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大家對教師的工作壓力、專業(yè)成長關注得比較多,而對教師的閑暇生活則較少提及。有人說,教師的工作不分八小時內外,這是事實;但教師不是“苦行僧”,也需要休息、娛樂,何況教師還擁有兩個令人艷羨的長假,因此關注教師的閑暇生活,提升休閑價值,以更好地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與專業(yè)發(fā)展就顯得尤為必要。
閑暇與休閑是兩個密切相關的概念。亞里士多德認為,閑暇就是“手邊的時間”,而休閑則是一種沉思的狀態(tài),是一種不需要考慮生存問題的心無羈絆的狀態(tài)。馬克思則將閑暇時間看做“自由時間”,與“工作時間”相對而言。我們也把“閑暇”理解為可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休閑則指人在工作之余能自由做一些事情,在余暇中能為自己做計劃、安排的狀態(tài)。所謂教師休閑,指的也就是教師在完全供個人支配的空閑時間里所從事的一切由自己來安排的自由活動或心境。它具有自由性、自主性和情感性等特點。
今天,休閑與工作、學習一樣是一種資源和財富,它已成為大眾的普遍需求,成為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對教師來說,閑暇是教師在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教育教學任務的時間之外的屬于教師個人自主支配的空閑時間。教師文明、健康、科學的休閑,有助于調整刻板而單調的生活節(jié)奏,放松緊張的情緒和疲憊的身心,有助于豐富個人生活、情趣,滿足個人的興趣愛好,有助于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有助于增進教師的心智與各種技能,從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和精神境界,使個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張揚,建構完整而健全的豐富人生。
高質量的休閑生活可以給教師個人和學校發(fā)展創(chuàng)造寶貴財富。早在1918年,美國聯(lián)邦教育局就將休閑教育列為高中教育的一條“中心原則”。每個人都應該享有時間去培養(yǎng)他個人和社會的興趣?!吧鐣l(fā)展的歷史表明,人類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與休閑密切關聯(lián)。懂得休閑是一種人生智慧,開發(fā)閑暇時間是發(fā)達國家社會進步和提高人的素養(yǎng)的一條重要途徑。在西方,休閑教育是一門必修課,而且?guī)缀跏墙K身教育?!盵1]如果能被合理地使用,那么,這種閑暇將會重新擴大人的創(chuàng)造力量,并進一步豐富其生活,從而使他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根據(jù)中國人民大學休閑經(jīng)濟研究中心的調查[2],我國城市居民一生的工作時間為10%;家務勞動時間為9%;學習時間為7%;個人必需時間(也稱生理時間)占45%;休閑時間占29%,也就是說休閑時間在一生中已經(jīng)達到三分之一的水平。對于教師的閑暇生活,有學者對中小學25~35歲的青年教師做過一個調查[3],主要了解他們在晚上、周末以及節(jié)假日閑暇時間的生活狀況。對于晚上時間的安排,農村小學教師選擇“看電視”的占78%;而農村中學教師選擇此項的占35%,另外學校晚自習值班平均一周2次,備課時間平均達1.5個小時。城鎮(zhèn)小學教師選擇“看電視”的占61%,選擇“上網(wǎng)”的占68%;而城鎮(zhèn)中學教師選擇這兩項的分別占35%和76%,另外學校晚自習值班平均一周3次,備課、批改作業(yè)時間平均達2個小時。對于周末安排的調查,農村教師選擇“在家?guī)Ш⒆右约白黾覄铡钡谋壤?9%;城鎮(zhèn)教師選擇此項的占81%,選擇“購物”的占35%。對于節(jié)假日的安排,選擇“短途或長途旅游”的達86%,但選擇“自駕游”的微乎其微,占4.8%。調查結果同時顯示,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zhèn)學校教師選擇“讀書”的比例都不高,分別為31%和26%,平均時間分別為35分鐘和28分鐘。另外還有選擇在家打牌,去棋牌室、KTV娛樂的也占一定比例。從這個較粗略的調查結果看,教師休閑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休閑方式單一,休閑領域狹窄,休閑技巧缺乏,休閑內容不夠健康等。
當前,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期待越來越高,學校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質量立校”“質量至上”成為每一所學校的辦學宗旨;而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一切以考試為中心,“質量”最終還是靠分數(shù)來體現(xiàn)。指標確定以后,考試任務被逐級分解,在響亮、動聽的口號下,沉甸甸、實實在在的擔子最終都壓在了教師們的肩上。于是絕大部分教師每天起早貪黑地上早自習、午自習、晚自習,備課、上課、輔導、批改作業(yè),日復一日地開會、談話、考試、分析、總結,還要接受沒完沒了的檢查;到了畢業(yè)班,每個教師更像上緊了的發(fā)條,“兩眼一睜,忙到熄燈”,連“忙里偷閑”的工夫都沒有。教師們的閑暇生活被繁重的教學工作剝奪了,辛勞疲憊長期積壓,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損害,身心素質在大面積、大幅度地下降。更為重要的是,教師的閑暇生活被剝奪,健康高雅的閑暇愛好無從培養(yǎng)和發(fā)展,綜合素質下降,這又如何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教師閑暇生活的變化,在時代大背景下,帶有一定的社會普遍性,是社會發(fā)展使然;但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有些卻是教育行業(yè)所獨有的,并不是不可逆轉的,通過努力是可以得到補救或改善的。據(jù)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正確認識休閑價值
