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城市最近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個單親母親,又是下崗工人,因其兒子患眼疾,需要動手術,如不動手術,就將雙目失明。然而手術費需要6萬元錢,實在無力籌措得到,這位單親母親只好到市政府求告??嗟攘巳烊?,她終于見到了市長,市長也很同情,批示由民政局解決。民政局最后以本市經濟狀況不佳為由,給解決了一千元。這位單親母親欲哭無淚,只有眼巴巴地看著兒子的雙眼走向失明。
而也就是在這座城市,也在同一時期,一個市委的退休干部寫了一個反映本市歷史人物的電視劇本,也找到市長,要求投資拍攝,市長大筆一揮,先批了兩萬,作前期活動經費,其余拍攝所需的上百萬元再行籌措。
同樣是找市長,為何如此結局呢?其實生活在中國現(xiàn)實社會的人們都知道:會是這樣一個結果,如果不是這種結果,反會認為這位市長有點出格,與眾不同了。
一個即將雙目失明的孩子并不會掛在市長心上,因為畢竟中國社會目前需要救助的對象太多了,市長不可能管得過來。而在市長眼里,反映本市的歷史劇本就是大事了,拍攝播演了,一能為這個城市揚名,二來作為本城的市長臉上也有光,三來逢上級領導來視察和海外客商來訪,也可作為關心精神文明建設的面子工程端出來。
其實,熟悉本市情況的人都知道,以前本市也曾舉全市之財力拍攝過一兩部這樣的電視片,然而花了上百萬,也就只是在省電視臺露了一兩次面后就悄然無息了,其到底有多大意義,百姓們并不以為然。但錢在市長大人腰包里,只要市長、市委書記覺得這事有意義,這事就好辦,至于上百萬能挽救多少即將雙眼失明的孩子,市長們是不會算這個賬的,也想不起來算這個賬。
這就是中國目前的現(xiàn)實:人文關懷不如面子工程。
讀者湯禮春