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這個詞大家都非常熟悉,但實際上,它最早不是指中國人到國外學習,而是指外國人到中國讀書。盛唐時期,有不少日本學生隨著遣唐使來到中國,這在當時叫海學生。有的學生留下來較長時間在中國學習,這類學生日本人叫留學生?!傲魧W生”這個詞,實際上是一個外來語。
回顧近代留學的歷史,從1872年第一批官派的留美幼童算起,到現(xiàn)在有130多年,大致形成了五代留學生:
◆第一代留學生是1872年到1900年之間的,主要包括了留美幼童和最早的海軍留歐的學生。這些留學生中走出了中國最早的一批領(lǐng)袖,產(chǎn)生了民國第一個總理。這批留學生推動了洋務(wù)運動,引進了新的技術(shù),為中國推翻封建主義專制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代就是1900年到1927年之間的,包括大批留日的學生,同時包括庚款生、留法的勤工儉學生和早期的留蘇學生。
◆第三代是1927年到1949年赴歐美的這批留學生。這撥人后來形成了兩股潮流:一些人留在國外,他們中間的優(yōu)秀者,像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等獲得了諾貝爾獎;另一些于新中國成立之后歸來,促進了新中國高科技特別是國防尖端武器及核工業(yè)的發(fā)展,如華羅庚、錢學森、鄧稼先等。
◆中國第四代留學生是1949年到1965年的,這個時期主要是新中國解放后留學蘇聯(lián)和東歐這些國家的人員。這些人員,在新中國建設(sh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代留學生,就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到今天的留學生。這是前所未有的留學浪潮。前面四代留學生總數(shù)是10萬人左右,而第五代留學生。就是改革開放出去的留學生到今天為止,人數(shù)已經(jīng)接近或者超過了100萬人,相當于以前上百年的十倍。
無論是第一代留學生的富國強兵夢,還是第二代的熱血理想、第三代的科技救國的職責、第四代的建設(shè)祖國的使命,乃至第五代的創(chuàng)業(yè)立業(yè)的熱誠,都是和國家的發(fā)展分不開的?,F(xiàn)在的留學,已經(jīng)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一次全方位的留學,不僅是學科的全方位,而且留學的國家也是全方位的,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由此加速了中國和國際社會的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