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彬
校園文化是學校辦學特色和魅力的體現,是品牌建設的內核。校園文化能夠體現一所學校的價值取向,反映一所學校的校風校貌。同時,校園文化也是學校隱性的課程,對學生成長大到理想道德、個性品德,小到行為習慣、言談舉止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環(huán)境文化——無聲勝有聲
“人具有一種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深刻而強烈的需要?!毙@內清潔整齊,寬敞明亮,園林布局合理,花草樹木宜人,鳥語花香,曲徑通幽,令人賞心悅目,有利于學習、工作和休息,
校園環(huán)境文化作為校園的生態(tài)系統,其特質環(huán)境主要包括校園內經過人們組織和改造而形成的校容、校貌和校園學習環(huán)境。這種物質環(huán)境自然是一種環(huán)境文化,它的作用體現出“桃李不言”的特點。校園的環(huán)境文化通過教育者的組織和利用可以對受教育者產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養(yǎng)性恰情、陶冶情操的積極作用。這種作用是不知不覺的、自然而然的。所以,學校物質環(huán)境文化的設計必須強化環(huán)境育人意識,使校園環(huán)境充滿著文化色彩。校園中的每個物件,都應體現人文價值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讓校園的一景一物都在無聲地“說話”,校園環(huán)境文化具有物質性形態(tài)的寓教于“景”的作用。學生在欣賞“景”的同時,一旦用心發(fā)掘其內在的潛意,就會開啟心智,在心靈深處激起感應,引起共鳴,從而在思想道德水準上得到升華。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用環(huán)境,用學生自己周圍的情景,用豐富集體生活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最微妙的領域之一。”作為學校的教育者,如果能使學校各種物質的東西能體現一種學校的個性和精神,能給學生一種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奮發(fā)向上的感受,那么,校園的物質環(huán)境就會成為一位沉默而有風范的老師,起著無聲勝有聲的教育作用。
精神文化——校風塑靈魂
一所有傳統的學校里的人,除了各有鮮明個性外,也會有某種共通的精神氣質,無論走到哪里,經過多少年,都不會變。這里所說的有傳統與無傳統,其實是衡量一所學校是否成熟的一個標志。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一些優(yōu)秀學校,全體學生都積極學習,每一個班級都秩序井然,同學間團結互助,以禮相待,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全校學生無抽煙、喝酒等不良現象,也就是說學校的群體精神、群體意識、群體規(guī)范、群體作風、群體輿論、群體凝聚力非常優(yōu)秀。細細解讀這其中緣由,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學校精神文化卓越之所在。這種精神文化就是校風。校風是經過積累、選擇、凝煉、發(fā)展而形成的精神產品,是師生共認的價值觀、行為準則、思想作風。校風具有一種同化、促進的力量,還有一種心理制約力量和環(huán)境制約力量,它是無聲的教育力量,可以使人們滋潤心田、凈化思想和提高精神境界。用一句形象的話,這是如鹽溶于水一樣地溶解在大多數師生的教學活動與日常生活中。一個新學生,進入學校,經過熏陶,就會感受到這樣一種氛圍、風尚,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建設優(yōu)良校風是創(chuàng)造良好精神環(huán)境、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前提條件。一所名校,上至世界高等學府,下至小學及幼兒園,都有明確的教學理念、?;?、校訓、校歌、校風、教風、學風,進而才能形成自己學校的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規(guī)范促發(fā)展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制度是為了保證學校更好地發(fā)展與成長,是校園規(guī)則的書面化體現。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只有建立起系統、完整的規(guī)章制度,才能規(guī)范師生行為,保證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每所學校的制度,都是一種可傳承的文化。體現出各自鮮明的校園文化特色。
學校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制度,使學校的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事事處處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實現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在學校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力爭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學校每項制度,只要是牽涉到教職工利益、學生利益的,學校都會通過教代會或家長代表會討論后形成,讓我們的制度更全面、更科學、更嚴格、更有效,使學校的制度成為廣大師生共同自覺遵守的準則,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累積,決不能畢其功于一役。同時,還要樹立校園文化全員共建意識,上至學校領導,下至每個師生員工都要重視參與校園文化的建設,使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與學風,使校園文化成為教育、激勵全校師生和促進素質教育開展的有效載體,從而早日創(chuàng)建高品位的和諧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