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兆敏
不知火系日本農水省園藝試驗場久留米分場口之津試驗站于1972年以清見與中野3號 柑雜交育成的雜柑品種。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從日本引進試種,目前在四川、浙江、重慶、廣西、福建等省市區(qū)都有栽培,尤其是四川的眉山、蒲江、金堂、丹棱和重慶的江津等市區(qū)縣已形成規(guī)模栽培,普遍表現品質高、豐產性好。但在不斷擴大種植區(qū)域和栽培面積的過程中,也反映出該品種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樹勢較弱,若結果過多,易導致樹勢迅速衰弱,產量銳減,果小質差。二是對干旱缺水敏感,尤其是冬季干旱會使果實失水,品質、抗凍力、抗病力下降,嚴重時還會導致果實萎蔫和落葉。三是花期和幼果期遇異常高溫,如氣溫30℃以上會加劇落花落果,降低坐果率。四是對缺鐵和炭疽病敏感。五是有些種植區(qū)出現果面粗糙、著色不良、日灼嚴重,果皮脆,抗寒性不如清見雜柑和臍橙,冬季溫度低的產區(qū)出現落果。針對這些問題,現提出以下優(yōu)質穩(wěn)產栽培技術:
1. 采用強勢砧木 不知火雜柑樹勢弱,宜采用強勢砧,可用大葉大花枳或紅橘作砧木。高接換種樹結果前樹勢較弱,結果后樹勢較中庸,但結果多會使樹勢明顯減弱,因此應控制結果量(畝產量以2000千克左右為宜)。不知火雜柑對缺鐵敏感,適宜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上種植,或用抗堿性的紅橘作砧木。
2. 選擇適栽地域 不知火是晚熟雜柑,且其抗寒性又較差,因此,最適在冬無嚴寒的中、南亞熱帶氣候區(qū)栽培。如在冬季出現霜凍的地域種植,應采取搭簡易薄膜棚或果實套袋的防凍方法。
3. 確定適宜的結果量 不知火雜柑結果過多后,新梢變細變短,葉片變小,樹勢變弱,進而出現大小年結果,甚至隔年結果。因此,調節(jié)其結果量,在大年采取疏果措施十分必要。通常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二次生理落果停止后即進行首次疏果,疏去畸形果,留下有葉果;出現裂果的年份,還應在8月底至9月初疏去裂果和畸形果,其后留大果、疏小果,最終葉果比以保持85∶1為宜。
為防樹勢衰弱,開始結果的前3年,應以基部結果為主,盡早疏除主枝頂部的果實。
小年應做好保花保果,常采取的措施是噴布保果劑,可用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柑橘研究所研制的增效液BA+GA(噴布型),每瓶(10毫升)加干凈冷水10~15千克,充分攪勻,配成稀釋液。在70%~90%花謝時噴布,主要噴幼果,15天后再噴布1次,以提高其坐果率。高溫來臨前及時灌水降溫。
4. 加強肥水管理 不知火雜柑結果量大,掛果時間長,應選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土地種植。
施肥要求:春肥適,夏肥控,秋肥中,冬肥重。通常3月中旬施春肥,5月下旬施夏肥,9月底前施秋肥,12月中旬施冬肥。施肥量:春肥占全年用肥量的15%,夏肥占10%,初秋肥占15%,冬肥占60%。為提高果實品質,肥料應將有機肥與無機肥結合,多施餅肥,氮、磷、鉀比例以1∶0.9∶1為宜。一般畝產2000千克的果園施肥量為純氮(N)25千克,純磷(P2O5)22.5千克,純鉀(K2O)25千克。對采收后樹勢仍較弱的樹,還應用0.3%尿素和0.4%磷酸二氫鉀葉面噴布2~3次,以利恢復樹勢和增加花量。
加強水分管理,特別是夏季多雨或干旱時,應及時排澇、抗旱,防止裂果。也可就地取材用秸稈或雜草覆蓋樹盤保墑防旱。
5. 注意防治病蟲害 不知火雜柑果面粗糙,對高溫強光敏感而易患日灼病,可用套袋方法或對易患日灼的外圍向陽果實的向陽面貼白紙,反射日光防止日灼。套袋前噴1~2次殺菌、殺蟲劑,使果實免受炭疽病、紅蜘蛛等病蟲害為害。不套袋的夏秋季要做好潛葉蛾、卷葉蛾、銹壁虱和炭疽病等的防治。
6. 防止冬季落果 露地栽培的不知火雜柑,當氣溫低于20℃時,宜噴濃度為20毫克/千克的2,4-D和殺菌劑,每月1次,共噴2~3次,防止冬季落果及落葉。
(作者聯(lián)系地址:重慶市北碚區(qū)歇馬鎮(zhèn)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柑橘研究所 郵編:4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