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yǎng)大學生較強的英語閱讀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在現(xiàn)實教學中,對閱讀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導致學生通過閱讀獲得信息的能力與實際需要存在較大差距。文章試圖從認識和實踐等角度建議予以學生正確引導和進行有效訓練。
關鍵詞:英語閱讀能力;訓練策略;高職高專
一、前言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1999)對高校英語教學提出了兩個層次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顯然,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被放在了第一位。大綱還進一步強調(diào)“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始終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要求既符合語言學習規(guī)律又適應我國實際情況。長期以來,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焖?、準確地從閱讀材料中獲得所需信息更是每一個英語學習者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外語技能之一。新一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特別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尤其是通過多種閱讀渠道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
二、閱讀在大學英語中的作用
1.從語言輸入與輸出的關系看,董亞芬先生認為:“閱讀是語言輸入和積累的主要來源?!彪m然聽也能吸收語言養(yǎng)分,但“遠不如閱讀那么有效與可靠”即使在英語國家,普通公民也須經(jīng)常讀書看報以加強語言應用能力,否則難以應付競爭。例如,我們每天收聽的內(nèi)容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新穎的表達方式值得學習,但聲音轉瞬即逝的特征使聽者難以在瞬間記住全部內(nèi)容。而書面閱讀材料的靜止狀態(tài)則能使讀者通過反復閱讀來鎖定需要的目標,并且在必要時還可從容地求助于詞典。顯然,對迅速充實讀者的語庫而言,閱讀比光聽更為有效。
閱讀不僅是學生接受語言輸入的最主要來源,而且也是學生掌握和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的基礎。閱讀對于學生語言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礎作用。這基礎不可動搖,否則“聽、說(尤其是說)只能淪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是因為從語言習得過程來看,語言輸入總是先于習得,大于習得,更大于語言產(chǎn)出。這也許能解釋為什么“國內(nèi)外許多研究都表明,真正學好一門外語,主要的途徑還是通過閱讀”?!霸購膶W習規(guī)律看,在非英語的語境中學習英語,閱讀仍然是多數(shù)人吸收語言素材最主要的渠道,是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的基礎”。
2.閱讀有助于全面提高英語應用能力。閱讀和聽、說、寫、譯一樣,同屬語言運用的范疇。閱讀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英語,學來的英語是地道的。學習者通過語言現(xiàn)象的大量重復,終而獲得語感,語感在外語學習中至關重要,而語感的獲得,除了通過大量接觸語言,別無他路。閱讀還有助于擴大詞匯量,沖破制約中國學生學習語言的瓶頸,帶來聽、說、讀、寫、譯技能全方位的提高。隨著詞匯和表達方式的增多,英語表達能力也會相應提高。沒有語言知識,語言運用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但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反過來也會促進語言知識的掌握。聽、說、讀、寫、譯的反復訓練,不僅能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本身,也使得語言知識在運用中得到進一步理解、鞏固和加強。
3.從國內(nèi)外語言測試中的閱讀理解比重看閱讀的重要性。國外如英國的雅思和劍橋證書考試、美國的托福、日本文部省的水平考試也都將閱讀理解置于首位。香港和臺灣地區(qū)也不例外。改革前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閱讀占40﹪。從2006年開始,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閱讀比例仍占35﹪(包括快速閱讀)。
三、大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1.大學生閱讀速度與準確率
據(jù)辜向東調(diào)查,從歷次四、六級考試情況看,大學生閱讀理解準確率和閱讀速度兩個方面都存在問題。并以1998年6月四級考次為例全國學生閱讀單項成績加權原始分平均21. 8分,即理解準確率為54. 5%,其中重點院校24. 75分,理解準確率為61. 88%。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學生的理解準確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據(jù)統(tǒng)計,本次考試四篇閱讀的篇幅總長為1 136詞。學生在35分鐘的閱讀測試中,按閱讀的時間20分鐘、回答問題的時間15分鐘計算,他們閱讀的速度為每分鐘56. 8詞[1 136(總詞數(shù))÷20(閱讀時間)]。而現(xiàn)行《大綱》規(guī)定,學生的一般閱讀速度為每分鐘70詞,快速閱讀四級為每分鐘100詞,六級為每分鐘120詞。由此可見,學生的閱讀速度距《大綱》的要求還差很遠。
