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瑞華
近年來,東平縣結(jié)合山地退耕還林工程,新發(fā)展核桃園200hm2。由于退耕還林地多為低山丘陵地,灌溉條件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產(chǎn)量低、效益差。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于2002~2007年在大羊鄉(xiāng)南留屯村進行了低山丘陵地核桃早期豐產(chǎn)示范栽培。栽植后2~3年開始結(jié)果,4~5年經(jīng)濟效益可觀。
1 選擇優(yōu)良品種
主要選早實優(yōu)質(zhì)、豐產(chǎn)的香玲、元豐、魯光、豐輝等品種。也可以先栽植實生苗后再改接良種。苗木選用2年生,苗高1m以上,木質(zhì)化程度好、無病蟲害的優(yōu)質(zhì)壯苗,隨起隨栽。
2 栽植技術(shù)
2.1栽植時間
春秋兩季均可栽植,尤以秋季落葉期栽植效果最好。
2.2栽植密度
以株行距3m×4m,667m2栽55株為宜。
2.3栽植方法
定植深度一般掌握比苗木原根痕深2~3cm為宜。栽植于穴中心,分層填土踏實,然后澆水,待水滲下后培高30cm以上土堆。
3 幼樹豐產(chǎn)技術(shù)措施
3.1土、肥、水管理
3.1.1土壤管理。栽后沿樹行修1m寬的營養(yǎng)帶,每年夏季松土除草2~3次,行間春、秋兩季各深翻1次。隨著樹冠的增大,要逐年擴修樹盤,盤面略大于樹冠垂直投影面積。
3.1.2 間作。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核桃幼樹期可以在行內(nèi)間作豆類、花生、綠肥、中藥材等低稈作物,單距樹干周圍1m之內(nèi)應避免種植高稈作物或其它樹木。
3.1.3施肥。秋施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可配施磷肥。幼樹株施有機肥20~30kg、磷肥0.5kg。隨著樹齡增大和進入盛果期后,施肥量逐年增加。發(fā)芽前后及生長期要追施氮肥,每次株施尿素0.5~1kg。施肥方法為環(huán)狀或放射溝狀,盡量不用穴狀施肥,以免傷及樹根。
3.1.4澆水。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在發(fā)芽前及生長期各澆水1次。灌溉條件差的地方應大力推廣抗旱技術(shù),如樹盤覆草、穴貯肥水、抗旱保水劑等。
3.2春季簡易改接技術(shù)
3.2.1接穗的采集與貯存。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采集接穗,選擇樹冠外圍的健壯發(fā)育枝、芽眼飽滿、無病蟲害,粗度在1cm以上,剪去梢部組織不充實部分,分品種和級別埋于背陰濕沙中存放。
3.2.2嫁接時間。春季核桃改接最適時期為氣溫穩(wěn)定在15~20℃,一般在4月中旬。此時砧木芽剛剛萌動,接穗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砧木已離皮,便于操作。
3.2.3操作要點。選幼樹樹干或分枝(粗度在2cm以上)的光滑部位截鋸,用利刀削平鋸面。選略細于砧木的接穗,截成10~15cm長,保留1~2個飽滿芽,下部削成5~8cm長的馬耳形削面插入砧木皮層內(nèi)。用塑料繩扎緊,套上略大于砧木粗度、長25~30cm的密封塑料薄膜袋,外用報紙封嚴。并在樹干基部兩側(cè)鋸口放水,控制傷流,鋸口上下錯開5cm以上,深度為干徑的1/5~1/4。
3.2.4接后管理。關(guān)鍵是放風,要分次進行。當接穗萌芽展葉,塑料袋已影響新梢生長時,第1次放風,即在塑料袋的新梢上方撕個小口,以后每3~5天檢查1次,逐步開大放風口,使其新梢于放風口伸出。放風時間宜在上午10時前和下午3時進行,忌中午高溫時段放風。放風的同時應注意抹除砧木萌芽,以減少養(yǎng)分消耗。當新梢長到30cm左右時,應及時綁縛支柱以防風折。完全放風后,將里層塑料繩解下,并將塑料袋及報紙在接口部位重新扎好,以利保溫和愈合。7~9月份完全去綁(只留綁的支柱),冬前進行樹干接口涂白防凍。
3.3夏季芽接技術(shù)
3.3.1芽接時期。山東省適宜芽接時期為5月底到7月上旬。
3.3.2嫁接方法。砧木為當年生新梢,接芽為當年生壯芽。先用芽接器從接穗上取下2cm寬、4cm長左右的長方形芽片,芽片背后的“護芽肉”要保持完好,然后在砧木光滑一側(cè)切一個與芽片大小相同的切口并取下砧皮,立即將芽片鑲?cè)胝枘厩锌谔帲闺p方切口上下密接,最后用塑料薄膜綁緊扎嚴。注意,綁住葉柄,這有利于生長點貼緊砧木。操作速度要快,以防單寧氧化。
3.3.3接后管理。芽接20天后接芽才開始萌芽,在沒有確定接芽完全死亡前,應及時去除砧木萌芽。新梢長到5~10cm長時,剪除接芽以上的2片復葉,葉柄保留1~2cm長。新梢長15~20cm時,可除去綁條。在新梢長度小于20cm時,不能澆水,否則降低嫁接成活率。待接芽新梢長20cm以上時,再澆水和施肥。
3.4幼樹整形修剪
大多數(shù)核桃品種腋花芽結(jié)果性強,改接后發(fā)育壯旺的長枝,一般翌年均能抽生大量的短枝結(jié)果,造成樹勢下降,不利樹體生長發(fā)育。因此,改接后前5年為培養(yǎng)較大的健壯樹體,以利將來豐產(chǎn),對發(fā)育枝采取適當短截,并且始終保持中心領(lǐng)導枝、主枝的長勢,以防樹體衰弱。在樹形選擇上,以主干疏層形為最好,以利樹勢強旺,提高枝條產(chǎn)量和枝條品質(zhì)。一般6~7個主枝,分2~3層,一、二層主枝間距60cm,第1層3個主枝不同方位,枝基角不小于60°,層內(nèi)兩主枝間的距離不小于20cm。
3.5病蟲害防治
3月下旬萌芽前噴3~5°Be石硫合劑,主要防治蚧殼蟲。對金龜子等食葉害蟲及黑斑病、炭疽病等病害,可分別在4月中下旬、6月中旬及7月下旬噴辛硫磷1500倍液+退菌特800倍液,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50%殺螟松1000倍液等。人工捕殺云斑天牛,也可于冬季或產(chǎn)卵前用石灰5kg、硫磺0.5kg、食鹽0.25kg、水20L充分拌勻后,涂刷樹干基部,以防成蟲產(chǎn)卵,也可殺死幼蟲。此外,發(fā)現(xiàn)蟲孔后,可先清除糞便,再用棉球蘸敵敵畏5~10倍液塞入蟲孔,并用稀泥封死蟲孔。
核桃必須達到完熟期才能采收,采收過早,則種仁不飽滿,產(chǎn)量和出仁率低,降低商品價值。我區(qū)多在9月上旬開始采收,多用大竿順枝打落,注意避免打斷小枝和破壞花芽。采收后多用乙烯利催熟法脫青皮,即將青皮核桃在300~500mg/kg的乙烯利溶液中浸半分鐘,撈出后堆放2~3天,果皮可自行開裂,用流水沖洗后曬干。
(收稿:200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