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平
摘要:為了在新的形勢下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分析了信息化工作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從管理制度、資源整合、擴展應用、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關鍵詞:科研管理信息化隊伍建設信息整合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
高校是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創(chuàng)新基地,高校科研工作正在我國科技、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開展的好壞將直接影響科研水平的提高。管理理念、管理體制、信息化、隊伍建設等方面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推進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加強信息交流,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規(guī)范化、科學化和現代化是新時期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關鍵。
高校科研管理部門,重點工作在于引導科研發(fā)展方向,推動學科建設與改革;推動科研機構發(fā)展;組織、培育、協調與管理科研項目;選拔、培養(yǎng)和引進科研人才;組織申報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勵;推進科學研究工作的國內外交流與合作;管理科研領域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工作其它相關業(yè)務。借助現代化管理技術和手段,快速準確、全面高效地管理科研數據,使科研部門有足夠的精力投入到科研規(guī)劃等其他的工作中,而且還能夠為科研決策提供可靠的量化依據。
1,科研管理信息化進程及存在的問題
高??蒲泄芾硇畔⒒ㄔO的重要組成部分科研管理系統,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和高??蒲泄芾淼男枨螅诮? 0年的時間中不斷發(fā)展、完善。在信息技術方面,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單機的DBASE數據庫發(fā)展到現在的基于WEB的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在系統功能方面,從簡單的文檔管理、項目管理,發(fā)展為包含科研管理、信息發(fā)布和辦公自動化等模塊的管理平臺,構成基于知識發(fā)現的具有門戶性質的科研管理系統。目前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工作實現了科學研究、管理流程、管理方式和信息交流的流程化、電子化和網絡化,提高了科學研究、科研管理和科研交流的效率和水平。但是目前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還跟不上科研管理發(fā)展的需求,信息化建設工作存在以下若干問題。
1.1缺乏信息化規(guī)劃,信息化成效低
目前大多數高校都認識到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但是對信息化的工作缺乏中長期的規(guī)劃,沒有一個統一的協調、實施部門,往往一個系統運行了一段時間又推出另一套系統,使得管理人員與科研人員疲于應付各種信息系統的學習、使用,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費。信息化過程中的“朝令夕改”使得科研工作人員不僅沒有感受到信息化工作帶來的好處,還加重了他們的工作負擔??蒲腥藛T對信息化工作缺乏認可度,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信息化工作的推進。
1.2信息條狀管理,缺乏有效的共享機制
高校要正確地進行科學規(guī)劃,引導學科發(fā)展,首先要對高校自身的資源有充分的、正確的認識,才能做到真正的明目擴胸。然而,目前高校內部各部門的信息化系統往往從各部門自身管理需求出發(fā),“自建自用”式的應用系統自成體系,如:科研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研究生管理系統、教學管理系統、儀器設備管理系統等,各系統之間關聯度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共享機制,“信息孤島”現象普遍存在??蒲泄芾聿块T不能及時、準確的獲得教師相關的人事變動、教學、研究隊伍以及儀器設備支撐等情況,對教師的研究項目不能進行過程監(jiān)控;人事部門需要教師相關的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科研經費等信息,則需要科研管理部門提供人事部門;學校訂立學科發(fā)展規(guī)劃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向各個部門獲取信息資料進行匯總等等;“信息孤島”現象不但效率低,而且浪費高校各部門建立的信息資源。
1.3信息缺少面向需求的深加工
大多數信息系統的應用仍停留在檔案管理、簡單查詢和靜態(tài)統計等方面,信息資源的綜合開發(fā)利用、增值服務的意識不強、手段不足,對于信息資源的深層次挖掘力度不充分。雖然已經有些高校將數據挖掘技術應用于科研管理系統中,只是單獨對科研管理的某方面進行數據挖掘,沒有與科研管理有關的其它數據庫中的數據相聯系,形成系統的決策系統以及知識學習平臺。
1.4信息受眾面窄,資源利用率低
目前的科研管理系統主要是用于管理部門的數據管理,基本采用權限管理方式進行數據管理,由于數據權限歸屬設置過于粗獷,使得科研管理人員以及科研人員難以獲取校內其他人員的科研相關信息??蒲泄芾砣藛T和科研人員無法從現有的科研信息系統中快速地獲取需要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科研隊伍等相關信息,使得在組織構筑大平臺,凝聚大團隊、承擔大項目、培育大成果時缺少信息依托,從而失去競爭力和競爭時機。另外,管理部門開發(fā)信息系統基本上從管理層面需求來考慮,而很少考慮服務層面的需求,信息化建設的基層單元的需求沒有在信息系統中體現,從而在推廣信息系統的過程中,基層人員的主動性不夠,往往造成信息系統速設后使用率低。
1.5科研管理信息化隊伍建設滯后