(二)英語閱讀教學現(xiàn)狀
《大綱》對各階段精讀、泛讀、一般閱讀速度和快速閱讀速度都分別作了明確而具體的規(guī)定。其中,泛讀量是精讀量的4.4—5倍,快速閱讀的速度是一般閱讀速度的1. 4-1. 7倍。但在實際教學中,精讀與泛讀的學時比例卻基本上是4∶1。長期以來,由于傳統(tǒng)的重精讀輕泛讀、重“質(zhì)量”輕數(shù)量的教學思想的影響,我們的學生只習慣精讀閱讀策略,也稱研究型閱讀策略,即查每個新單詞的意義,分析每個復雜句子的結構,翻譯每個句子,等。但如果所有的閱讀都這樣進行,不僅耽誤時間,降低閱讀速度,而且會極大地減少學生閱讀的興趣,以至于造成惡性循環(huán)。目前這樣嚴重的問題沒有引起師生足夠的重視,課堂內(nèi)外有意識地進行泛讀訓練的師生很少。由于學生沒有精讀和泛讀之分,閱讀輸入量受到極大限制。輕視閱讀已成為當今英語教學的普遍現(xiàn)象。
學習任何語言都離不開閱讀,尤其是大量閱讀。中文學習也是如此,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之說,就是強調(diào)閱讀的重要。可以這樣說,沒有大量閱讀,就學不好語言。在現(xiàn)實英語教學中,我們很多人拋棄了自古以來被證明為行之有效的“大量閱讀”,卻苦苦地做著那些費時很多,效率很低,甚至得不償失的事情。
四、多角度訓練高職高專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策略
從我國過去20多年的實際情況來看,盡管大學英語教學取得了迅猛發(fā)展,但離學生聽、說、讀、寫、譯樣樣精通的目標還相差甚遠,閱讀仍然是大部分人今后需要的主要外語技能。因此,如何改進目前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進而迅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應是各位英語教師努力的共同目標和首要任務。
(一)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由于受傳統(tǒng)英語教學法及漢語的干擾,中國學生在閱讀英語時往往習慣于讀單詞,而不是讀意思,一遇生詞就查詞典,碰到難解的句子便停下來進行語法分析,盡管花了大量時間,對文章的內(nèi)容依然不得要領。這種閱讀方法不可取。閱讀就應該以讀為主,理解文本內(nèi)涵,保持閱讀流,獲得連貫而不是斷續(xù)的信息。不停頓的閱讀,還很有助于培養(yǎng)語感,而獲得語感對語言學習者來說,是無論怎么強調(diào)也不會過分的。吳古華(清華大學)說:“從長遠來說,大量閱讀是擴大詞匯量的根本途徑——大量閱讀易上口的、地道的英語閱讀材料或書籍,是提高口語的根本途徑之一。”(《英語學習》2000年第10期)對語言的感受是通過頻繁的閱讀,在不經(jīng)意中獲得的,不是背幾個詞匯和句子就能解決的。閱讀的效果,只能在有相當?shù)拈喿x量之后才能顯現(xiàn),千萬不可急于求成,否則,一看短期不見效就會放棄?,F(xiàn)在的很多人都習慣于接受“快餐文化”,學習者要知道,浮躁永遠是學習的大敵。
(二)動靜態(tài)結合篩選閱讀材料
當今社會信息已呈網(wǎng)絡化趨向,傳播速度不斷加快,現(xiàn)行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材料相對固定,教學內(nèi)容往往滯后于時代,這就難以激發(fā)或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語言的習得。所以,我們應該根據(jù)信息時代的特點,保持教材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統(tǒng)一。所謂靜態(tài),是指教材內(nèi)容,如閱讀材料,可選編一些公認的經(jīng)典名篇,并保持一定的穩(wěn)定性,使學生充分了解英語語言的詞法、句法及篇章特點和文化背景知識;所謂動態(tài),是指教師根據(jù)學生不同時期的語言水平及社會狀況,隨時選用、補充一些較新的教學材料,以保證內(nèi)容的廣泛性及語言的時代性,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這種開放的教學體系,能突破相對固定的語言輸入內(nèi)容,加大培養(yǎng)學生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擴展知識面,促進他們閱讀的流利度,以適應中國“入世”后緊跟時代的發(fā)展。
(三)加強課程文化內(nèi)涵,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國際視野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國際交往將更加頻繁,人們將面臨如何與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溝通、交流與合作的問題。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語言,提高語言交際的能力。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加強“文化導入”的深度,這不僅能讓學生避免由于文化差異而引起交際障礙,而且也能使學生利用英語這一工具,接觸世界各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提高文化品位與審美情趣。在課程設置中,應開設如英美文學欣賞、歷史、藝術、英美社會文化、英美概況等選修課程,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四)根據(jù)閱讀目的運用有效英語閱讀方法
