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利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對1996-2007年廣西大學文、理、工、農有代表性的4個學科研究生學位論文引文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為研究教學型大學的文獻資源建設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學位論文;引文分析;文獻需求;研究教學型大學
〔中圖分類號〕G35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09)02-0040-05
A Study on the Document Requirement and Construction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 University
——Investigation of Citation in the Graduate Student Theses of Guangxi UniversitySun Yiling Mo Xiao
(Library,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citation in the graduate student theses including four subjects of Guangxi University from 1996-2007 was analyzed by the way of bibliographical metrology,and also historical facts and evidences were provided for library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 university.
〔Key words〕theses;citation analysis;document requirements;research and teaching university
1 背 景
上世紀90年代起,我國政府對全國高校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合并重組,改變了過去以專業(yè)學院為主體的高等教育體制,建立了以多科和綜合大學為主體的高等教育體制,根據(jù)辦學的目標把大學劃分為研究型、研究教學型、教學研究型、教學型等4種類型,其中研究教學型大學是介于研究型和教學研究型大學之間的高校。研究教學型大學的特點是研究生教育與本科教育并重,科研與教學工作并重,并且強調科學研究的重要地位。為了提高學校的檔次和水平,許多高校都在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向研究教學型大學轉型。廣西大學是集文、理、工、農等學科門類于一體的地方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大學,是廣西惟一的一所“211工程”建設學校。1997年,原廣西大學與原廣西農業(yè)大學合并,組建成立了新的廣西大學,2005年廣西大學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獲優(yōu)秀。廣西大學“十一五”規(guī)劃已經確定了以研究教學型大學為辦學目標,近年來研究生教育規(guī)模迅速擴大,培養(yǎng)研究生數(shù)量、質量都在不斷提高,正積極地向高水平的目標邁進。
文獻信息資源是現(xiàn)代化大學的三大支柱之一。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fā)展,許多學校定位、觀念、資金等都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過去已經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高校文獻資源體系由于受到原有條件所限,已不足以支撐目前日益發(fā)展的信息需求。針對新形勢下研究教學型大學的建設目標,如何讓文獻資源的建設緊密配合學校的學科建設和科研方向是值得圖書館高度關注并積極研究的重大課題。研究教學型大學的建設很明確地要求要擁有優(yōu)質的辦學資源,文獻資源的規(guī)劃舉足輕重。在一個各種學科門類齊集的大學里,如何有效滿足各方廣泛的文獻需求,需要圖書館工作者做專業(yè)、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本文利用文獻計量學方法調查分析廣西大學有代表性的學科研究生引用文獻的情況,旨在了解不同學科門類研究生吸收文獻的規(guī)律與能力以及廣西大學圖書館的文獻供求情況,為今后文獻資源建設提供客觀依據(jù),同時也可為處于轉型期的其它同類院校的文獻資源建設提供借鑒。
