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銀行”概念從美國擴(kuò)展到全球,目前全世界有超過1000個類似組織。參與者運(yùn)用自己的勞務(wù)、知識,提供他人幫助,并換取自己想要的服務(wù)。
“時間貨幣”是參與者的財(cái)產(chǎn),用以換取服務(wù),多數(shù)是紙做的,也有人拿石頭、貝殼、竹片代替。實(shí)際運(yùn)作時,拿著虛擬貨幣,交易彼此的服務(wù),很像大家熟知的“大富翁”游戲,而且人人時間等值,大老板與清潔工的時間價值相等。
時間銀行在臺灣零星推動多年,可惜常停留在志工付出、儲存時數(shù),但付出者都不要求服務(wù),只想幫助人,成為單向模式。
相關(guān)人士指出,要讓交易熱絡(luò),得培養(yǎng)“你幫我、我?guī)湍恪钡幕ブL(fēng)氣,例如,年輕人替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送便當(dāng),老人家則幫年輕人MominoCall,通過時間貨幣流通,重新定位人際關(guān)系,賦予生命新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