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dāng)執(zhí)。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敬父母的人都應(yīng)該模仿的??兹谒臍q的時候就懂得謙讓,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yīng)該知道的。
賞析:
孝敬父母,尊敬兄長,是我們每個人都要謹(jǐn)記于心的道理。在這兩個方面,黃香和孔融為我們作出了榜樣。
黃香是東漢時期江夏人,小時候家中生活困苦。在他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來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hù)在母親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后,他對父親更加關(guān)心,盡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里,天氣特別寒冷。一天晚上,黃香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冰涼冰涼的。他想,這么冷的天氣,父親一定很冷,無法好好睡覺。想到這里,小黃香心里很不安。為了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jìn)父親的房里,鋪好被子,脫掉衣服,鉆進(jìn)父親的被窩,用自己的體溫把被窩暖熱之后,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心溫暖了父親的心,街坊鄰居都夸黃香孝順。
除了“溫席”,黃香還留下了“扇枕”的佳話。
夏天的時候,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后,總是拿著扇子,把蚊蟲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一天的父親能早些入睡。
長大后,黃香做了尚書,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孔融是東漢末期人,從小聰明好學(xué),才思敏捷,大家都夸他是奇童。四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很懂禮節(jié),父母親非常喜歡他。
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父親叫孔融他們七兄弟從最小的弟弟開始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孔融則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jì)小,應(yīng)該吃小的,剩下的大梨就給哥哥們吧。”父親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yīng)該讓著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就傳開了,并且一直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