2 材料和統(tǒng)計方法
本文對統(tǒng)計對象的選取實施方法是:首先確定學科范圍,根據(jù)廣西大學的學科專業(yè)特點,從廣西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中選取有代表性的政治經濟學、理論物理、結構工程、作物育種與栽培4個學科作為統(tǒng)計對象,分別代表文、理、工、農四大門類,其中結構工程和作物育種與栽培2個學科包括了博碩士學位論文,政治經濟學和理論物理2個學科只有碩士學位論文。其次,劃定時間范圍。1996年是廣西大學研究生開始向圖書館提交學位論文的第一年,1996-2007年圖書館文獻資源的類型也從純紙質發(fā)展為紙質與電子并存,電子資源大力發(fā)展的格局。所有統(tǒng)計論文均來源于上繳給圖書館收藏的印刷型文本。具體統(tǒng)計上,把每篇論文的題目、年代、引文數(shù)、種類(碩士或博士)以及每條引文類型、語種、年代、期刊引文的刊名等列在Excel表中,然后從4個學科橫向比較的角度,采用文獻計量學的常規(guī)方法,在引文量、引文類型、引文語種、引文年代等方面進行相關的統(tǒng)計與分析。
3 統(tǒng)計與分析
3.1 引文量統(tǒng)計分析
引文量反映了作者對文獻收集、消化和利用的能力。由于不同學科的不同特點,選取的4個學科論文總數(shù)與引文總數(shù)各不相同。據(jù)統(tǒng)計,在被調查的453篇學位論文中,所有論文均附引文,引文總量是29 225篇。表1顯示,單篇最高引文量出自結構工程博士論文,多達335篇,最低單篇引文量出自政治經濟學碩士論文,僅有10篇。作物育種與栽培學科篇均引文量最高,政治經濟學學科篇均引文量最低,篇均引文量從大到小排序依次是:作物育種與栽培學科91篇,結構工程學科64篇,理論物理學科50篇,政治經濟學學科45篇,4個學科的篇均引文量都超過了國外期刊論文篇均引文量15篇的數(shù)倍。值得一提的是,學位論文與一般科技論文比較起來,具有撰寫時間長,篇幅不受限制的特點,因此引文數(shù)量自然也大一些。同時再與我國一些院校中的農、工、理、文科研究生學位論文比較,相對應的篇均引文量也是相差不多的[3-6]。
通過引文量分析再結合有關方面的研究可以大膽推測:農科門類對文獻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其次是理科,工科、文科。因此在進行文獻資源的規(guī)劃時,圖書館應該以此為重要依據(jù),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各科門類中學科的規(guī)模這一重要因素,盡量合理確定各類文獻資源的比例。
3.2 引文類型分布
引文類型分析有助于了解該學科的文獻價值和利用情況。從表2可以觀察到,在所有學科中,引用最多的依然是期刊和圖書這兩大傳統(tǒng)類型文獻,而且4個學科引用排第一位的都是期刊。引用期刊中,理論物理學科以83.9%位居首位,其次為作物育種與栽培學科占80.6%,結構工程學科與政治經濟學學科都只占50%左右位列后兩位。由于期刊內容新、傳遞信息快,具有連續(xù)出版、方便檢索等特點,一直是我國科研人員獲得信息和參考引用的第一情報源,4個學科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引用也證明了這點。圖書作為一種比較系統(tǒng)成熟的文獻,被4個學科學位論文引用的比例排序正好與期刊相反,政治經濟學專業(yè)以42.7%的比例排列首位,其它依次是結構工程專業(yè)、作物育種與栽培、理論物理。這種狀況完全符合我國各科門類研究人員選擇與利用文獻類型的一般規(guī)律[3-6]。
對學位論文和會議文獻的引用情況是:結構工程學科引用最多,分別達到6.1%和5.2%,政治經濟學學科最低,分別只有0.6%和0.8%,介于之間的是理論物理和作物育種與栽培學科。在引用其它文獻中,結構工程學科包括引用了272次標準,112篇科技報告以及一定數(shù)量的設計資料,該學科對特種文獻的需求相對于其它學科是比較高的。此外在其它類型文獻中包括了網站資源,從1999年開始被各學科學位論文引用,這也是文獻類型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信息資源。
