了福音。
記者從在武漢市第一醫(yī)院召開的全國皮膚科“四強”會議上獲悉,目前國內一些醫(yī)院已開展了“自體干細胞移植”治療重癥糖尿病足的臨床研究,治療效果良好。但由于研究不夠深入,醫(yī)學界對這一治療方法對自身身體影響及遠期治療效果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未大面積推廣。與會專家們認為,應對這一新技術加緊深入研究后推廣,讓更多患者受益。
據(jù)武漢市第一醫(yī)院皮膚科專家陳柳青博士介紹,干細胞是人體及其各種組織細胞的最初來源,具有自我更新能力#65380;高度增殖能力和重建能力。自體干細胞移植是重癥糖尿病足治療的新方法,可重建下肢血液循環(huán),改善下肢及足部供血,從而使?jié)冇稀?/p>
陳柳青說,由于干細胞取自自體,沒有免疫排斥反應。治療后逐漸形成新生血管,3至6個月缺血下肢循環(huán)建立,潰瘍愈合,臨床癥狀減輕或消失。
(來源:新華社上海信息網)
保護中藥藥材資源刻不容緩
國家藥典委員會副秘書長周福成近日在中藥材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成都論壇上指出,藥材資源無序地過度開發(fā),資源蘊藏量不同程度地持續(xù)下降,已使生物多樣化遭到破壞,因此保護中藥藥材資源刻不容緩。
據(jù)介紹,我國中藥和民族藥工業(yè)賴以生存發(fā)展的物質基礎——藥材資源主要依靠野生藥材。600余種常用藥材中,純依賴野生藥材資源的占400多種,人工種養(yǎng)的品種占200種,但其中50%左右的需求量仍依賴其野生藥材資源。
周福成說,目前許多野生藥材資源的供應量已在萎縮,而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供求的不平衡引發(fā)了野生藥材價格不斷攀升,藥農為了創(chuàng)效益在產藥期毀滅式采挖,造成野生藥材資源匱乏。
“續(xù)斷#65380;何首烏等藥材的野生資源分布分別由過去的10多個省減小到1個省區(qū)?!彼赋觯瑩?jù)有關方面進行的市場調查分析預測,在未來5年內將有50多種常用中藥材的野生資源明顯減少,至今僅有體外培植牛黃等很少品種較好地解決了名貴藥材資源緊缺的問題。(來源:新華社上海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