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8 年10 月16 日下午2:00 ~ 4:00
地點:父母必讀育兒網(wǎng)教育心理咨詢室
專家:段冬梅 《父母必讀》雜志執(zhí)行主編,《養(yǎng)育兒子》一書的責任編輯
“小男孩是由什么構成的?剪刀、蝸牛和寵物小狗的尾巴。”——摘自《養(yǎng)育兒子》
面對一個精力旺盛、淘氣調(diào)皮、愛搗蛋的小男孩,你該怎樣對付他?當兒子與你想象中的男孩形象相去甚遠,動輒哭哭啼啼,膽子比小姑娘還小,你又該如何應對?一起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熱點提問1:太頑皮了怎么教育?
Q我兒子才8 個月,就已經(jīng)特別頑皮了,一天到晚除了睡覺就沒一刻消停的,把他奶奶累得瘦了兩大圈!我想請教一下,怎樣才能教育好頑皮淘氣的小家伙,讓他變得乖一點?
精力旺盛的寶寶因為需要更多的關注,的確會讓照顧者更容易疲于應付,產(chǎn)生更多的困擾。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好動,表明寶寶具有強烈的學習動力,這樣的寶寶在大動作方面往往表現(xiàn)得很突出,如翻身、爬行等,常常早于同齡寶寶。如果能多從這些角度去看問題,媽媽在心理上可能會變得容易接受一些。
而在日常養(yǎng)育中,對于這樣的寶寶,一方面是盡量讓寶寶的生活變得有規(guī)律,過多的刺激,如周圍的環(huán)境過于嘈雜等,都會使寶寶過于興奮。另一方面,便是能量的釋放與疏導,如多讓寶寶到戶外活動,和寶寶多做一些需要全身肢體配合的大動作游戲等。
《父母必讀》溫馨提示:
為寶寶布置一個安全的居家環(huán)境,最重要,也是最簡單的一步就是,先蹲下來,用寶寶的視角去檢查一下房間里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父母必讀育兒網(wǎng)www.fumubidu.com.cn 專門設有一個關于居家安全的欄目,看看是否對你有幫助。
熱點提問2:“包莖”需要手術嗎?
Q我家寶寶22 個月了。6 個月的時候在社區(qū)衛(wèi)生院體檢,發(fā)現(xiàn)生殖器“包莖”,醫(yī)生說要做手術。請問這真的要做手術嗎?太痛苦了!
包莖是指陰莖包皮不能上翻露出龜頭。事實上,絕大多數(shù)的男寶寶包皮都不能輕易上翻,也就是說,很多男寶寶都有包莖,但這是生理性的。隨著寶寶陰莖的發(fā)育,大多數(shù)都可以順利上翻。當然,嚴重的包莖會限制陰莖的生長,一般應進行包皮環(huán)切手術。
《父母必讀》相關鏈接:
有關這個問題,崔大夫曾在《男女孩外陰護理大不同》一文中有詳細的解答。你可登錄父母必讀育兒網(wǎng)www.fumubidu.com.cn 查看。
熱點提問3:男孩愛哭怎么辦?
Q我兒子特別愛哭,動不動就抹眼淚。比如別人說他了,或者他自己什么事情做不好了,都要哭。一個男孩子這樣,真讓人受不了!
哭,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重要的情緒表達方式。不同年齡的孩子,哭的意義是不同的。我們不妨一起來重溫一下心理專家李子勛曾經(jīng)在《父母必讀》上對哭的年齡內(nèi)涵所做的一個總結:1 歲的孩子哭主要是對饑、渴、冷的訴求;2 歲的哭主要是親密需要;3 歲的哭主要是欲望沒有得到滿足;4 歲的哭是害怕走失,或不被父母喜歡;5 歲的哭大多是為了控制關系,哭給親密的人看;6 歲的哭是委屈或憤怒不能自如地表達;7 歲的哭才比較符合成人對哭的文化定義——悲傷。
男孩子愛哭,其實本身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也許僅僅是他對哭這種表達方式的偏好。但是,文化給予了我們一種禁忌,即男兒有淚不輕彈。但實際上,過度壓抑對于身體是有損害的。所以,作為家長,我們盡量不要把哭與是否成為男子漢做過多的聯(lián)結。當然,如果孩子過分利用哭的手段,我們不妨采取一些措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裝作沒看見,也不關注。幽默一點的方式是,討論一下哭的美丑問題。這樣才會讓孩子覺得哭其實沒什么意思。
熱點提問4:老玩小雞雞怎么辦?
Q有一段時間,我兒子總是愛玩自己的小雞雞,只要小手稍一得空,就摸個沒完。有時甚至使勁地揪。該怎么幫他改掉這個毛病呢?