引文類型分析使我們得到了以下推測結果:所有學科門類在利用文獻上都首選期刊資源,其次為圖書資源,但是文科與其它科相比,對圖書的利用率要高出很多,反映出文科學科普遍存在的特點。本課題的調查分析與目前的許多研究還表明,工科比較重視特種文獻的情報價值,除了學位論文、會議論文,還有科技報告、各種標準以及設計資料,雖然利用率趕不上期刊與圖書,卻也不可或缺,圖書館在配置各種類型文獻資源館藏時都要以此為參考依據(jù)。
3.3 引文語種分布
對引文語種調查分析,有助于揭示研究生對中外文文獻的需求狀況及利用的程度。由于我國還是發(fā)展中國家,在大部分領域國內學術研究水平要比國外低,還處于需要大量吸收國外先進理論階段。因此,對外文文獻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該學科的研究深度。表3數(shù)據(jù)表明,4個學科研究生學位論文中,理論物理引用外文文獻比例達到81.9%,大大高于其它學科引用外文文獻的比例,這與我國理科研究生學位論文引用外文文獻普遍超高于中文文獻的情況是一致的[5]。其次是作物育種與栽培學科,引用比例為32.7%,排第三的是結構工程學科,引用比例為25.2%。引用比例最低的是政治經濟學學科,引用比例只有7.3%,分析結果也比較符合國內社會科學論文引用外文文獻普遍比科技論文引用外文文獻少的現(xiàn)實狀況。
通過引文語種分析可以基本肯定:理科研究偏重于利用外文文獻,圖書館要重點保障這部分資源;農科與工科研究大部分利用中文文獻,但也需要一定數(shù)量的外文文獻,在文獻保障上要劃分好比例;文科基本上是利用中文文獻,外文文獻利用率很低,在資源配置上重在中文文獻,也可適當配置少量經典、核心外文文獻。
3.4 期刊引文年代分析
通過引文年代分析,可以反映研究生利用文獻的時間范圍,揭示該學科與相關學科文獻老化規(guī)律,這種特點尤其明顯反映在期刊文獻的利用上。圖1~2是通過統(tǒng)計得出的中外文期刊引文年代分布圖。從圖1中文期刊引文年代分布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4個學科的中文期刊的引用趨勢基本一致,引用高峰集中在最近5、6年,整個統(tǒng)計時段里中文期刊的引用從新到舊很有規(guī)律地呈逐年下降趨勢。從圖2外文期刊引文年代分布圖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與中文期刊引文年代分布相比,外文期刊引文的年代分布則顯得均勻和分散,整個時間段的數(shù)據(jù)起伏平緩,沒有明顯的引用高峰時段。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了4個學科研究生在查閱利用中外文期刊上的特點是基本相同的,他們在對中文期刊的利用上都偏好新的學科信息,而對外文期刊的利用上則新舊兼收,這也說明外文期刊使用的時效比中文期刊長,衰減速度比中文期刊慢。
3.5 引用期刊聚散分析
離散性與集聚性是期刊文獻普遍存在的一種分布規(guī)律。本文將各學科30%的期刊引文所形成的區(qū)域劃分為離散區(qū),將70%的期刊引文所形成的區(qū)域劃分為集聚區(qū),集聚區(qū)中的期刊一般被認為是該學科引文的核心期刊。計算聚散程度的指標方法是將某一學科引文所涉及的期刊種數(shù)與該學科引文集聚區(qū)內期刊種數(shù)之比。表4顯示,各學科論文引用期刊的分布均符合文獻聚散定律。結構工程學科的引文聚散度為10.13,屬于較高聚散程度;作物育種與栽培學科和理論物理學科的引文聚散程度介于5.6~9之間,屬于聚散程度一般;政治經濟學學科的引文聚散度為2.38,屬于聚散程度較低??茖W引文的離散性與集聚性普遍存在于各學科中,而各學科聚散程度又有一定的差異。分析結果說明政治經濟學學科研究生使用的核心期刊分布面最大,而結構工程學科研究生使用的核心期刊分布最集中,其余兩個學科居中。那么圖書館在配置期刊資源上一定要對這方面考慮周全。
調查中還注意到:4個學科引用最多的15種期刊中引用中外文期刊比例有很大差距。政治經濟學學科引用前15位的期刊全部是中文期刊;理論物理引用前15位的期刊中,只有1位是中文期刊,其余皆為外文期刊;結構工程學科和作物育種與栽培學科約2/3是中文期刊,1/3是外文期刊,4個學科在利用最多的中外文期刊所占比例基本上反映了廣西大學文、理、工、農四大門類學科研究在利用中外文期刊的選擇取向。
4 研究教學型大學文獻資源建設的對策
