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瑾
周二下午第一節(jié)是手工課。課后,我剛踏進教室門口,就看見門口的兩只垃圾桶早已呈飽和狀態(tài)。地上撒滿了五顏六色大小不一的紙片,桌子上胡亂擺放著膠水、剪刀、彩紙,課桌歪歪斜斜的,窗戶上掛著孩子們折剪的花花綠綠的彩帶。孩子們卻早已拿著音樂書飛奔在操場上,兩位領隊的小朋友正拽著幾個頑皮的家伙硬拉著他們排隊??吹竭@情景,我真是又氣又惱。最近學校工作比較忙,對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教育關注不夠,導致學生的習慣有所松懈,這樣下去可不得了。于是,我“命令”孩子進教室,想好好地教育教育他們。
一、 案例過程
站在講臺前,我正想沖他們大發(fā)雷霆,可轉念一想,這樣怒氣沖沖,既傷了我和孩子們之間的感情,又傷了自己的身體,何不心平氣和地引導他們。于是,我就在教室里巡視了一圈,又慢悠悠地踱上講臺,借這幾米的路程,讓自己激動的情緒逐步穩(wěn)定下來。此時的孩子們各個正襟危坐,眼睜睜地注視著我,似乎在等待一場暴風雨的來臨。我一言不發(fā),就讓他們這樣靜靜地坐著,讓他們靜下心來好好地反省。大約幾分鐘以后,音樂老師見孩子們還沒去上課,就來到了教室,我跟她說了幾句后,她就走開了。過了一會兒,我讓他們在兩分鐘之內把教室的衛(wèi)生搞干凈。他們隨即手忙腳亂地干開了,各個蹲在地上撿起自己課桌旁邊的紙屑,整理了課桌上的學習用品,兩個同學迅速倒掉了垃圾,教室里一下子恢復了往日的整潔。教室是整潔了,可孩子的心靈是否也“整潔”了呢?我想讓這次事件成為教育的契機,讓它拉開習慣教育的又一次序幕。同時,我也想讓這次教育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痕跡。于是,我讓孩子們拿出日記本,寫下剛才發(fā)生的事,讓他們在日記中進行自我教育,開展自我反思。半小時以后,孩子們已陸續(xù)寫好了。其中有個同學這樣寫道:“今天下午第二節(jié)是音樂課,我們正要去綜合樓上課時,我看到好多同學都回了教室,我也跟著進了教室??吹疥惱蠋熣驹谥v臺前,好像十分生氣,我就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待老師的批評。可是,老師卻不說一句話,我覺得莫名其妙,我們到底做錯了什么。過了一會兒,老師讓我們撿起身邊的垃圾,我才知道,原來是老師在責怪我們亂扔垃圾……”如果沒有這次教育與反思,有些孩子對自己亂扔垃圾的壞習慣還沒有察覺,要是這樣不自覺的行為成為一種壞習慣,那還了得。有個孩子是這樣寫的:“陳老師一臉怒氣,讓我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一會兒,林老師笑容滿面地進了教室,心想,我們可以上音樂課了。沒想到兩個老師說了幾句后,林老師又離開了教室,我們這節(jié)音樂課就上不成了……后來我才知道,原來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真后悔啊!”還有個同學這樣寫道:“我身為班干部,也亂扔紙屑,把教室搞得這么臟,讓陳老師這么生氣,真是不應該啊……”二年級的孩子也知道自己身為小干部的責任,這使我感到欣喜?!拔覀冊谂抨爼r被老師叫回到教室,大概是在責怪我們排隊時沒有做到靜、齊、快,浪費了很多時間,真是不應該呀……”看來孩子們對自己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都知道得很清楚。我的這次無聲的教育開始有效果了,我欣喜萬分。
從這以后,孩子們亂扔紙屑的現象少了,排隊的速度也比以前快了許多。但孩子畢竟是孩子,堅持了一段時間以后,又有了一些松懈。于是,我堅持每天隨機抽查教室的衛(wèi)生,發(fā)現哪個小朋友身邊有垃圾,哪個小朋友就是當天的值日生;要是教室整潔,就實行無值日生制度。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們已漸漸地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不管什么時候走進我們的教室,很少會看到灑落在地上的垃圾。這使我感覺到,良好的行為習慣已經在孩子們的心田扎根了。
二、 思考
1. 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有人說:“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边@句話不假。我們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應遠離空洞的說教式的教育,而應該善于從平凡的生活中去捕捉和挖掘素材。這件事,我沒有因為孩子們不守紀律而進行暴風驟雨式的教育,而用“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方法,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試想,一味地批評、數落,學生究竟能聽進去多少,孩子們會因此而改正嗎?在斥責過后,留給孩子的只有恐懼,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的厲害說教可以說效果是微乎其微的。適當的時候,選擇冷處理,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們也能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行為,這樣既加快和增強學生反思的速度和主動性,又通過筆談的方式,讓學生在書面反思中與心靈進行對話,從而使孩子們能在心底里知道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并能很好地付諸行動。通過這件事,讓我看到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效果之佳,意義之遠。教育,就應該達到與心靈共鳴的效果。
2. 習慣教育,常抓不懈
“細節(jié)決定成敗”這句話是我們做班主任非常認可的話語,也是我校領導和教師進行習慣教育的“法寶”。細節(jié)對于我們普通教師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學的班主任更是事事離不開,時時關注的內容。班主任的教育教學工作,就是由一些具體、瑣碎、單調的小事連在一起的,脫離了這些小事,這些細節(jié),那班主任的工作就顯得空洞與乏味。同時,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是我們日常所必須做的工作,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把對細節(jié)的要求做法運用到實踐中,并讓每次教育都落到實處,這樣就會收到很好的教育、學習效果。
當班主任這么多年,我深深地體會到,想使班級成為積極向上的團隊,就必須抓好學生的習慣教育,關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只要堅持常抓不懈,逐步改變學生的不良行為,那么,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就水到渠成了。
(臺州市路橋區(qū)路北街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