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蘭娟 吳佩峰
【摘要】計算機實訓課迫切需要探索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思維,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個性化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本文結合計算機教學介紹了案例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實訓課程中的運用。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計算機實訓課主體作用
案例教學法(case methods)系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真實的班級生活情境或事件為題材,提供學生相互討論之用,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國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導,當時是采取一種很獨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學,這些案例都是來自于商業(yè)管理的真實情境或事件,透過此種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實施之后,頗具績效。
計算機實訓課程是有別于其他學科的,其特殊性在于它所培養(yǎng)的學生是第一線的實用型人才。對于這種課程,如果按照教材的順序給學生上課,不僅理論不好理解,而且增大了授課的難度。由于講課時沒有結合實例,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不高,練習時也缺少興趣,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計算機實訓課迫切需要探索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思維,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個性化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作為教師,根據我從教多年的經驗,我發(fā)現,案例教學法非常適合于計算機實訓課。案例教學法是根據提供的案例素材進行組織教學,有利于優(yōu)化教學過程,進而實施教學目的。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變?yōu)橐龑д?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學生活動的導演者。我認為,案例教學法要想在計算機實訓課中得到很好的應用,創(chuàng)造良好的效果,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精選案例,導入新課
教師在教學之前,要對所教授的內容有整體的規(guī)劃,以便在課堂中把握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精選案例,在導入新課時讓學生成功的被吸引,成為計算機教學的一個關鍵。所以認真?zhèn)湔n,依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抓住知識與技能的重點,根據重點找到本節(jié)課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情緒,點燃學生學習的愿望,就會把學生引入學習的佳境。
例如,我在任教《Flash中的遮罩層動畫》課時,根據教學內容確定了“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Flash中遮罩層制作動畫、知道Flash中遮罩層動畫的原理”的教學目標,如何讓學生對Flash中的遮罩層動畫感興趣,產生學習的欲望?經過認真?zhèn)湔n,我精選了四個Flash遮罩動畫的實例,并演示了動畫效果。學生被制作精良的動畫作品深深吸引,這時我順勢引導:同學們想不想制作這樣的作品?這個問題(任務)貼合學生的實際,使學生產生了“我要做”的愿望,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展現案例,講授新課
成功的教學,絕對不是一兩個案例可以完成的,應該有一系列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案例,將教學計劃中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融合于一個個案例所描述的事件中,使案例與整個課程的基本理論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課程內容體系。這種教學方法具體生動,有助于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與掌握,避免了抽象的純理論教學,對職校學生而言,更容易理解與接受。
導入新課后,學生學習的興趣被成功激發(fā),這時教師應該因勢利導,給學生展現一個可以操作的案例,讓學生試試看。如《Flash中的遮罩層動畫》課中,筆者讓學生打開了一個動作補間動畫案例,要求學生完成轉換為遮罩層動畫的操作,并要求學生觀察“層”發(fā)生的變化。學生沒有聽到老師對于知識與技能的長篇大論,而是輕而易舉地完成了一個動畫案例的制作,非常有成就感,也覺得學習計算機知識與技能原來并不那么難,產生了繼續(xù)學下去的信心與欲望。
三、層層遞進,挖掘案例
學習任何一種技能,都需要我們進行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發(fā)現不足,加以改進,這也是學習中“驗證學習效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傳授學生掌握必需的知識要點、技能要點。由于學生很想解決問題,因而學生的學習不再是被動學習,學習充滿熱情與動力,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還是上面的事例,學生輕而易舉的完成了一個動畫案例的制作,非常有成就感,可是為什么這樣做?根據什么樣的原理?什么叫遮罩層?什么叫被遮罩層?遮罩層和被遮罩層有什么樣的關系?這一系列知識學生并不知曉。教師抓住時機,把依據這個案例制作的教具拿了出來,利用挖空的白紙及圖片現場模擬遮罩效果,邊講解邊模擬,引出了遮罩的概念,使學生一目了然的了解了遮罩與被遮罩關系。遮罩層和被遮罩層的關系看似復雜,但挖掘案例的深層次知識與技能點,制作相應的教具進行教學,使課堂不再枯燥無味,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快樂!
怎樣讓學生更進一步掌握遮罩層和被遮罩層的相關知識與技能?根據事先的教學設計,教師又逐漸向學生展示兩個新的Flash遮罩層動畫的案例,要求學生利用前面所學的遮罩層知識,完成動畫創(chuàng)作。這些層層遞進的案例,激發(fā)了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再思考、再加工。通過一個個遞進式的案例,幫助學生掌握了Flash遮罩層。在一堂課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一般設計兩到三個遞進式的案例,由淺入深,讓學生逐步掌握計算機知識與技能。
四、交流總結,突出案例
學生交流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生合作學習、相互學習的過程。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也可以安排一些學生在講臺上演示交流。通過相互交流,凸顯了案例中隱藏的知識與技能點,并發(fā)現了彼此的不足,經過改進,使自己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更加全面。
一個個層層遞進的案例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做好。有些學生還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對所學知識與技能存在疑惑。我們教師在輔導學生時會暗中觀察,有沒有完成任務較好的典型案例?有沒有普遍存在困惑的典型案例?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看學生在小組交流之中是否能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問題,是否解決問題?教師也可能請幾位學生上臺演示交流,學生把自己操作的過程真實、客觀的反映出來,其實演示過程本身也是一個教學案例,通過交流總結,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突出了案例中隱藏的知識與技能點,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五、延伸案例,拓展學習
隨著環(huán)環(huán)相扣、遞進式的案例逐步被剖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計算機的知識與技能。如果把一節(jié)課比作是一部電影的話,這部電影似乎已經接近尾聲??蓪τ谖覀兘處熀蛯W生而言,學習永遠沒有止境。怎樣讓學生繼續(xù)學習、拓展學習?利用“案例教學法”延伸案例,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在一堂課快結束時,教師再一次向學生展示一個Flash遮罩動畫的案例,精美的動畫讓學生贊嘆不已,有的學生不禁說道:“太漂亮了!”這時教師順著學生的話語,說道:“這樣的動畫就是利用Flash遮罩層做出來的,而且只需要再增加三個步驟就可以了!同學們,你們想做嗎?”學生被這個任務深深吸引,產生了繼續(xù)學習的愿望。這時教師提出一些課外的任務,學生樂于接受,學習的另一個序幕已然被拉開了!
總之,在計算機案例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存在動態(tài)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學習共同體中,每個共同體成員都分擔著學習的責任。師生同處于學習者的地位,師生間平等交往,課堂變成動態(tài)發(fā)展的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
參考文獻:
[1]王侃.初探案例教學法[J].福建電腦,2007,(03).
[2]姜靜,張德啟.案例教學法在學科教育學課程中的運用[J].高等理科教育,2005,(04).
[3]金慧.學習支持問題庫的設計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