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瓊 乙常青
句子中并列詞語或并列短語之間的停頓,要用頓號來表示。頓號運用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詞語之間有并列關系,二是在句中有短暫的語音停頓。但在具體使用中常會出錯。
一、表示約數(shù)的相鄰整數(shù)之間不用頓號。如:
(1)這人不過三十二、三歲。 “三十二、三歲”表示約數(shù),頓號應刪去。
(2)他只有七、八元錢。 “七、八元錢”表示約數(shù),頓號也應刪去。
應注意的是,相鄰的整數(shù)如果不是約數(shù),又是并列關系,整數(shù)之間又有短暫停頓的,就要用頓號。如:“我們要尊重領導同志和退居二、三線的老同志。”
二、雖是并列詞語,但它們之間沒有短暫的語音停頓時,不用頓號。如:
(1)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油、鹽、醬、醋、茶。
“油、鹽、醬、醋、茶”中的頓號應去掉。
(2)無論春、夏、秋、冬,他都穿這身衣服。
“春、夏、秋、冬”中的頓號應刪掉。
三、在并列詞語之間連詞“和”、“及”、“或”、“與”等前面不用頓號。如:
(1)觀眾長時間的等待,只為一睹趙本山的風采、或讓他簽個名。
(2)我喜歡梅花、菊花、和山茶花。
例(1)中的頓號及例(2)中“和”前面的頓號應去掉,或改為逗號。
四、表示從屬(種屬)關系的詞語之間,不用頓號。如:
(1)學生、特別是中學生喜歡橫向思維。
(2)我校需要許多建筑材料、磚、石頭、水、泥、砂子。
表示從屬關系的詞語不是并列關系,它們之間不能用頓號。例(1)可把頓號改為逗號。例(2)可把“材料”后的頓號改為冒號。
五、并列詞語做謂語時,它們之間不用頓號。如:
(1)她衣服新潮、頭發(fā)齊耳根長、走起路來風風火火、講起話來大聲大氣。
4個并列短語作全句謂語,它們中間的頓號,應改為逗號。
六、并列成分在句中做補語時,它們之間不用頓號。如:
(1)我們應該比古人懂得得更充分、更深刻、更透徹!
“更充分”“更深刻”“更透徹”三個并列短語作補語,它們之間不能用頓號,應改為逗號。
(2)這個故事講得真實、動人。
“真實”和“動人”都充當句子的補語,中間的頓號應改為逗號。
七、并列的介賓短語與方位短語做狀語,它們之間不用頓號。如:
他們在朦朧的夜色中、在大槐樹下、在紡車旁邊,用詩一般的語言傾吐著自己的理想。
“在朦朧的夜色中”、“在大槐樹下”、“在紡車旁邊”是介賓短語兼方位短語,其間不能用頓號,而應用逗號。
八、并列詞語間帶啊、啦等語氣詞時,其間不用頓號。如:
(1)他帶來不少東西,什么木耳啊、蘑菇啊、白果啊、茶葉啊?!?/p>
(2)他退休后生活很豐富,遛遛鳥啊、打打麻將啊、聽聽戲啊。
例句中的幾個并列詞語間的頓號應改作逗號。
九、并列詞語內部又包含并列詞語時,較大層次間不能用頓號。如:
“上海的越劇、滬劇、淮劇、安徽的黃梅戲,在這次匯演中,都帶來了新劇目。
“越劇、滬劇、淮劇”是一個層次,它們和“安徽的黃梅戲”之間是并列關系,是另一個層次,二者間都用頓號就顯示不出層次間的區(qū)別,所以,應把“淮劇”后的頓號改作逗號。
十、并列成分如果完全是由帶引號或帶書名號的短語或文章、書籍組成,那么并列的成分之間不用頓號。如:《蜀道難》、《登岳陽樓》、《長恨歌》、《無題》是唐詩中的名篇。
句中的頓號要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