受我國一向不提倡休閑的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有些教師對休閑懷有抵觸心理,認為休閑是“不務正業(yè)”“游手好閑”。同時,大多數(shù)教師普遍感到工作緊張、任務重、壓力大,根本提不起休閑的興趣,無心休閑。也有些教師誤以為休閑就是休息,就是玩,不會科學、合理地安排、利用、分配閑暇時間,從而消極被動地在棋牌、麻將中虛度光陰,在歌舞、網(wǎng)絡游戲中消磨時光,在觥籌交錯中一醉方休……
正如《你生命中的休閑》一書的作者杰弗瑞#8226;戈比所認為的,生活在飛速變化時代的我們,應該把休閑看做從文化環(huán)境和物質環(huán)境的外在壓力下解脫出來的一種相對自由的生活:休閑不只是尋找快樂,更是尋找生命和價值;它不是簡單的時間的消磨,而應該被理解為一種“成為人”的過程——為了自我,也為了社會。[4]休閑是人生的潤滑劑,足以滋潤人生、平衡身心、充實知識、發(fā)展自我,提升生活品質、享受生命樂趣、迎接生涯挑戰(zhàn)。
2.努力掌握休閑技能
正確認識休閑的價值,在思想上重視休閑,這是首要條件。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努力學習領會休閑知識,鍛煉休閑技能和技巧,不斷提高休閑的自我規(guī)劃、自我決斷和自我評價能力。一個人選擇什么樣的休閑活動和休閑方式,取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知識水平、經(jīng)濟收入、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職業(yè)、社會地位等各個方面。林語堂先生曾經(jīng)如是說:“沒有金錢也能享受悠閑的生活?!氂胸S富的心靈,有簡樸生活的愛好,對于生財之道不大在心,這樣的人,才有資格享受悠閑的生活?!盵5]教師正符合這一特點,完全有資格享受“休閑”。作為教師,生活圈子相對較小,應當主動擴大交際范圍,培養(yǎng)自己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可以是一項體育活動,也可以是一種樂器。教師還要善于利用閑暇,進行個性化休閑。如在家庭或工作處所疲倦時進行片刻的冥想、小憩,在日常生活休閑時看一部大片、踢一場球,在周末休閑時來一次農家樂,在黃金周或寒暑假進行一次觀光旅游等。
3.積極創(chuàng)造休閑條件
教師工作、學習的大部分時間在學校里度過,學校應該積極地創(chuàng)造條件,引領教師休閑。首先,學校應注重創(chuàng)造全面、豐富、有益于發(fā)展和確立正確休閑價值觀的校園文化,實施人性化管理。學校要把教師從雙休日和節(jié)假日的各式各樣的學生補習班、檢查評比中解放出來,把應有的休閑時間還給教師,使其更好地享受休閑,并注意強化教師的自我觀念并予以充分的選擇和決定休閑的自主權。其次,學校要從教師休閑的實際需要出發(fā),積極開發(fā)適宜的休閑資源,拓展休閑。學校要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多方籌集資金,改善和增加運動場、圖書館、健身房及舞廳等休閑設施。由教師自愿成立“教師俱樂部”“校園咖啡吧”“教工之家”等休閑組織,使之真正成為教師的“休閑之家”。再次,學校要大力引導教師進行“綠色健康”休閑,即所進行的休閑既要經(jīng)濟實惠、安全無害,又要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及專業(yè)發(fā)展。同時,要積極開展休閑活動經(jīng)驗交流,形成教師彼此間“資源共享”,以使休閑活動得以深入持續(xù)地發(fā)展下去。
休閑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我們強調休閑,但不能忽視對自己、他人和社會所應承擔的責任。因此,在強調合理支配與利用閑暇時間的同時,應當強化教師休閑中的發(fā)展意識,提升其休閑價值與品位,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發(fā)展?jié)撃?,從而更好地促進其身心健康與專業(yè)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宋振遠,張景勇.中國第一個“休閑小康指數(shù)”昭示生活方式的變遷[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37/4346948.html.
[2]王琪延.休閑教育下的人力資本增長[N].光明日報,2008-02-20.
[3]王學進.閑暇時間教師都在干什么——教師休閑需引導[N].教育信息報,2007-08-11.
[4]杰弗瑞#8226;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92.
[5]林語堂.林語堂文集#8226;第七集:生活的藝術[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154—155.
(作者單位:浙江省桐鄉(xiāng)市茅盾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王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