當小男孩不斷地撥弄、搓揉自己的小雞雞時,父母常常感到焦慮。其實,這種行為對于孩子來說是十分正常的。大約到五六歲以后,男孩對小雞雞的關注便會逐漸減少。
當然,如果這種情況過于頻繁,我們也可以采取一些辦法。孩子對于生殖器官的過度關注,常常是因為沒有事情可做,覺得煩悶無聊。所以,我們不妨多培養(yǎng)孩子對其他活動,尤其是比較容易消磨時光活動的興趣,比如拼圖、讀書等。另外,父母要告訴孩子,我們知道這種舒服的感覺,但是這只是一件私下做的事情,只能在自己的房間里,而不能當著小伙伴或其他客人的面。同時告訴他,這個部位是很脆弱的,需要保護,太使勁會把它弄傷。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給孩子穿過于緊繃的內(nèi)褲,內(nèi)褲最好是棉質(zhì)的、寬松的,同時要注意保持清潔,以避免引起過敏及瘙癢。
熱點提問5:可以柔聲細語地對男孩說話嗎?
Q我兒子21 個月了,我對他說話一直都是柔聲細語的,總覺得他還是個小寶寶,說話聲音太響或語氣太硬會影響寶寶的身心發(fā)育。但是老公覺得我這樣跟兒子說話太慣他,會把他養(yǎng)得跟女孩子一樣,缺乏陽剛之氣。我們倆的分歧挺大的,但不知道誰對誰錯,請幫我評判一下吧。
這個問題并沒有對錯之分,只是父親和母親在養(yǎng)育孩子方面的分工不同而已。只要不破壞已經(jīng)制定好的規(guī)則,對于孩子的各種問題給予溫柔的回應是十分必要的。當然,到2 歲左右,確實到了母親可以適當放手,而父親更多介入的階段,這個時候,男孩子對于父親的父性榜樣、陽剛之氣是帶有向往的。家庭教育很多時間不必要強求一致,只要我們將這種不同意見建立在一種互相接納和尊重的基礎上,它的互補功能可以讓寶寶的成長環(huán)境更多元一些。
《父母必讀》相關鏈接:
《養(yǎng)育兒子》里有一個非常形象的說法,把生命的頭12 ~14 個月稱做“將嬰兒像衣服一樣穿在身上”的時期。書里還提到過一項研究,研究對象為379 個5 歲的孩子,36 年以后對他們中的94 人進行了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受到“寵愛”的孩子,即那些長期被父母擁抱、親吻和撫摸的孩子,更具有內(nèi)在的安全感。這種自信使他們的婚姻和友情關系更緊密,心理更健康,事業(yè)也更成功。實際上,許多男孩和女孩一樣充滿感情,渴望親密的身體接觸。所以,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在生命的初期,都應該通過與父母親身體的不斷接觸而感到安慰。
熱點提問6:要是像他父親那樣安靜內(nèi)向怎么辦?
Q我老公個性比較安靜,也不太喜歡交際,性格稍帶點女性化。我不希望兒子以后像他爸爸這樣,可是男孩子長大了還是會以爸爸為榜樣的。不過我又擔心,媽媽外向豪爽的性格會影響他以后對女性的認識。請問我該怎樣做?
外向與內(nèi)向并沒有孰好孰壞之分。心理學家提出,對內(nèi)向的排斥來源于文化的誤解,人們經(jīng)常誤認為內(nèi)向的人容易膽怯、失去社會競爭力,其實,心理學更認同內(nèi)向的個性。內(nèi)向的人篤定,不易受環(huán)境的影響,有自己的主張,他們不愿意花太多的時間去社交,也不覺得社交多有趣。其實,大多數(shù)成功人士都是這樣的人,不愛說出沒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話,不依賴別人,不受傳統(tǒng)意識的影響,有獨特的思維方式等等。
如果強求內(nèi)向的孩子變得所謂的外向、自信,孩子反而會失去內(nèi)心中真正的快樂。如果我們對這種個性的人多一份寬容,家庭里就會多一些笑聲。
在線之后……
那時,我的兒子還小,作為一個母親,我正在為如何更好地養(yǎng)育這個與自己性別不同的小家伙而苦惱的時候,于是,當《養(yǎng)育兒子》、《養(yǎng)育女兒》和《養(yǎng)育青春少年》這幾本書的英文原版擺在我的面前時,我毫不猶豫地搶過《養(yǎng)育兒子》,做了它的責任編輯。
時至今日,我還在感慨自己的幸運,正是它,讓我在養(yǎng)育兒子的過程中少走了許多彎路,也少了幾許焦慮。今天,回答大家的問題時,許多答案都來自它的啟示。如果您也有一男孩,如果您也正像我當年一樣苦惱,不妨把《養(yǎng)育兒子》放在床頭,和這對睿智的艾里姆夫婦一起走過這段歷程。當然,如果能和孩兒他爸一起分享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