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經(jīng)常提到綠林好漢某某坐了第幾把交椅。那么什么是交椅?交椅究竟是什么樣子呢?
說到交椅,還得從古人的坐法說起。漢魏以前,古人都是席地而坐的,自然沒有什么椅子。漢靈帝時,從北方傳入了胡床,其樣子猶如矮凳。與胡床同時傳人的還有一種繩床,可以折疊,比較像現(xiàn)在的馬扎。這種繩床后來也被稱為胡床,最初的胡床反而不大被人提起了:隋朝時,因為忌諱說“胡”字,而且這種椅子雙腳交叉,張開后才能放平穩(wěn),所以人們改稱其為交床。到了南宋,人們便將交床改稱為交椅。據(jù)說,南宋宰相秦檜坐交椅時頭總是向后仰,以至巾幘落地,京尹吳淵為了拍秦檜的馬屁,特地在交椅后部裝上托背,人稱太師椅。
在等級森嚴(yán)的封建社會里,交椅不是任何人都能坐的,坐交椅乃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正因為交椅有如此特殊的作用,所以,“坐第一把交椅”就成了首領(lǐng)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