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的第一套人民幣中,有一種與眾不同的耕地1000元特殊券。這張?zhí)厥獾母?000元券紙幣,是“華北財政經(jīng)濟辦事處”主任董必武同志委托東北局代印的。本文對這張?zhí)厥馊谋憩F(xiàn)與不同及發(fā)行背景進行探討。
一、耕地1000元券的表現(xiàn)與不同
1.行名、金額等中文字的不同。東北銀行印鈔廠代印的耕地1000元券上的中國人民銀行行名及金額等中文正楷字,均為東北銀行印鈔廠設計人員所寫;而第一套人民幣其他票子上的中文正楷字均為董必武同志所寫。前者字體顯得粗豪,后者字體顯得娟秀。
2.背面“中國人民銀行”六字有無的不同。東北銀行印鈔廠代印的耕地1000元券,票子背面沒有“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字;而第一套人民幣其他票子的背面均有“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字。有的沒有漢文而有維文或蒙文。
3.票形大小的不同。東北銀行印鈔廠代印的耕地1000元券,沒有按董必武同志的要求:橫長13.5厘米,直長7厘米,即橫長與直長1:0.5左右的比例設計,而是按橫長15厘米,直長6.2厘米,即橫長與直長1:0.4左右的比例設計的。這樣,就與第一套人民幣的其他票橫長與直長的比例不同。東北銀行印鈔廠的耕地1000元券的票形顯得較窄長。
4.有無水印的不同。東北銀行印鈔廠代印的耕地1000元券所用的紙張為蘇聯(lián)有五星水印的鈔紙;而第一套人民幣其他票子沒有這種五星水印。
5,冠字、號碼的位置不同。東北銀行印鈔廠代印的耕地1000元券冠字在右邊,號碼在左邊;而第一套人民幣其他票子冠字在左邊,號碼在右邊。
二、耕地1000元特殊券的發(fā)行背景
為了適應革命戰(zhàn)爭勝利發(fā)展的形勢,進一步促進解放區(qū)間的物資交流和生產(chǎn)發(fā)展,董必武曾擬在1948年春召開“華北五大解放區(qū)金融貿(mào)易會議”,確定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和發(fā)行人民幣,所以他于1947年12月30日致電中共中央東北局并報中央,委托代印一萬令紙的人民幣。東北局將印制人民幣的任務交給東北銀行佳木斯印鈔廠辦理。董必武的電文提出了八條:
1.前托代購鈔紙一萬令,并蒙允代為印刷。茲定銀行名稱為“中國人民銀行”。
2.票形大小:為橫長十三生的半(13.5厘米),直長七生的(7厘米)。
3.票面印毛主席像。
4.票面數(shù)額:印五百元和一千元麗種。五百元的印六千令,一千元的印四千令,先印五百元的。
5.票面、票背,除參用阿拉伯數(shù)字外,一律用中文正楷字。
6.票版請代制花紋和顏色,盡可能繁復些。
7.印成整張紙不切開,運到這里后再編號、簽字和裁切。
8.你們何時開始付印,每月能印若干。請告。
董必武同志委托東北局代印人民幣的要求是十分明確具體的,但由于戰(zhàn)爭正在緊張進行,交通十分困難,以致東北銀行印鈔廠所設計的人民幣票版不能送到西柏坡董必武同志審核,而董必武同志為人民幣上所寫的中國人民銀行行名、金額等中文正楷字又不能送去,因此東北局代印的耕地1000元券紙幣的票彩及票面上“中國人民銀行”、金額等中文正楷字,也只好由東北銀行印鈔廠自定自寫了。到底由誰所寫,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東北銀行在印刷過程中,東北局曾于1948年6月5日致電中央稱:四千令紙的1000元券已印制完成,計1280億元,是否由華北財辦派人來領,我們幫助運輸?shù)日Z。后因1948年4月5日華北五大解放區(qū)金融貿(mào)易會議確定暫緩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和發(fā)行人民幣,于是董必武委托去東北公干的呂克白同志轉(zhuǎn)告東北局,將已印好的票子暫時封存。之后,六千令紙的五百元券也未再印。已印好的耕地1000元券,于1949年2月9日運抵石家莊,交由中國人民銀行設在石家莊的第三印刷廠加印號碼和經(jīng)理圖章。1949年9月11日正式向市場發(fā)行。
(責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