英語閱讀主要的方法由閱讀的目的以及閱讀材料兩方面來決定。閱讀的目的在于獲取信息,信息又有一般和具體之分。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亦可分為精確、近似、大致三種。閱讀英文報、小說、故事、廣告等,可以不求甚解。對專業(yè)文章、使用說明、科技論文等,則力求準確。即使是閱讀同一篇文章,對不同的部分也應采用不同的讀法。一個主動的閱讀者應清楚地知道為何而讀、預期獲得何種信息及要求這種信息的清晰度等。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有效率的閱讀者。
(五)教師指導學生制訂系統(tǒng)的課外閱讀計劃
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不可否認的現(xiàn)狀是:閱讀教學課時有限,課內(nèi)閱讀量較少。這已成為導致學生閱讀能力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調(diào)查研究表明,只靠每周有限的英語閱讀課(而且主要是精讀課),學生很難提高閱讀能力、學好英語。然而,長期以來對于英語課外閱讀的系統(tǒng)研究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現(xiàn)在的英語閱讀材料鋪天蓋地,而學生在英語閱讀中最大的困難卻是難以找到適合自己閱讀的材料??梢娊處煹闹笇Ш屯扑]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當結合課堂教學,在入學之初指導學生制訂合理的課外閱讀方案,有計劃、有目的、反復的訓練,并從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閱讀時間的控制、閱讀策略的掌握及閱讀目標的完成情況等諸多方面給予學生恰當?shù)囊龑Ш投酱?,是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有效途徑?!皶街刂?,導讀是徑”,教師的任務就是要給學生提供大量可理解的、有趣的、有意義和相關的輸入材料,降低學生的焦慮,提高他們的自信心。這正是Krashen所倡導的教師的任務。但選擇什么樣的材料作泛讀、快速閱讀和消遣性閱讀也是一個令許多教師感到棘手的問題。通常情況下這一類材料最好能滿足以下幾點要求:(1)趣味性;(2)可讀性;(3)時代感;(4)實用性;(5)靈活性;(6)知識性;(7)真實性;(8)思想性;(9)可思性;(10)科學性。很顯然,現(xiàn)行的泛讀教材難以達到上述要求,尤其是前五點。我國比較理想的輔助材料有:北京外國語大學主辦的《英語學習》(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商務印書館主辦的《英語世界》( The world of English),世界知識出版社主辦的《英語文摘》(English Digest)和《英語沙龍》(English Salon)等雜志,比較適合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作為泛讀、快速閱讀和消遣性的閱讀材料。
五、結論
今天,《大綱》修訂本提出的培養(yǎng)大學生“較強的英語閱讀能力”仍舊是穩(wěn)固的和有說服力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故步自封。2007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閱讀能力提出三個層次的要求是嚴格遵循外語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沒有偏離我國大學英語教育的根本目標。“不要輕易否定培養(yǎng)學生較強英語閱讀能力的提法,現(xiàn)行《大綱》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第一位,是根據(jù)大量調(diào)查研究以及我國實際情況作出的合理決策”。在我國現(xiàn)有條件下,“對大部分學生來說,今后工作所需的主要外語技能仍然是閱讀”。(“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座談會”紀要2003:11)當然,我們強調(diào)閱讀第一性,并不意味著忽視聽、說、寫、譯技能的培養(yǎng)。英語應用能力是各種語言技能的綜合反映,這些技能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大綱》1999: 11)?!拔覀儚娬{(diào)閱讀,除閱讀在語言交際中的重要作用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閱讀能為聽、說、寫、譯水平的提高起有力的促進作用”(趙雪琴2001: 45)。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工作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 [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董亞芬.我國英語教學應始終以讀寫為本[J].外語界,2003,(1) 2-6.
[3]黃源深.好的英語是“讀”出來的[J].外語界,2006, (4) 63-66.
[4]楊惠中.語言測試與語言教學[J].外語界,1999,(1) 16-25.
[5]王凌,何寧.非英語專業(yè)學牛英語課外閱讀情況調(diào)查與研究[J].外語界,2001,(4) 11-18.
[6]傅政,龐繼賢,周星.中國入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分析及需求預測[J].外語界,2001,(5) 16- 21.
[7]辜向東.走出大學英語閱讀技能認識上的誤區(qū)[J].外語界,2003,(4) 60-65.
[8]趙雪琴.閱讀在大學英語教學的作用[J].外語界,2001,(1) 45- 48.
[9]“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座談會”紀要[J].外語界,2003,(2) 7-11.
[10]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