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莉
《古泉雜詠》是清末葉德輝所著的論泉絕句集,共有200余首,讀來頗長見識。近日讀到一首:“布泉徑寸字針懸,鼓鑄難忘居攝年,傳語深閨消息好,佩來個個是男錢”的詩,很是奇怪,錢幣難道也有男、女之分?
相傳,王莽時的布泉錢體堅挺渾厚,外輪高峻雄偉,好郭重輪,異常壯美,民間稱之為男錢。王莽布泉,史志記載不詳,令眾多泉學家紛紛猜測,有疑其非莽泉也。然而,細觀其特點,與其他莽錢比較不難發(fā)現,這種懸針篆布泉不僅與王莽貨泉的錢文相似,而且內郭重輪也是一致的。
值得一提的是,錢幣史上還有一種叫“布泉”的錢,系北周武帝宇文邕保定元年始鑄。鑄工精致,內外郭齊整,“布泉”二字作玉筋篆橫書穿孔兩側,古樸端莊?!叭弊种胸Q不斷,一線貫底,是與王莽“布泉”除篆法不同外又一顯著區(qū)別。
都叫“布泉”,為什么惟王莽布泉可稱男錢,而北周布泉卻不能享譽男錢之名?關鍵是由于王莽布泉進了詩文之故。如筆者在文首提到的葉德輝詩,還有唐代段成武也曾作詩曰:“詐嫌嚼貝磨衣鈍,私帶男錢壓鬢低?!?
也有錢學家認為,十六國后趙石勒所鑄的“豐貨”錢,因錢文壯實豐滿,又含有富裕吉祥之意,遂稱男錢。
“女錢”始于南朝梁武帝蕭衍天監(jiān)年間(公元502-519年)的“公式女錢”,本質上都是青銅質輕小而薄弱,無外廓而有內郭的“五銖”小錢,均在二銖,三銖之間,亦稱之為“稚錢”。此種錢只有官鑄者方可稱之為“公式女錢”,故與私鑄不易區(qū)分。自面世起,“女錢”與“男錢”(大錢)就是相對稱的。民間傳說婦女佩之可生女。
梁朝之所以出現“女錢”,自有其歷史淵源。梁朝是門閥士族專政的典型朝代,政治黑暗,為瘋狂地盤剝百姓,制造單薄、弱小的錢自是一種捷徑。其實,蕭梁的五銖內郭剪除后,錢質不壯,成色變差,自然顯得更為單薄、弱小,因此有“女錢”之稱。
“男錢”的說法,還另有記載。如《續(xù)廣博物志》也有“梁武帝鑄豐貨錢,……謂之男錢,云婦人佩之生男也”之說。在兩晉十六國時期,公元319年有個叫石勒的人,于襄國(今河北省邢臺)稱王,建立后趙。石勒是個窮苦人出身,他自稱趙王后,希望給廣大的老百姓以富裕,便鑄造并頒行了新貨幣,名曰“豐貨”錢。相傳得“豐貨”者富,故又稱“富錢”;又說豐貨為“男錢”,得者生男兒。
所以古人認為,凡藏有豐貨錢者,必會使人家財豐富。
“豐貨”等有男女之稱的錢不但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典故,其貨幣名稱本身也都有不同凡響的吉利言語,加之存世稀少,目前其價格自然均屬不菲,極為當今的古泉收藏家及其愛好者所重視、鐘愛。
(責編 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