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水滸》的同學,一定對“武松打虎”的故事非常熟悉。那么,你們知道作者施耐庵是如何把打虎的經(jīng)過寫得那么生動逼真的嗎?
當時,施耐庵把打虎這一情節(jié)寫了好幾遍,但總覺得不滿意。有一天,他突然聽到門外有狗叫聲,起身一看,原來是一個喝醉酒的彪形大漢正在和一條惡狗搏斗。惡狗跳著沖向彪形大漢,只見醉漢身子一閃,乘勢一把揪住惡狗的頂花皮,往上一拎,舉起拳頭便打了起來,把那惡狗打得不能動彈,然后往遠處一甩,惡狗在地上滾了幾滾就不動了。施耐庵連忙把看到的情景記錄下來,并將之寫入自己的作品。
就這樣,施耐庵還是覺得文章不夠生動形象。于是他搬來一條長凳當老虎,一只手按住凳子,另一只手揮動著打下去,并在凳子兩旁跳來跳去。他根據(jù)自己這次親身體驗,再次對原文進行修改。這一次,“武松打虎”的故事就更加生動逼真了。
小編的話
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改?!焙芏嗪梦恼露疾皇且淮螌懗傻?,而是經(jīng)過作者多次修改,反復推敲才寫成的。同學們在初學寫作的時候更應該養(yǎng)成修改文章的好習慣,寫好一篇文章后,多請老師或同學提意見,然后修改。這樣。寫作水平才會逐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