科研管理信息化隊伍人才的特點就是既要精通科研活動規(guī)律,有一定的專業(yè)背景,還要有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現有的科研管理隊伍的組成基本上是文科背景或者是具有相關學科背景的人員,憑著在所從事的科研管理實踐中自學或有一些“經驗”辦事,缺乏管理信息化的系統知識。同時各高校對管理人員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使用、輕培養(yǎng)的問題,科研管理人員依照傳統的管理模式,被動地從事管理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低,難以適應規(guī)范化、科學化和信息化的科研管理工作。
2,加快科研管理信息化進程的對策
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堅持“統一領導、統一規(guī)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開發(fā)建設組織原則,建立健全科學規(guī)范的管理制度,以提高科研管理的效能和效益為目的,統籌規(guī)劃,充分運用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管理手段推進信息化工作。
2.1加強對信息化建設的領導,建立專門的信息化隊伍
在學校層面成立以校院和各職能部門主管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協調信息系統的建設,同時各職能部門與學院選派有信息技術背景的管理人員組成工作小組,依托高校自身的信息專家或者委托社會力量組成專家咨詢小組,這樣就能在專家組的指導下逐步建成以基層單位為基本單元的信息采集、應用平臺,以信息網絡為依托、涵蓋高校管理綜合資源的信息系統,實現管理信息資源系統化、集成化,并由此帶動和促進高??蒲泄ぷ?。
2.2整合資源,建立統一的信息庫
加強信息系統的集中統一管理,是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只有信息系統的集中統一管理,才能避免重復建設、系統分割、資源浪費等現象的發(fā)生。合理有效地對各種資源進行組織,屏蔽不同資源之間的異構性,為用戶提供快捷、方便的資源檢索服務,
從而提高各種資源的利用率。做好數據整合,首先要對整個信息系統中的數據進行全局的分析,整理出全局數據視圖,理清楚各信息系統之間的數據關系,然后建立數據交換平臺實現個系統之間數據的有序交換與共享。在保留原有系統的基礎上可以考慮建立一個虛擬平臺,以統一的數據標準、接口標準實現對異構的多數據源的統一訪問。用戶通過平臺的中間件技術,把查詢請求轉換成相應信息系統的查詢語言和檢索方法,分別發(fā)出檢索請求,然后將各個系統返回的命中結果經過清洗,去重、歸并等處理后返回給用戶。同時,高校應該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努力挖掘潛在的信息,構建一個科研管理的決策平臺,在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制訂,科研立項評估、科研項目管理、專家遴選以及科技成果的評估等方面提供有用的、科學的綜合決策信息。
2.3開放數據接口,擴展信息應用
信息化建設不僅需要“一把手”重視,還必須充分調動全校各部門、各學院和師生員工的積極性,特別是專家、教授以及各級信息化建設的管理人員要積極投身和參與到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隊伍中來。這就需要在學校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接口標準與平臺標準上開放數據接口和編程接口,使得管理部門以及科研人員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利用學校的信息資源創(chuàng)建自己的應用系統,也可以把自己創(chuàng)作的應用系統整合到學校的信息系統中,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學校一方面要從信息安全和接口上進行把關,另一方面在制度、政策上保護創(chuàng)作人員的知識產權,調動創(chuàng)作人員的積極性,使得信息化工程由“要我參與”變成“我要參與”。
2.4加強信息化培訓工作
科研管理部門要處理大量信息和繁雜的日常事務,只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才能對科技活動進行合理組織、調控,保證科研管理工作的及時性和高效性。
科研管理人員是科研活動中制定、執(zhí)行有關科研計劃,了解和研究有關學科狀況和問題,組織科研活動的專職人員。其素質和科研管理水平對高??蒲邪l(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實施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培養(yǎng)一支相對穩(wěn)定、素質高、具有管理創(chuàng)新意識和管理創(chuàng)新能力的科研管理隊伍,是科研管理創(chuàng)新體制建設和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根本保證。通過系統的培訓,提高科研管理人員信息處理能力,使他們不僅能熟練運用科研管理系統,而且能處理與管理業(yè)務相關的信息并將管理問題轉化成信息處理流程。使得科研管理人員能對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有更高的認同感和積極性,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針對廣大科研人員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各種形式的信息化培訓工作,使得科研人員能夠了解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便利性,并能夠真正從中受益。只有廣大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用好信息系統,配合信息化的工作,才能通過信息化的工作來提升科研管理的水平,顯示信息化工作的效用。
3、結束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高??蒲泄芾砉ぷ髦匾o助手段的信息化工作必須要在統一領導、統一規(guī)劃的前提下,以人為本,科學地決策,合理地評價,有效地協調科研活動中的各種關系,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大限度地激發(fā)科研工作者的熱情,最大化地利用信息資源,以較少的科研投入取得較多的科研成果和經濟效益,推動整個科研工作向前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