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琛
當一些運動員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出現(xiàn)在我們耳邊時,我們不禁會問,他們的身體和我們這些普通人到底有什么不同?
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一片驚嘆聲中結(jié)束了。奧運會期間,人們幾乎每天都能聽到有世界紀錄被刷新的消息。當一些運動員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出現(xiàn)在我們耳邊時,我們不禁會問,他們的身體和我們這些普通人到底有什么不同?
陸上怪物卻是水中飛魚
如果你在大街上遇到菲爾普斯,最大的可能是覺得這小子的體型實在不咋地:一米九十多的大個子,雙腿卻短得出奇,走起路來晃晃悠悠,有如幽靈一般,還時不時會失足摔上一跤。但這位老兄一下游泳池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一屆奧運會狂攬8枚金牌,打破7項世界紀錄。是什么造成了菲爾普斯如此巨大的反差?
運動生理學家認為,菲爾普斯驚人的游泳成績與他奇特的身材是分不開的??梢哉f,菲爾普斯從頭到腳長得都非常適合游泳,這樣的身材簡直就是為游泳而定做的。首先,人們一眼就能看出他不成比例的身材。菲爾普斯身高1.93米,卻擁有身高2.08米的人才匹配的上身,而他可憐的雙腿卻只和身高1.75的人相符。這樣的身材使他更容易在水中找到平衡,并將水的阻力減到最小。另外,菲爾普斯的臂展達到2.01米,而一般人的臂展應(yīng)該是和身高差不多的。這使他游泳時每次劃水都可以多獲得一些推力,當然,還有一個好處是胳膊長利于游到終點時的觸壁。相信很多人都對他在100米蝶泳比賽最后關(guān)頭搶先觸壁險勝對手的鏡頭記憶猶新。此外,菲爾普斯寬廣的肩膀、窄小的臀部、平直的后背在游泳運動員看來都是難得的好身材。
從“小”的地方看,菲爾普斯的手掌很大,猶如船槳一般寬闊,這對他游泳時的劃水很有幫助。菲爾普斯的雙腳換算成國內(nèi)的尺寸應(yīng)該穿47碼的大鞋。當然,考慮到他1.93米的身高,再和“大腳索普”的50碼大腳相比,菲爾普斯卻另有優(yōu)勢,他全身的柔韌性極好,手肘、膝蓋和腳踝等關(guān)節(jié)處柔韌度極高,讓他在水中能夠充分借力。而對于他的雙腳來說,超凡的柔韌性能讓他的腳面彎曲度超過正常人15度,這也是他在游泳時的一大優(yōu)勢。
除了這些,菲爾普斯最為關(guān)鍵的優(yōu)勢是他的內(nèi)在優(yōu)勢。菲爾普斯的肌肉是典型的條形肌肉,而不是那種讓人看上去體形健碩的塊狀肌肉,這種條形肌肉很合適游泳運動員。菲爾普斯的心臟同樣奇特,每分鐘可泵出超過30升的血液(常人是15升)。經(jīng)歷一場激烈的比賽后,普通運動員要花20到30分鐘才能平復下來,而菲爾普斯的恢復時間不到10分鐘。這一條對他豪取8塊金牌至關(guān)重要,北京奧運會游泳比賽從開始到結(jié)束菲爾普斯天天有比賽,還曾經(jīng)在一個上午連續(xù)參加兩項決賽,還前一個項目剛頒布完獎緊接著就是下一個項目。如果沒有這樣超強的恢復能力,縱使菲爾普斯再怎么天賦異常,也絕無可能在如此密集的賽程中還能每項都發(fā)揮出實力。
被黑人統(tǒng)治的田徑場
菲爾普斯長得像外星人,屬于特例,那我們再看看其他那些拿了金牌的“正常人”都有什么特點。
經(jīng)??大w育比賽的人會發(fā)現(xiàn),某些體育項目的高水平運動員幾乎都出自某幾個國家,甚至于這些運動員的膚色和長相都出奇地一致。例如,北京奧運會的游泳比賽就基本上被白人選手壟斷,鮮有黑人的身影出現(xiàn)。而田徑比賽中幾乎所有賽跑項目則都是黑人選手的天下。牙買加、摩洛哥、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等國的國旗一次又一次被升起在鳥巢里。這其中又有什么原因呢?
