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4289(2009)03-0023-01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的一面耀眼旗幟??墒?,個別教師因為不得“合作學習”的要領和精髓,又恥于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法,于是把“合作學習”盲目引進課堂,穿“新鞋”走“老路”+君不見:一些老師開課不久,學生情緒未定,文章內容不明,教師就天女散花般地拋出一堆問題;一聲令下。幾個學生立刻圍成一團,“嘰嘰喳喳”討論聲響成一片,好不熱鬧;幾分鐘后,“驚堂木”一響,討論聲戛然而止;展示討論結果的,是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優(yōu)生,其他學生無形中被冷落,淪為“聽眾”和“看客”;隨后是教師一番激情洋溢的講話,對討論的話題蓋棺論定……。這就是現(xiàn)今很多課堂上的“合作學習”。
這種“華”而不實的“合作學習”,純粹是一種無謂的包裝!因為華美的外表,絲毫不能掩飾師者的虛無:
一、指向模糊,陷于盲目
這些“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總讓人有點前路迷茫的感覺。課堂上的合作學習活動,要解決什么問題,采用什么方法,達到什么目的,似乎連教師自己都不甚明了。最后學生有什么收獲,他更是一頭霧水!師生為了合作而合作。合作,只不過是課堂教學不作為的遮羞布!
二、程序僵化,無視主體
怎么合作?我通過聽課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套程序:拋出問題→展開討論→展示成果→總結陳詞。教師就是指揮員,學生就是射擊手,老師指向哪里,學生就打向哪里。每一項活動,每一個程序,都走馬燈似地按部就班呈現(xiàn),匆匆上陣,草草收場。學生是否產(chǎn)生進行探究的欲望,教師不知道;學生是否具備參與討論的基礎,教師不顧及;學生是否明確自己在合作學習中的職責,教師不考慮……學生在所謂的“合作學習”活動中成了教師預設學習過程和行為的執(zhí)行者,成了教師手中的“提線木偶”。
三、方法機械,流子形式
怎么合作?不就是討論嗎?怎么討論?不就是分組嗎?合作必討論,討論必分組,這就是這些老師開展合作學習的模式。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實際上收獲寥寥無幾。分組集體討論,似乎放之四海而皆準,而獨立閱讀、思考則落得個“門前冷落鞍馬稀”的地步。
四、結論統(tǒng)一,扼殺個性
一些老師不知是對自己的認識見地太過自信。還是對學生的思維水平存有懷疑,抑或是出于對“真理”的追求過分執(zhí)著,總喜歡在學生展示了討論成果之后,慷慨激昂、高屋建瓴地作一番總結,對學生分組討論的話題來個蓋棺論定。學生的合作探究只不過是教師高談闊論的陪襯,學生探究討論過程中閃現(xiàn)的思維火花,在教師所謂的“真理”耀眼的光芒中暗淡逝去,學生探究實踐的沖動,在教師所謂的“真理”居高臨下的氣勢下偃旗息鼓。
真正的合作學習,有著明確的目標,學生只有在明確的目標指引下,才能有針對地去質疑、去探究,才會有合作學習的動力。
真正的合作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自己,而不是被教師牽著鼻子走,不是教師發(fā)表高論前的鋪墊和陪襯,是生生間思想火花的主動碰撞,是師生、生生的平等對話,是和而不同。
真正的合作學習,方法上不限于討論。合作學習必須以“思”為先,在潛心的閱讀、獨立的思索、深刻的領會的基礎上,一個個自我在表達和生長。
真正的合作學習,形式上不僅局限于分組。合作學習還有許多組織形式:師生對話、組內競賽、組際交流、集體互動……運用小組討論,也要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差異,搭配合理,分工明確。探究的話題,也要緊扣教學目標;提出問題之后,也要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
合作學習,應該促成學生學習興趣和思維品質的進一步提升,而不應穿新鞋走老路。
(作者單位:華鎣市高興初級中學,四川,廣安638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