(1)與科研活動有密切聯(lián)系的研究生對文獻的利用規(guī)律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整個科研層對文獻的利用規(guī)律,以上對廣西大學政治經濟學、理論物理、結構工程、作物育種與栽培4個學科研究生學位論文引文研究,使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文、理、工、農四大門類科研人員的文獻需求,初步得出一個文獻資源體系在數(shù)量、類型、語種等方面的大致架構:首先在專業(yè)文獻數(shù)量上,適當偏向引文量大的學科;其次在語種上,中文文獻無論在館藏收集還是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都比較容易獲取,因此我們要重視的是外文文獻的配置,根據(jù)需要按比例配置理、工、農、文各科外文文獻,保證外文文獻的正常需求;再次在類型上,期刊資源依然是各學科門類最主要的
參考文獻,各科的專業(yè)核心期刊與重點期刊一定要配置齊全,引用期刊聚散分析可輔助我們確定各學科的核心與重要期刊。在期刊的文種上,外文期刊由于經費問題配置上不可能做到使各方都滿意,但是要保證理、工、農學科最需要、最重要、最相關的外文期刊訂購的連續(xù)性,尤其在由于經費問題進行訂購調整時堅持這一原則。圖書資源作為僅次于期刊的重要資源,要保證學科文獻較高的覆蓋率和一定的復本,保證高質量的收藏。
(2)在圖書館資源建設的整體規(guī)劃中,不僅要考慮實體館藏建設,還要考慮虛擬館藏建設,要根據(jù)各類資源的特點、使用的規(guī)律、經費的條件,統(tǒng)籌確立圖書館各類資源建設的目標,使各類文獻資源形成一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補充的有機體。如,期刊建設,特別是外文期刊建設,應以全文數(shù)據(jù)庫使用權的購買為主,紙本期刊為輔。圖書則以紙質圖書為主,電子圖書為館藏補充。
(3)把文獻傳遞資源納入到本館的資源體系中。實踐證明,文獻傳遞資源是補充館藏的一個極佳的途徑,這一途徑對于解決因經費問題無法購置的外文文獻資源的利用特別有價值,所以,應加強文獻傳遞資源和文獻傳遞工作的宣傳,加強文獻傳遞人員的培養(yǎng),提高文獻傳遞的效率,保證文獻傳遞工作的順利開展。社會科學外文期刊的需求,工科利用較多的特種文獻,都應主要通過文獻傳遞來解決。
(4)把重點學科與特色文獻的收藏作為整個文獻資源體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研究教學型大學非常強調科學研究的重要地位,普遍設置了各種級別的重點學科與特色學科,學校在經費上都對這些學科傾斜。廣西大學有5個“211”重點學科,其中工科3個,農科2個,學校也很重視重點學科的建設,撥付了重點學科專項經費用于采購外文書刊。用好這部分經費,提高重點學科和優(yōu)勢特色專業(yè)文獻資源收全率,是圖書館必須要履行的重大職責。
(5)強化文獻資源建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追求高目標發(fā)展的高校都在積極加快學科專業(yè)結構調整,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在學科發(fā)展、交叉學科及新學科預測方面要體現(xiàn)超前的意識,在進行具體的館藏規(guī)劃時重視各學科專業(yè)文獻和學科前沿文獻的建設,不斷調整和完善圖書館館藏文獻結構,建立適合學科專業(yè)與教學科研發(fā)展需要的文獻資源體系,為學校的科研工作及時提供需要的情報信息。
參考文獻
[1]邱均平.文獻計量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8:289-324.
[2]王玲.建設研究教學型大學[N].中國教育報,2006-10-03,(8).
[3]王惠翔,宋小燕.核心期刊《工程力學》引文、作者及基金論文定量分析[J].工程力學,2004,21(5):209-214.
[4]白瑞雪,馮瑪聯(lián),孫鳳錄.中國農業(yè)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引文統(tǒng)計與分析[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01,(3):73-75.
[5]耿小兵,白濱,黃茂琳.我校理科博士學位論文引文規(guī)律初探[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3,24(6):36-39.
[6]陳福蓉.廣西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引文分析[J].圖書館界,2007,(2):64-67.
[7]喬文明.我國科技期刊文獻引文的聚散性分析[J].情報科學,2001,19(11):11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