這種現(xiàn)象與不同人種和種族間的體質(zhì)差異有密切關(guān)系。例如,黑人肌肉的密度為每立方厘米1.13克,而白人的肌肉密度只有每立方厘米1.05克,顯然,黑人在游泳比賽中比較吃虧。在舉重比賽中,黑人屬于四肢修長型人種,手持重物舉到頭頂,修長的四肢增大了阻力,這大大不如蒙古人種以及東歐各國蒙古—歐羅巴的混血人種——他們五短身材,圓筒體形,易于舉重時發(fā)力。
同是黑人,西非裔黑人通常上、下肢的皮下脂肪較少,肩膀較寬,股四頭肌比較結(jié)實,肌肉組織發(fā)達,關(guān)節(jié)的伸展范圍大,膝蓋骨肌腱的反射速度快。由于他們體內(nèi)睪丸酮含量較高,有利于促進合成代謝、增加肌肉、減少脂肪,所以他們的力量大、動作快,能夠產(chǎn)生更強的爆發(fā)力。這些特點使西非裔黑人運動員在橄欖球、籃球的沖刺跑以及短跑類項目中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而東非裔黑人由于生活在高原上,因此擁有強大的吸氧能力。他們身體更輕,能夠分泌更多與能量代謝相關(guān)的酶,因此不易疲勞。這使得他們在耐力項目中獨領(lǐng)風騷。肯尼亞黑人運動員在中長跑項目中長期居霸主地位,就是個例子。
另外,生活在加勒比海的牙買加混血黑人則更為神奇。幾年前,有人研究發(fā)現(xiàn),超過半數(shù)牙買加人體內(nèi)擁有某種獨特的基因變異體,這種變異體可以使人的肌肉更能產(chǎn)生很強的瞬間爆發(fā)力。而且,牙買加運動員血液中的荷爾蒙和血紅細胞含量都高于其他國家運動員。這就使得牙買加運動員在黑人選手中也最適合參加對爆發(fā)力要求高的短跑項目。
顛覆常規(guī)的博爾特
但不是所有奧運賽場上的明星都一定要“長得就像冠軍”。北京奧運會上另一位耀眼的明星是牙買加運動員博爾特,他在鳥巢田徑場上連續(xù)打破男子100米和200米世界紀錄,并和隊友一同打破男子4×100米接力世界紀錄的“豐功偉績”無人不曉。本來博爾特是專業(yè)的200米運動員,“兼職”跑100米不過一年的時間,成績提升的速度卻像火箭一樣。但是,與菲爾普斯相比,博爾特的身體條件卻同以往田徑運動員的選材標準大相徑庭。
前面說過,作為牙買加人,博爾特的先天條件很適合短跑,但這并不代表他就一定適合跑100米。從以往男子100米運動員選材標準來看,一般要求身高在1.80米到1.90米之間,最好是1.85米左右。這是因為100米作為田徑項目中距離最短的一項,要求運動員不但跑得要快,起跑時還要有極強的爆發(fā)力。身材較矮的人由于步幅較小,因此在跑動過程中比較吃虧,而身高太高的人爆發(fā)力往往較差,雖然跑起來步幅較大,但100米的比賽沒跑幾步就到終點了,這樣算下來還是比較吃虧。
博爾特的身高達到1.96米,這樣的身高對以前的100米運動員來說是不可想象的,博爾特就是因為個子太高才沒有一開始就練100米。究其原因,有些專家給出了“事后諸葛亮”一樣的解釋:博爾特下肢長,而且小腿比大腿還要長,美國名將蓋伊就說:“博爾特跑動時膝蓋幾乎掠過我的面頰。”短跑運動員在跑動時需要高抬膝蓋以獲得最大的腿部力量。博爾特小腿長,膝蓋比一般人高,這樣就使得他在跑動中比一般人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而且他步子大,人家跑百米最少要45步,而他42步就搞定。再加上還算過得去的啟動速度,才造就了博爾特驚人的成績。
另外博爾特的生活習慣很不符合常規(guī),菲爾普斯一日三餐很規(guī)律,早餐吃掉的東西就頂別人三頓飯,而博爾特卻根本不吃早餐!他自己承認每天睡懶覺到11點,起來看會電視,出去轉(zhuǎn)轉(zhuǎn),回來再接著睡兩個小時,起來后再隨便吃點東西。我們通常認為油炸食品是“垃圾食品”,可博爾特卻酷愛垃圾食品中最“垃圾”的炸雞塊,連奧運會期間也是如此,以至于在新聞發(fā)布會上他一提到炸雞塊就會引發(fā)記者們哄堂大笑。很難想象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的博爾特竟然是這樣一個好吃懶做,完全不尊重“運動營養(yǎng)學”規(guī)律的傻大個。
還有多少規(guī)律可以打破?
不只是博爾特,在北京奧運會上,還有一些根據(jù)以往的標準身體條件并不出色的運動員卻有著相當好的成績。對于天生的自行車好手來說,體重77公斤的美國選手弗里德曼太重;對于跳高來說,身高只有1.81米的瑞典選手霍爾姆則太矮;而對于中長跑運動員來說,美國選手艾琳·多諾胡又矮又壯,成不了大器。然而,最終他們都成為奧運會的佼佼者。
從這一點上說,除了菲爾普斯這樣的特例之外,一般運動員身體條件上天生的優(yōu)勢和劣勢都是相對的。一方面,我們要承認確實有一些人生下來就比別人更適合參與某些運動項目,但一些看起來不起眼的角色也可能會由于對運動規(guī)律某些方面的突破而一鳴驚人。事實上,北京奧運會上博爾特等運動員的優(yōu)異表現(xiàn),已經(jīng)使人們意識到當今的體育理論還有很多值得繼續(xù)探討的地方。我們也期待著更多“反常規(guī)”運動員的出現(xiàn)。
(選自《科學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