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周
宋人筆記中寫道:“東坡謫齊安,日用不過百五十?!?/p>
意思就是說,蘇東坡下放到湖北黃州以后,小日子過得儉省,每天花不到150文。
150文是多少錢呢?
在北宋前期,中原和長江中游地區(qū)一斗小麥賣15文錢,如果碰上豐年,每斗小麥只賣7到8文。宋朝一斗有6.64公升,按每升小麥1.56斤估算,一斗小麥重約10斤,現(xiàn)在大陸普麥近0.8元一斤,需要8元錢才能買到宋朝那樣的一斗,故此單用糧價折算的話,北宋前期的15文大致相當(dāng)于今天的8元,150文則相當(dāng)于80元。
蘇軾每天消費以80元為限,說儉省也儉省,說浪費還真有點兒浪費,就看跟誰比了:跟穿金戴銀一擲千金的暴發(fā)戶比,是很儉??;跟吃糠咽菜節(jié)衣縮食的窮苦人比,這家伙簡直燒包死了,不信您到中部六省隨便走走,哪個種地的農(nóng)民敢說自己“儉省”得一天只花80元?
事實上,單用糧價來折算銅錢的價值很不靠譜,因為糧價變動太快,正史上說北宋前期麥價每斗15文,那最多只能算正常年景的一般水平,具體到某一年某一月某一個地方,其糧價可能就會有非常大的出入。譬如南宋初年,陜西鬧災(zāi),糧食就賣到兩千文一斗,是平均價格的一百多倍,此時再用糧價折算的話,150文銅錢就不再是80元,而是只有4角了。
所以咱們有必要再看看宋朝其他物品的價格。
先看食鹽。元佑二年,官鹽一斤賣120文,私鹽只賣80文左右。再說酒。北宋前期,官釀燒酒一斗,按等級不同,售價8文到48文不等。蘇軾有詩:“百錢一斗濃無聲,甘露微濁醍醐清?!币欢焚u100文,指的是高檔酒。最后是衣服,元豐二年,按官方規(guī)定,一匹絹的價格是1300文。
也就是說,蘇軾每天花的錢,可以買一斤多官鹽,或者一斗半上好的白酒(約13斤),而如果他連續(xù)八天不花錢的話,就能攢夠一匹絹,給自己做兩件褂子穿??磥懋?dāng)時鹽很貴,酒和衣服倒便宜得很。
宋朝還有幾位文人,其日常開銷比蘇軾要少一些。譬如真宗時的李若谷,每天花100文,哲宗時的張九成,每天花幾十文,南宋初年還有位鄭亨仲,也是每天只花幾十文。在寧波,某位先生在州衙上班,家中十口人,每天飯錢1000文,平均每人每天消費100文,可比蘇軾儉省多了。
這100文能吃什么呢?“早具少肉,晚菜羹?!本褪钦f早上多少來點兒肉,晚上大米飯拌菜湯。這樣的小日子似乎還不算太艱苦。
摘自《山西農(nóng)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